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策略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镇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独具特性的新興文化形态,也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体活动。本文结合地域特色,立足先进文化发展前沿,精心引导和大力扶持群众文化活动,分析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及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创新策略;文化传承性;策略
  近几年来,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丰富多彩,它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的影响力。它具有主体的群众性、风格的通俗性、来源的基层性、效果的实用性、作用方式的渗透性等显著特征。
  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乡镇群众文化生活,让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文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努力与群众多沟通,通过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以各种题材电影展映等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乡镇群众文化现状及特征
  (一)现状
  目前,乡镇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相对的落后。虽然各级政府、组织对乡镇群众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但仍然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的需求。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从事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对群众文化的研究不全面,在工作中很多是应付,不能完全对乡镇文化的深入引导建设。而乡镇又特别的匮乏文化方面的人才,即便是有对某一类型文化有专研,有热情的人士,却没有得到真正的相关培训和指导,从而使乡镇的可造之材大大流失。
  再加上历史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群众对文化事业的参与热情不高,从而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缺乏牢固的文化心理基础。
  (二)基本特性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专业文化在文化参与和享受上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享有的民主性。而群众文化由于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人民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主流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一种合适的渠道,把其价值观念和内涵直接传递给人民群众。一方面,主流文化需要利用群众文化的 “文化亲和性”,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离不开群众文化的 “主体价值实现” 渠道。 这使得群众文化的文化传递性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性。
  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群众文化所涵盖的群众艺术与民间、民俗文化所涵盖的核心形态——民间文艺,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二、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品位,应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项目和资金,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
  如建设文化乡镇艺术活动中心站、改造新的演出场所及文化体育场地等建设,实现文化知识共享工程,形成乡镇文化网络,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可以满足城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并能取得良好成效。
  (二)打造文化特色,提高群众参与度
  群众文化来源于群众,它的生命力在于群众的参与和创造。因此,根据乡镇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群众的文化价值取向等实际状况出发,建立一种以乡镇为主体的激励机制。让乡镇的群众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中来,这样群众的参与度高,文化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成功。同时还在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挖掘保护乡镇的文化资源,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带动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具有特色乡镇群众文化,这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更大程度的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
  (三)加强乡镇文艺人才培训
  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强文艺人员的培训制度,搞活文化管理机制。把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工作重点抓,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争取名人、专家学者的支持,学术界、高校及有关专业团体和研究机构对群众文化事业的业务指导。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艺界专家学者与文化队伍进行面对面的业务交流,从而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文化知识。
  (四)编织文化网络
  群众文化工作和其他方面工作一样,摒弃了传统思想和模式的束缚,活动的形式、内容、 范围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发展之快令人振奋。目前,很多文化活动由过去单纯强调教育功能转向为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再也不是单纯的节庆活动。
  近几年来出现了家庭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民俗文化等,面对日趋新颖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活动导向。所以,做好群众文化建设,要形成系统文化网络。把一些群众自发的活动,引导成有组织、有管理、有规律、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从大众文化出发,做好导向和调控工作,建设一支遍地开花,坚持正确方向的业余文化队伍。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有广度、 深度和高度。使群众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出群众文化发展的旧模式,形成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格局,满足新时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金玉.新时期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及要点[J].群文天地,2011(15).
  [2]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其他文献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6月最后一批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7月正式开始建设。总体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目前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在我国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省内高校利用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依托红色资源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将进一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摘要:“声音工厂+拟制片人制”模式是我们在学习吸收行业企业发展经验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以播为主,兼能采编”、“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达到“首岗适用、多岗迁移”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的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均衡化、职业化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音工厂+拟制片人制”;职业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中
摘要:舞蹈是肢体艺术的一种,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感情的重要方式。其本质是感情诉求的表达。而肢体动作与眼神语言是其感情表达的载体。现在,舞蹈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大学舞蹈教育过程中,既需要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感情的阐述,又需要学生对舞蹈中所包含的艺术与感情进行深入的体会。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这门肢体艺术的精髓。本文就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摘 要:高校职业指导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就业求职的基础,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获得更优质的求职机会和更广阔的求职空间。本文阐述了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重要意义,并对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  一、职业指导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职业指导就是指专为求职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同
浙江素有“戏窝”之称,著名戏剧评论家戴不凡曾慨叹:“一部清初以前的中国古代戏曲史,至少有一半篇幅是浙江的戏曲史。”丽水缙云民间音乐在唐宋即饱受宫观科仪音乐的浸淫,所以较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缺,其背后隐含的是老年人需求指向与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将杭州市主城区设为重点研究对象,拟对此地区老年人对机构养
摘要:中国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变迁和发展,传承了眾多的优秀文化遗产。舞蹈艺术通过不断变革,已经在现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因此,提高舞蹈创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为了适应这种变迁,必须对舞蹈创编水平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文章就将以此展开阐述。  关键词:舞台艺术;舞蹈创作;舞蹈创编水平  文章在阐述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舞蹈的创编水平,从内部和
美国在其第一个国家公园建立将近100年之际的1965年颁布了《政府特许经营政策法案》,其中的第一条首先阐明政府特许经营政策法案的目的与建立国家公园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保护国家公园的风景、野生动植物、自然和历史目标,不仅为当代人提供可以某种方式享有的资源,也为后代人提供不受损害的可以享有的资源。然后,该法案明确指出,保护国家公园资源的价值,就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住宿、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等进行严格的控制,
摘要:人类社会有史以来,除了关注衣、食、住、行这些生活上的问题之外,不得不关注生命最后的终结—死亡问题。面对死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并没有避之不谈,反而似乎有其明晰的话语:从“魔法”的话语到宗教(基督教)的话语,后者长期居霸主地位,甚至是唯一为官方接受的话语。自1世纪起,基督教文化开始成为西方文明的基石,宗教开启了人们对于自身的认识,有了对于生死的观念。这一观念,不仅暗含在深奥的神学和基督教的经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