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 侧重能力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1cy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选修模块的特点是:物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点多,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复习时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侧重能力的培养,做到“以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一、明确常考知识点,高度重视课本复习
  这一模块常考知识点有:①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聚合反应)②官能团的名称③有机物的性质判断④有机物的结构简式⑤重点有机方程式的书写(如醇的催化氧化、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等)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种类的判断⑦简单有机物绿色合成路线的设计和评价。
  基础决定能力,基础决定成败。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是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或“影子”。无论高考题怎么出,大部分都会落到基础知识的考查上,那些在高考中创造奇迹的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是基础知识牢固、熟练、全面、扎实的学生。所以,在复习中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夯实,熟练上,决不能好高骛远,喜欢偏难怪新,浪费时间、精力、体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知识既是解决问题的本源,又是能力提高的根基。
  二、学会归纳,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立体的网状知识结构
  有机化学知识的脉络非常清楚,在复习中要注意学会自己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1.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知识系统化
  《有机化学基础》涉及的有机物多,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但有机化学又有很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贯穿《有机化学基础》的一条主线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类有机物的性质相似”,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以一知十”。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注意自己总结,做到事半功倍。所以第一轮复习,以官能团为主线,把有机化学知识按“脂肪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的顺序,将各类物质的物理性质、代表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主要化学性质、制取方法、来源和用途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第二轮复习则要根据有机化学知识重点和考试热点可以设置“物理性质与用途”、“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及类型”、“有机物推断”、“有机实验”、“有机物计算”等大专题,再下设“燃烧规律及其应用”、“能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物质小结”“有机反应类型”、“高分子与单体”、“脱水方式归纳”等小专题。打破章节之间、无机与有机之间的限制,进行学科内综合复习,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2.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一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一些有机实验知识在讲评练习时组织讨论,总结出易理解易记忆的一些经验规律,可帮助学生记忆。利用有机反应类型为专题将知识系统化,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三、突破信息,加强推断题训练
  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的要点,能自如地进行吸收处理,去伪求真、去繁求简、去辅求主,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训练和发展思维的目的。要重视对有机化学推断题进行研究,在“如何选准突破口”、“如何推理,找出头绪”、“如何顺藤摸瓜”等方面进行训练,学会把握题给“四类信息”(反应信息、结构信息、数据信息和隐含信息),去伪求真、去繁求简,做到整理信息、逻辑论证、得出结论、正确表达。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强化信息的整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最后达到快速准确地解题。
  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为:认真读题,审清题意,采集信息,积极思考。抓住特征条件,从中找出突破口,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顺推法、逆推法、顺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概括起来就是“审、破、推、答”四个字。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适度关注新科技成果及日常生活实际中化学问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命题素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考命题常见的形式。
  四、培养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
  规范作答既是答卷、做题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和技巧。包括字迹工整清晰、步骤规范、用语规范、结论规范等。在复习中,特别强调养成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要注意减少随意性,注意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丢分。常见的主要问题有:1.出现错别字,“苯酚”写成“笨酚”,“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等;2.书写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时不要少写H或多写H;3.书写结构简式时应正确写出官能团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特别注意竖直排列时表示共价键的短线不要写在C、H两原子的中间;4.方程式应书写完整,不要漏掉反应条件或小分子;5.同分异构体不要漏写或重写;6.反应条件漏写或写错等。这些都是“会而不得全分”的原因。这就需要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作业、测验中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总之,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可得,《有机化学基础》这一选修模块的出题特点是:依据大纲,抓住课本,立足基础。在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要强化基础、重视实验、注重思维、提高能力、注重规范,以教材为本,以新课程标准为纲,无论它怎么考,只要我们把握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掌握复习的技巧,就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一、整体教学,势在必行  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同时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在概念上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在教学中力求保持课文故事的完整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去努力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的教学
期刊
一、当前在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指标体系繁杂,量化倾向比较明显,注重甄别与选拔的评价思路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2.以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3.评价指标过于具体,要求教师每学期写读书笔记两万字,每周要听课两节,参加评课一节等。   4.有些评价指标不尽合理。把教师发表论文的篇数,优质课评比获奖的次数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   5.现行评价体系注重对教
期刊
一、培养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将语言知识落实到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实践中,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认读能力不仅有助于使学生形成积极和自信的学习心理,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和迅速的辨认语言文字
期刊
一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应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这个极重要的指示,不但为文学艺术工作者指明了创作文艺作品的方向;同时也为文艺大繁荣打下了深厚的根基。试想:任何作品如没有广大工农兵的喜爱和欣赏——也就是说,你写的小说没人看,诗歌没人诵,戏曲没人听,那还奢谈什么文艺繁荣?  “讲话”发表之后,当年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不久便写出一批好作品,大文章。深受广大工农
期刊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
期刊
一  “士”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是个出现频繁的字。如“男士”、“人士”、“战士”等等。在古汉语中,“士”一般用作单纯词,可以表述很多意义。  “士”是象形字,据郭沫若的解释,本义为“牡器之形”,也就是男性生殖器。若仅根据字形推断,“士”之外形还极似一个把头发梳起的人,上面用一根木棍或木杆把头发串起来,所以本义亦指未婚的成年男子,古代男子要到二十岁才这样束起头发,并且戴上帽子,称为“冠礼”,意味着长
期刊
祖国的大好河山气象万千,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苍凉浑厚,亦不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纤细温柔。从古至今,那些多情的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慷慨的赠与后,总能及时地写下他们的感受,献上他们心中的赞美,并让后人浮想联翩。  相比较西方文学中热烈奔放的写景作品,中国的写景诗,自有一种“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的含蓄之美。可是,当初中生面对这些艺术奇葩时,知识的局限和阅历的浅薄让他们无法
期刊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积极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样的作用?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揣摩观察,“放”在此时  1.揣摩教材,大胆放手  对于某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借助
期刊
一、科学实验“生活化”的内涵  科学实验生活化,就是指围绕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某一个主题,以身边熟悉事物为载体设计的科学实验。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提倡学生把科学实验带回家,包括以生活物品为材料的实验;课堂上无法完成、延伸到学生家中的实验;在家开展实验,提倡学生将课本、作业本、课外书籍中的实验在家能够动手做做。另一方面寓科学原理于生活现象、情景的课堂再现活动等方面内容。提倡在课堂上将实验生活化,尽可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绘画中,留白就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给人创造了一种虚幻空灵的意境;在音乐中,留白就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给人留下了一个纵横驰骋的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留白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风处觅鱼踪”,给人搭建了一个品味遐想的舞台。  留白留得其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英语学科的教学也需要这种留白的智慧。英语学科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