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失信惩戒法律性质探究

来源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q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失信惩戒的性质争鸣主要围绕在行政失信惩戒与行政处罚的关系上.从形式上看,行政失信惩戒主要有精神类、监管类、资格类、记录类、公示类等惩戒措施,包含部分行政处罚措施.在实质方面,行政失信惩戒不符合行政处罚的实质识别标准,部分惩戒措施不具有制裁性.行政失信惩戒不可定性为行政处罚.行政失信惩戒运用了其他型式化和未型式化行政行为的行政手段,未型式化行政失信惩戒手段可分为具有行政实效性确保手段和非强制性手段.行政失信惩戒是集合了各种行政手段以达到失信治理目的 的复合性行政行为.
其他文献
司法公信力的本质在于公众自发地信服与认可司法过程和结果.过度放大司法公开、公众参与的作用容易逾越法治的形式,在实质上以情理代替法理.司法走向专业化、精英化、职业化是提升司法质量与效率的必然,过分强调“融情于法”存在异化为“迎合民意”的危险,会加剧司法公信力的式微.裁判文书公开制度与指导性案例制度分别对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起到倒逼和激励作用,但可能加剧防卫型司法现象.舆论狂欢的反面往往是以法官为代表的官方话语的集体性失语.司法公信力的形塑应当从对民意的迎合走向对民意的弥合,在个案中由法官通过裁判文书的法律说理
监管沙盒是由英国金融行为局创制的用于实施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工具,监管沙盒创设的相对宽松的监管机制对于促进金融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区块链这一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监管沙盒的基本理念具有相当契合度,因而可将监管沙盒作为实施区块链监管的基本工具.但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决定了利用中心化的监管沙盒难以实现规制效果,亟需改进.在改进监管沙盒运作模式时可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展开:在技术层面,建立起政府有限干预的去中心化监管沙盒体系,由政府确定监管沙盒实施条件与标准,区块链软件自动运行监管沙盒;在制度层面,确立国际协作共治的区块链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后,由于相关立法过于原则粗疏,监察程序运行错位导致职务犯罪案件监检程序衔接与配合面临规则失衡、措施缺位等问题.当前,留置措施的属性定位与功能不符、不加区分统一适用等情形导致司法实践中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程序衔接出现真空进而导致责任相互推诿.聚焦职务犯罪案件退补调查期间换押措施责任问题,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留置措施的属性并有助于完善留置措施规则体系,进一步促进监检二者的良性衔接和互动.对于留置规则体系完善,应对不同的被调查人以“二分法”设置留置细则,细分区别证明标准与留置期间规则,引入律师辩护制
社区治安是社会治理的安全基石.有效建构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关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安治理新格局,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崭新而高级的治理形态,协同治理成为提升社区治安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可发现我国社区治安面临社会组织自主能力孱弱、协同制度缺位及催化领导不足等现实困境,亟须培育社会治安力量、完善协同制度设计、强化催化领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商对话、利益协调、资源共享和协同行动等长效运行机制,推动社区治安协同治理持续良性发展.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务处分作为一种新的处分类型出现.但政务处分的出现在整合处分权、实现对公权力监督全覆盖的同时,也导致了原行政监察权空置;政务处分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处分的界限不明、衔接不畅等问题.以行政机关公务员为对象,在行政处分与政务处分并行,同党纪处分、刑罚处罚共同构成处分体系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以行政机关承接原行政监察机关职能、发挥行政机关对监察机关的实质监督与制约效能、改变政务处分与行政处分择一适用的标准等方式,通过制度设计解决政务处分出现后所产生的实践问题.
市域政府的治理管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疫情基本信息、疫情应对信息、疫情期间的民生信息等,可能会引发公众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冲突.协调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和矛盾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疫情防控既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要保护隐私权.平衡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权益,隐私权需要适度的让步.应坚守疫情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规范疫情信息收集和公开的主体,完善疫情信息公开的立法,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的监督,以完善市域治理中的疫情防控信息公开.
法律内在观点是哈特法律理论的核心,蕴合法律的主体间性,但不足以使法律具备合法性.交往理性法律观以普遍商谈理论为进路,通过语用学条件的预设、生活世界的导入、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界分,逐步推导出具有正当、合理、可接受性的合法之法,从而超越了法律内在观点的理论局限.交往理性法律观认为,法律的制定者即法律的承担者,合法之法凝聚着普遍共识,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必由之路.
文化认同的相关原理,包括文化认同的内涵、意义、形成的特性、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瑶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存在的差异、冲突,包括文化、制裁的规定、争议处理的程序、制裁的方式,两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与不足.瑶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良好融合的路径,包括: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优化国家法治体系并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改良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民族文化引入乡规民约中,习惯法的善良成分进入国家法的资源库;加强民族、国家法文化的宣传力度;适当借鉴国外、其他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经验,完善相关立法、执法、司法.这些举措是保
企业合规如何真正成为司法机关免除企业刑事责任的依据,是一项亟需关注的重要命题.企业内部调查通过证明刑事合规计划的完整程度,并且配合国家的调查、侦查以及追诉活动,从而实现合规出罪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企业内部调查的实践效果尚待有效发挥,并需要警惕可能发生的异化表现.企业内部调查可以按照协商模式的向度进行发展,并且存在正当价值基础.协商模式主导下的内部调查活动,可以缓和冲突,形成良性互动,并可藉由民主程序实现制度进路.
司法实务中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大多被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致使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客观上处于被“虚置”的状态.应当通过将侵犯著作权罪罪状表述中的“复制发行”修改为“复制且发行”,或者将侵犯著作权罪中的“批发、零售”界定为侵犯著作权人“发行权”的“批发、零售”行为,以解决“复制发行”概念不清及司法解释规定“越位”的问题.通过明确“违法所得数额”的计算标准,或者在界定“其他严重情节”时参照引入“复制品数量”等数量标准,以解决入罪标准的设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