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吃不完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good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宁浑浆豆花
  一种原理反应,一种反应,浑了浆,成
  了花,在餐桌上经久不衰,成为一个区域的
  特别标志。
  老家的黄豆都是导种在田边地角玉米地
  里,多少年都没座上正席。长年累月背负着
  “豆芽长成天高,也是小菜”这句谚语。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
  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曹植的这首七步诗,不管你有多大的感
  慨,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会发生。
  一筛子的黄豆,如千军万马在奔腾跳
  跃,除坏留精。筛走的不仅是残渣,还有脸
  上的皱纹。
  水,有特别的性情,与谁都能发生点反
  应。黄豆的情丝在她的怂恿下,鼓胀得几乎
  撑破了身体,急需一次热烈的释放。
  石,有特别的硬性,经过匠人的打造,
  成了磨。注定会与黄豆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柔情似水,激情飞扬。
  转动的石磨,将鼓胀的黄豆揽在怀中,
  一圈一圈数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
  黄豆做了最后一次的挣扎,粉身碎骨。
  成为汤,变为汁。
  锅灶按奈不及了,还有柴火这个爪牙,
  早就等着你的到来。
  沸腾,降温,现沸腾,再降温。石膏恰
  到好处的参与进来。
  成为水的黄豆,心在收缩,身在凝固,
  直至成为—种蛋白胶体。
  躺在漿水里的已不叫黄豆,而是换为一
  种亲切的称呼——浑浆豆花儿。成为餐桌津
  津乐道的风景。
  只是,仅仅几个小时,黄豆哦,你就经
  历了前身后世的历程。
  不知是否看破了红尘。
  (文/余祖静)
  泸宁鸡
  原生美味的冕宁泸宁鸡,属药肉兼用型
  鸡种,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粗脂
  肪、胆固醇含量低,谷氨酸含量高的特点。
  2010年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2011年被
  推荐为中国瑞士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产品。
  2016年被央视发现之旅《健康大本营》栏
  目一“寻找中国好产品”发现并入住央视网
  商城。泸宁鸡的菜品多样,有秘制的鸡汤,
  香脆的鸡脚,石头鸡蛋煲,蘑菇鸡肉包……
  “现在,我们喂的鸡很大一部分不是原
  种泸宁鸡。”1月27日上午,冕宁县锦屏乡
  金光村二组村民曹汉湘抓起一只即将上市的
  杂色羽毛鸡告诉记者,去年,他家被冕宁县
  畜牧局确定为泸宁鸡保护区的保种户,以后
  会逐步养殖起更加纯正的泸宁鸡。
  泸宁鸡是冕宁县泸宁、锦屏、里庄一带
  农民传统养殖的一种本地鸡。该鸡长期放养
  于偏远山林,全身乌黑,肉质鲜美。“其鸡
  甙酸含量大大高于肉鸡,也高于一般的本地
  鸡。”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
  长徐亚欧教授介绍,他曾多次组织课题组对
  该鸡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发现泸宁
  鸡是难得的地方优质鸡种。
  多年前,泸宁鸡进入中国地方
  畜禽品种资源目录,当时统计的
  泸宁鸡数量是6万只,但最近
  几年,泸宁鸡数量锐减,
  2012年,泸宁鸡被纳入四川
  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去年3月和6月,泸宁鸡遗
  传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和
  实施方案先后获得省畜牧食
  品局批准。
  2010年,凉山原生农业
  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简称“原生农业”)作为龙头企
  业加盟泸宁鸡遗传资源保护。为了
  获得比较纯正的泸宁鸡原种,公司派人深入
  锦屏山深处的农家搜寻到147只鸡,经技术人
  员两次筛选,比较理想的仅20多只。
  “泸宁鸡保种,我觉得难度比较大。”
  曹汉湘告诉记者,虽然去年县畜牧局已组织
  保种户集中培训了两次,可大家感觉技术和
  资金还是很大的问题。
  保种农户基本是靠自然繁育,风险大,
  而真正泸宁鸡的基因提纯和保护还得靠公
  司。
  原生农业在州县畜牧部门帮助下,已经
  在冕宁县后山乡桃园村建起保种场。原生农
  业面向商品市场的核心场、扩繁场准备用
  3至5年时间形成生产父母代种鸡2万只/年的
  能力,生产商品雏鸡200万只/年的能力,商
  品雏鸡除了公司自己养一部分,大部分交给
  农户饲养,公司提供技术和负责市场营销,
  整个泸宁鸡年产值可达4亿元。
  (文/徐登林)
  泸宁麻糖
  凌晨三四点起床,打米浆、剁麦芽、
  煮、滤、熬、炒、扯……一直要忙乎到22点
  才能睡下。春节临近,冕宁县锦屏镇新荣村
  二组的许玉珍、杨光强夫妇越发的忙碌。
  夫妇俩是远近闻名的麦芽糖手工艺人,
  开办的麦芽糖作坊已经有10年历史,生产的
  麦芽糖除供应当地乡镇群众所需外,还销往
  附近的九龙、冕宁、西昌等地。
  麦芽糖在当地又叫麻糖,是当地群众最
  喜欢的传统食品,不光是平时食用,过年时
  更是家家必备的年货。
  天苍苍路途茫茫,爬山涉水别彷徨。
  哥哥出门别慌忙,妹的锅里熬麻糖。
  麻糖起锅叫哥尝,带在路途当干粮。
  煮酒熬糖是内行,甜美日子万年长。
  据传,雅砻江畔茶马古道上的二寺营镇
  (现冕宁县锦屏镇所在的泸宁地区)是麻糖
  的起源地,千百年来以造糖作坊得名的地名
  还有很多,如青丝糖、监江糖、糖房坪子、
  糖河坝等,当地流传的茶马古道上的歌谣中
  也有关于麻糖的描绘,从中不难听出当地群
  众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文/王云图/安纹忠)
其他文献
满城  尽带黄金甲的故事  被历史洗刷得  已面目全非,  只有躺在  博物馆的黄、红旗子  静静地讲述着  这段不是  异常辉煌的岁月。  少城里  再也看不见  八旗弟子  飞扬跋扈的身影舞动,  更没有当年  比武画面的精神。  葛尔丹的心事  始終没有  逃过大清帝国  威猛铁蹄的蹂躏,  满蒙的精髓  开始种在这里  形成了  南北迥异的风景,  现在只能由  宽、窄、井巷子  走过的印
期刊
初读瓦其比火是在偶然看到他的一幅名为《呐喊》的油画,那座用一个个经过扭曲、变形、夸张后的彝族人的头颅和一张张似乎在歇斯底里地呼喊着什么却又仿佛毫无声音传出的彝族人的巨嘴垒成的“大山”,其实,整个画面就是一座用长着各式各类巨嘴的无数个彝人之头颅砌成的“头颅山”和“巨嘴山”。第一眼看见,我立即就被那种现代艺术思想与古老民族文化性格,以及万物有灵与祖先崇拜意识高度熔铸而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光芒,那种通过隐
期刊
“尼底尔库这是彝族先民对会理的称呼翻译成汉字便是春天长驻”  春天永驻的家园、乡里,既是霁虹乡愁之所在,更是一腔深沉的情绪哲学的寄托所在。乡愁、乡情、乡恋则是他作品描摹桑梓会理的精神主线。对于春天常驻的涵盖,全面而细密。时代的风云和山水的雄奇伟岸,以及毛细血管一样渗透的每一个风景的节点,风物的特异……  尼底尔库,是霁虹深情结撰的一个厚重的文学符号。  会理是他的生养的故乡,同样是其文学的故乡。山
期刊
女,汉族,生于1968年5月,1980年10月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98年10月,毕业于四川省舞蹈学校(中专文凭),2003年,从会理县文化馆调进凉山州文化馆,2006年9月,任凉山州文化馆音乐、舞蹈辅导室主任,200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大专文凭,2010年12月,任凉山州文化馆副馆长,2018年7月,任中共凉山州文化(美术)馆支部委员会书记。技术职称:副
期刊
置身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身处今日凉  山,目睹脱贫攻坚路上汗水与心血交织得  来的一个个耀眼业绩,亲历大小凉山发生  的一桩桩喜人变迁,翘首隐隐在望的全面  奔康的美好未来,可以说,生活正一次次  感动得我们泪流满面。正因如此,文学艺  术工作者“饱含热泪”的创作有了不竭的  源泉和丰沛的动力。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  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文联如何立足当  下,围绕中心,团结凝聚全州文艺工作  者,勇
期刊
2004年5月,有一天晚上我还是照常在月城广场领着大家跳,中途我先是看到巴莫尔哈(他是凉山州文化艺术界老前辈)带着他的夫人刘玉兰在下面看我们跳。不一会儿,巴莫尔哈老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我制作了一个舞蹈音乐,你来编舞怎么样?”我当时心里很感激巴莫尔哈老师的信任支持,连声说:“好好好”!三个字。过了几天他又在广场上来找我,拿了一盘已录制好了的,由他亲自作词、作曲的舞蹈音乐给我,让我编舞并有意拿到月城
期刊
本文论选择了凉山彝族毕摩文献(笔者译:《杉林神女经》)作为研究对象,将文本与仪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尝试性地对文献主题叙事结构进行文学解读。抛开宗教的色彩,从文学的角度上看,《杉林神女经》是一部再现了彝族历史上诸多战争场面的神话传奇,它以气势磅礴的代言体描绘了调兵遣将的悲壮场面,其语言清晰,朗朗上口,豪迈悲壮,铿锵有力。它把神话和史诗揉为一体,将一些广为人知的神话,以经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将万物的起源
期刊
在古路村,我如此生活  在古路村生活,唯一的活法是学习。  学习一只山羊。一边悠闲地啃食:悬崖绝壁上狰狞的怪石,总在风中向彝人弯腰的老树,一年四季漂泊不定的枯藤。如果几滴露珠不能解渴,我就站在咽噜岩的一朵白云上,用怜惜的目光,把掉入大峡谷的大渡河扶起来,像天梯古道一样蜿蜒引入彝寨的家家户户。一边眺望大瓦山上帝的餐桌,觊觎上帝丰盛的早餐或晚餐,赏读他旷世的杰作。如有不怀好意的乱石扰我心志,把它一脚踢
期刊
当凉山州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之时,  冕宁县顺势而为,决策层认真把旅游作为首  位产业来重塑和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在近年  取得新的突破。  从顶层设计层面,高标准完成了《冕宁  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配套的一  系列规划也相继出台,《冕宁县红色旅游发  展规划》《卫星基地旅游发展规划》《冕宁  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冕宁县  冶勒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彝海省级风景名  胜区旅游发展
期刊
又名叶峰,男,彝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人。先后毕业于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当代油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特聘画家;凉山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凉山州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西昌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美术学教授。  主要从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以及彝族传统绘画理论研究。论文《古朴而神秘的线描艺术》、《从原始符号到现代图式》、《毕摩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