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备而来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全球不同国家政府的共识。2003年我国非典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008年一开局,中国政府和社会即与罕见灾害展开了一轮大战。一场突发雪灾,再次考验了我国的应急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启动应急预案,发放物资,转移被困居民,分赴受灾现场……此次5.12特大地震,政府各项应急机制的及时启动与全面运转,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大地震让中国震动!
  短短六年间形成的中国灾害应急机制与灾区人民一起,经受住了这次8级地震的考验,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百姓》杂志特别邀访了有关专家,意在回顾一下我国应急机制的构建和发展,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它在国家稳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
  
  由城市应急体系起步,肇始于南宁
  
  据专家介绍,在灾害应急机制的研究和建立方面,我们国家起步比较晚,细究一下,还是最近这些年才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系统的预警管理系统还未全部形成,整个机制还处在不断完善当中——任何制度的产生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
  2002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式运行,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过去,老百姓遇到紧急情况一般先找公安系统报警求助,但因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往往是谁接到电话谁处理,效率低下,往往延误了施救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南宁市委、市政府考虑能否把有关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部门间的快速联动。1999年10月,当时的南宁市市长林国强一行到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总部芝加哥和911应急中心考察,回国后,决定立即着手建设我国第一个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并马上立项向国家计委报批。2000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立项建设。2001年11月11日,该系统正式投入试运行: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公安110、消防119、医疗急救120、交警122、12345市长公开电话、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以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的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共享各种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向公众提供便捷的紧急救助服务。12345市长公开电话从2001年11月运行以来,迄今为止,南宁市已接听了44万多个电话,平均每月超过1万个,处理各类事件88276起,全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应急联动系统的启动,使南宁在2002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城市应急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城市。此后,南宁获得国家各部门的嘉奖,成为各地区建立应急机制的典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新的隐性灾源正不断进入防灾减灾视线。2001年初,上海市启动《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编制工作,经过两年努力,编制完成《总体预案》,这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
  
  自SARS驶入法制轨道,“一案三制”形成
  
  尽管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有应急管理机构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相关部门,但在2003年,一场SARS凸现了传统的日常管理与危机管理体制的不足,因为这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果在处理危机时,往往没有及时上报信息,也没有及时向周边的有关地区和单位通报消息,采取措施的时候没有组织准备,也缺乏足够的物资准备,各级政府或是介入比较晚,或是对疫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以往建立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又未能及时适应新的情况,致使失去了及时控制危机的机会。因此,SARS危机在给中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加强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此后,国家开始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各地方、各级政府也把各自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上日程。
  2003年5月,国家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被纳入法制化轨道。那时,全国非典防治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条例》的公布施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一起,成为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于打赢非典防治这场硬仗具有重要意义。7月,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重点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工作(简称“一案三制”工作)。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
  有非典的教训在前,自2003年底禽流感疫情在与中国相邻国家突发后,2004年有关部门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迅速部署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准备。广西、湖南、湖北三省区局部区域禽类突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后,有关部门立即派出了由实验室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赶赴疫情发生地区,指导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相关疫情监测。由于应急得当,禽流感在中国没有大面积传播,死亡人数很少。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2004年9月底前报国务院办公厅备案。
  
  国务院应急办成立,应急进入“国家”层面,全国框架体系初现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针对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的教训,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对全面落实“一案三制”进行了部署,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隶属国务院办公厅,直接向国务院总理负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006年后,中国政府陆续编制和通过了一整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备方案,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57个“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待发布)”、21项“国家专项应急预案”以及31个“省级应急方案”。这些应急预案是基于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国外成熟做法、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各地还结合实际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许多市、县以及企事业单位也制定了应急预案。随着总体预案的公布,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这个基础上,根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预警。
  时间就是生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必须要讲究时效性。所以,总体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还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传,从而稳定人心,对调动公众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预案出台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给进一步处理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提供一个处理的规范,从而有效应对危机。虽然以前各部都有自己的应急预案,但针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还从来没有做过。所以,总体预案的发布对于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对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应对法实施才半年,汶川抗震已显从容
  


  
  2007年,政府重点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国务院印发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在浙江诸暨召开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对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单位”进行了部署。11月1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加强了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国共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基本覆盖了各地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大体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在今年的雪灾中,政府及时启动应急机制,通过拨款、抢修电网、疏通道路、缓解交通压力等措施,加强抗冻救灾工作,帮助南方人民平安渡过了灾难。虽然雪灾暴露出我国应急机制的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应对挑战、战胜危机的历史。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经历了危机的磨练,我们更加清醒,痛定思痛,我们更能明白当前的任务。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政府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了灾情,应急救援机制紧急启动,救援活动、物资调集工作也在全面展开,反映出我国应急体制建设取得了成效。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的应急机制在预警报灾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这是今后必须要加强完善的一件大事。
  回顾应急机制建设的六年历程,我们得到了许多血的教训;展望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依旧满怀信心。花一分力气抓预案的制定,就要花十分力气狠抓落实。相信地震灾区最终会渡过此次难关,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链接: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具体来看,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其他文献
孙武胜,陕西省富平县人,1959年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生活,种一年庄稼收不上几个钱。1995年,一心想改变生活的孙武胜,带着村里的乡亲们走出小村庄,到西安去做建筑工程。从1995年8月到1996年2月初,干了半年多,一算账,能有两万四五千块钱的工资,除去给工人的工资,自己还能落下六七千块钱,孙武胜感觉这比种地强得多。  但等到家家户户贴窗花、挂
期刊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我的家乡北川也塌为平地,我们生活在哪里?家人的情况下落不明,同学也失踪了,为什么我们的命运如此悲惨?但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许多好心人都在帮助我们,我非常感动,谢谢这些人能够帮助我们。我才13岁啊,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庆幸我能活下来,活着就要活好。因为我们毕竟是幸存者。我相信,今生今世我都不会忘记5月12日……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好起来
期刊
从建区之始的拆迁、安置工作,到对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再到区域环境的建设、规划,每一个环节无不贯穿着“和谐”主题    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墙边的一个玻璃水缸上,缸中几条红色金鱼不时轻触缸壁,水面顿时浮起几个小气泡。  “这水里可没有水葫芦。”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指了指鱼缸。他说,干净的水里是不长水葫芦的。  刚从无锡回来的季铸,发现太湖的水还臭着,而且水里长满了水葫芦
期刊
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大型活动,在各方面都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归根到底,这还是一场体育届的盛事。因此,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才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派出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的中国能否在家门口超越美国,登上金牌榜的首位?下面,我们按照赛程,为大家列出中国军团每日可能的夺金点,方便读者更有针对性的观看每日赛事。  首日比赛就可能为中国掀起一个夺金高潮,这一天产生7枚金牌中中国在4个项目上都有争冠的实力
期刊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让悲痛充满了每一个人的内心。同胞在灾难中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也在灾难中感受着人间真情。面对灾难,我们众志成城。我们正是在挫折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伴随着每一次灾难,人类都在不断成熟,不断增长经验。    尽管不同的国家面对的灾难类型可能有所不同,不同政府所采取的应急机制也会根据本国国情各有侧重,然而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我们需要团结一致,也需要互相学习
期刊
有群众向本刊反映:4月6日,河南省南乐县天润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恶性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伤。当地政府事故过程中处置不力,善后工作进展迟缓,造成群愤。  为此,本刊派出记者赶赴南乐,进行了调查采访。    恐惧依然留在心里    4月9日,记者转车来到了南乐这个豫东北的县城。县城不大,但是车水马龙。记者在县城里经过,几次都从旁边听见有人在议论三天前发生的那次爆炸事故。由此,还未到现场,便让人感受到了此次
期刊
策划人语    当全球经济还未走出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粮食短缺和食品价格飙升已经成为更严重的威胁。饥饿,对当下中国的大多数人而言,恐怕都少有切肤感受,而在那些尚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粮食则意味着  一切。  随着全球化的浪高潮涨,此次粮荒已不止于一地一国。资本逐利而逐异,加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规模的扩大,粮食的重要似乎被人淡忘,然而无论是撒哈拉沙漠的贫民,还是在高新科技人才聚集的硅谷
期刊
农村土地补偿费和占地安置补助费(俗称占地费)在村民中的分配权纠纷,曾经是各地农民群体上访的主要诱因。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两个重要司法解释之后,这一上访队伍迅速被分流到民事诉讼途径。  这两个司法解释,分别是2001年发布的《人民法院对于集体经济所得收益分配纠纷是否受理的函》(简称51号答复)和2005年发布的《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简称6号解释)。然而,几年过去了,抽样调查显
期刊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译得很巧妙,单是读着都漾出善意的笑。朴素流畅的影片,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饱和度很接近的灰,让眼睛保存着气力帮助嘴角表露快乐或悲伤。  真诚的电影总是能牢牢抓着你,声色俱备的100多分钟后,灵魂才还给自己,任由你品评褒贬,它却矜持孤傲地站在一边,冷眼旁观事不关己。愤怒的咆哮、感动的涕零,发泄的和收拾的都是屏幕前的自己,看似没始没终的循环,催化剂是
期刊
“我怎样才能当主席”  ——学生有趣的问题,把胡锦涛主席逗乐了  5月9日下午,胡锦涛来到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看望该校师生,受到热烈欢迎。有一个学生问胡锦涛,您为什么当国家主席?胡锦涛说,自己从来没想过要当主席,这是全国人民的选择,所以他也不应辜负人民的期望。胡锦涛主席的回答引起了符祥瀚小朋友的极大兴趣:“我想当国家主席,怎样才能当国家主席?”在爽朗的笑声中,胡锦涛语重心长地说:“不管你长大以后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