浅论书画与文人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自公元2世纪左右开始,由于文人的参与,书法和绘画的情调、格局、技巧都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因为文人个体的直接参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中国文人们在他们的书画创作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这就是艺术上的表现欲望与个人主义的思想原则。这个传统在近代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但仍有诸多弊病。
  关键词:书画;文人;传统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34-1
  文人書画这个称呼,并非出自文人本身,而是出自正宗的书画家之口。很显然文人书法,属于正规军对于游击队的称谓,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让游击队过于尴尬。但以前却不是这样。历史上凡被称作书画家的人,首先一定是文人,或者说是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简单讲,只有在文化造诣方面特别出众,人们才有兴趣驻足品味他们的书画,越品味越有味道,随之将他们请进书画家的殿堂,以供后人朝拜与临摹。
  历史上,很多被称作书画而流传后世的东西,其最初,并非它们很书画,而是因为它们很文章。比如书法,几乎全部的书法,都是由于书写内容的经典,值得传播而传世下来。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中华第一帖,首先就是因为文章本身高格卓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们诵读时发觉兰亭的字也照样是品貌旖旎。于是,在天才辈出的唐朝,书圣这个书法行当里至高无上的技术职称,归于王羲之。假设王羲之所写的内容不是他自己的创造,哪怕写得再怎么落英缤纷,也恐难达到中国书法圣人的境界。
  绘画亦然,如王冕的《墨梅图》中的诗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流露出对社会现实黑暗腐败的不满,借梅花抒发其志趣而被后人铭记。就连齐白石先生对自己的评价也是“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可见书画历来不是孤立的艺术;孤立地写字,抓起笔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明月几时有”,或者一辈子主攻梅、兰、竹、菊等几个有限的画作,可能作得非常好看,但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书画家。
  苏轼的成就,令后世所有的书画家以及绝对多数的文化人无不心仪向往、高山仰止。因为没有谁有东坡先生那样辽阔的境界、博大的修养、浩淼的趣味。他的荣辱沉浮,是与一个王朝的兴衰变迁紧密连在一起的,与他所同生时代的民众的欢乐与悲伤连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他简直是他那个时代的气象台。他提起毛笔,不是要赋诗填词写书法,而是要抒发他的情怀,表达他对人生与世界的看法。而历史发展到现代,人们的分工是越来越细了,但是否要说明只要文章写得好,字也就一定跟着好呢?不是的。不过在古人来讲,大抵是文章好了字也就相应的好,因为古人写文章用的就是毛笔。
  讲述历史的人,只有在他们觉得你这个人确实应该提及时,才会“顺便”发现你的书画,如果你的书画不错,他们就想办法让你的书画传世。历史就是这么“瞅红灭黑”,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世的选家,大约跟既往的选家一样。所以说,书画不能唯书画而书画,而是做人第一,做事第二,书画放在第三位最恰当。
  现代社会,由于书写工具的变更,书与文逐渐剥离开来。书画家多半不够文人,文人多半作书画难看,这恐怕是一个现实。文人书画的兴起,表明文人对于古典美学的怀念,是由民族复兴这一大背景诱发出来的。书画作为特有的国粹之一种,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喜爱,是潮流所致。文人书画虽然“其兴也勃焉”,如果真想写出好字,真把写字当回事儿,除了认真地效颦先贤外,更应向同时代的书画家多讨教,把那原本属于自家的手艺,虔敬地请回来。
  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书画家,我看恐怕没有人能计算出个大概。如书法领域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表扬别人或自封为著名书法家的,书法报刊上比比皆是;行草字写得受表扬的太多太多了,书法家你若真有本事,写出几篇让我们注目的有正大气象的楷书来啊!我常常留意各类展览和论坛,但能写出我心目中书法的正大气象的,终归是很难发现。元代的赵孟頫,书画齐名,正楷的书法与工笔的绘画,在当时是一根书画艺术的标杆。特别是其正楷书法的正大气象,才掩盖住了许多所谓“贰臣”的骂名。文徵明把明代小楷推向极致,为文徵明文化的正大气象,做了一个相当好的门面。而到现在,唯有启功先生的行楷表现,效果只能算20世纪末期书法正大气象的流风遗韵。
  我们今天很多有名有钱的书法绘画艺术大师,真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光晓得自己的字画多少千多少万元一平方尺,不讲究比较古人的素心与姿态,不晓得在先贤正大气象的正楷面前检点平生。甚至有的大师还把赵孟頫的“頫”右边繁体的“页”简写,文徵明写成“文征明”,当代的钱锺书又误写成“钱钟书”等等常识错误,大师分不清,又不见你写出让我惊讶的“正楷篇章”,叫我如何从心底里敬服。
  作者简介:
  安昌礼,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张家港市书画院专职画家。
其他文献
武器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往往比较复杂,而田口方法是一种基于正交实验的工程化的稳健设计方法。文中利用田口方法对弹道修正子弹的设计参数和运动参数在选定范围内进行多参数匹配
摘要:王羲之的书体作为中国书法的主流立足于书坛,历代文人、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少有艺术家能够像王羲之那样,在跨越了如此巨大的时空之后,仍然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然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与其家族信仰息息相关,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成就;家族信仰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31-1  千百年来,王
在当代中国画家中,黄宾虹作为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大师,是有口皆碑的。本论文通过积墨介绍了黄宾虹的“黑”“白”,其突出成就是极擅积墨,层层积点但不沾不腻,个个能拆得开,绝无板结之
本文基于云南红河州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统计分析方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收入不平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不仅存在于村庄之间,还存在于村庄内部家庭之间;地理位置
摘要: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书法越来越受瞩目,书法的创作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当代的书法艺术开始走向了展厅文化,书法展览作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向当下社会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当代书法展览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促进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书法展览;形式;特性;展厅效应;建议  中国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