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汗水洒向大地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置身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身处今日凉
  山,目睹脱贫攻坚路上汗水与心血交织得
  来的一个个耀眼业绩,亲历大小凉山发生
  的一桩桩喜人变迁,翘首隐隐在望的全面
  奔康的美好未来,可以说,生活正一次次
  感动得我们泪流满面。正因如此,文学艺
  术工作者“饱含热泪”的创作有了不竭的
  源泉和丰沛的动力。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
  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文联如何立足当
  下,围绕中心,团结凝聚全州文艺工作
  者,勇担历史使命,在“四好”建设特别
  是“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中发挥自
  身独到的作用?这是一个必须思考和急于
  直面的问题。显然,它的最佳答案肯定是
  也只能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
  艺家的真心为种,播撒入最为深厚的泥
  土。
  有想法,更要有行动。2018新年伊
  始,“暖冬行动”文艺采风惠民活动走进
  红色冕宁,深入锦屏农家。这是一次由州
  委宣传部、州文联、冕宁县委宣传部主
  办,冕宁县文联、州和县多家协会承办的
  较具规模的“走基层”。50多位文艺家发
  挥己长,开展采风创作的同时,把温暖和
  欢乐零距离地送达父老乡亲的怀中。
  锦屏镇宝元村4组78岁的喻仁寿唱的是
  《赶马调》,流传在“茶马古道”间已逾
  百年,至今少有后生晚辈能唱,歌声引来
  的是州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的老师
  们。同是在宝元村的文化坝子,著名唱作
  人吉克曲布唱的是《凉山谣》,这个从
  “电视上走下来”的歌者被村里好奇的目
  光团团围上。宝元的大妈媳妇农闲时做的
  刺绣活终于有了呈展心灵手巧的机会,而
  为她们的“作品”打分评等次的是美协的
  专业老师。类别不同,摄影家在追逐光影
  捕美图,作家在百姓口语中“干淘万漉”
  尋真金……
  新春在即,手书春联备受青睐,宝元村
  户均一副倒是皆大欢喜,次日锦屏镇逢
  场,书法家们被赶集的百姓实实在在地
  “追捧”了一回,上千副春联被笑脸迎回
  家时,大家的午餐也就顺延了一个小时。
  这次文艺家采风惠民的“暖冬行动”为
  期仅有三天,但给人的启迪不少。文联的
  全称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它的工作中必
  须充分体现“联”和“合”的优势,联系
  广大文学艺术家,形成合力,更好地完成
  服务人民的根本职责。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次的“采风惠民走基层”充其量只能算
  作是一个有“仪式感”的亮点,不能算作
  起点,更不能算作终点。因为在这之前,
  部分作家已经先期深入锦屏开始创作;而
  在这之后,还要形成一批成果,包括:
  《凉山文学》2018年第一期推出“冕宁一
  锦屏专号”,出一部集优秀摄影、美术、
  书法作品于一体的画册,拍一部反映锦屏
  人文历史和大美山水的旅游纪录片,创作
  相关的歌曲、舞蹈。
  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
  “营热气”的文艺作品,充分反映人民的
  喜怒哀乐,生动展现人民的实践创造,热
  情讴歌人民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对文艺
  家的呼唤;组织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
  人民”,使文艺采风惠民活动常态化,文
  联任重而道远,而且责无旁贷。
  把汗水洒向深情的大地,青青的幼苗就
  能长出生机勃勃的林木,我们诗意地将其
  称为常青的“文艺之树”;把汗水洒向丰
  厚的大地,更能绽放出常开不败的花朵,
  那是我们美好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文化
  之花”。
其他文献
[00]八月的桂花,五月香  属相,狗,嗅觉灵敏。  自家的门关不住,别人家的窗挡不住。  木壁缝,旧报纸糊不住诱惑的蚌香。  花朵含苞的时候,意象的蝴蝶,迷失在春天的嫩草丛。  早到的春香,先天性过敏。  喷嚏,是感冒的残冬。  人和巷的裙边风,从巷头香到巷尾。  低头,悄嗅,长留余香。  抬头,远逝的背影,目光拐弯,嗅觉拐弯。  八月的桂花,五月香。  暗绿的叶,在车窗偷窥的斜光里,不知含羞。
期刊
沿河印象 李克强  纤夫  哦嗬……嘿哟……  雄壮的号子,自爬普的丹田,经沧桑的喉结向外吼出,和清风一起,逆水而行,漂荡成亘古的炊烟。  一路躬身,试图以赤诚揖拜大地。  偶尔抬首,乞盼让汗水感动苍天。  曾经,为了生计,踏平荆棘与坎坷。  江水踉跄,倒映出一段段艰难。  当所有曲折,成为三碗苞谷烧后的感叹。群山沉默,曾经光滑的崎岖小道,再已容不下踩破过卵石的脚掌。  纤绳紧勒历史,惊涛将两岸拍
期刊
當大雨打湿我们的衣服  当蜘蛛网查封着我们的火炉  请不要放弃  你看太阳依然像昨天一样升起  鸟儿依旧在天上飞  人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在街上赶集  请善待自己  因为明天还有明天  也许明天我们会成功  也许我们明天会失败  请抑制住心里的小宇宙  不要在冲动的时候爆发  要把握时机,果断迅速  超越自我  因为明天还有明天  我欢喜过,也憎恨过  我孤独过,我也快活过  当你踏上梦想旅途的时候 
期刊
木杯  1.  如果我们发生争吵  我只有端起酒杯  “来来来,少废话”  2,  我们迟早要死掉  或许是今晚  或许是明早  你看  从你妈用牙齿咬断脐带的那一刻开始  你的故事就注定鲜血淋淋  在你眼前的酒杯里  晃荡  3,  让我挽着你  别让我扶着墙壁  如果我在村头倒下  请不要告诉我的父亲  “你的儿子醉死在昨天晚上”  4,  把你的手伸出来  我们必须向对方保证  我们没有要将
期刊
从瓦子觉一眼望去,四周都是山  小时候想,山的那头是什么  老人们把最高的那座山叫作瓦列峨坡  连名字,都像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就像父亲的冲天髻,力图破苍穹  我曾幻想站在顶峰  是不是就能看尽世界?  他的威严,会不会容不下一个人的脚  如果摔下崖去,母亲该去何处寻儿  于是,我做了千万次的梦  梦到自己死去  叹息声中:父亲似枯骨,母亲如柴火  于是,千万次征服的欲望  幻于无形  父亲说,他
期刊
我是个喜欢冒险的人,包括挑战某些极限,我说的极限是我喜欢迎着艰难向上攀登的感觉。我相信那里的世俗与尘埃一定很少,但阳光透明而纯净。  很早就想来悬崖村这个神秘的地方看看,选了一个有阳光的天气出发,四周明媚而温暖。对于长期生活在凉山的我来说,博览群山,对山有种痴迷的爱。站在山顶向下观望,能见到美轮美奂的云海,郁郁葱葱的庄稼,金色的稻浪,随着收获的季节,一波一波的随风摇摆,也随着季节变幻着自然的色彩。
期刊
满城  尽带黄金甲的故事  被历史洗刷得  已面目全非,  只有躺在  博物馆的黄、红旗子  静静地讲述着  这段不是  异常辉煌的岁月。  少城里  再也看不见  八旗弟子  飞扬跋扈的身影舞动,  更没有当年  比武画面的精神。  葛尔丹的心事  始終没有  逃过大清帝国  威猛铁蹄的蹂躏,  满蒙的精髓  开始种在这里  形成了  南北迥异的风景,  现在只能由  宽、窄、井巷子  走过的印
期刊
初读瓦其比火是在偶然看到他的一幅名为《呐喊》的油画,那座用一个个经过扭曲、变形、夸张后的彝族人的头颅和一张张似乎在歇斯底里地呼喊着什么却又仿佛毫无声音传出的彝族人的巨嘴垒成的“大山”,其实,整个画面就是一座用长着各式各类巨嘴的无数个彝人之头颅砌成的“头颅山”和“巨嘴山”。第一眼看见,我立即就被那种现代艺术思想与古老民族文化性格,以及万物有灵与祖先崇拜意识高度熔铸而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光芒,那种通过隐
期刊
“尼底尔库这是彝族先民对会理的称呼翻译成汉字便是春天长驻”  春天永驻的家园、乡里,既是霁虹乡愁之所在,更是一腔深沉的情绪哲学的寄托所在。乡愁、乡情、乡恋则是他作品描摹桑梓会理的精神主线。对于春天常驻的涵盖,全面而细密。时代的风云和山水的雄奇伟岸,以及毛细血管一样渗透的每一个风景的节点,风物的特异……  尼底尔库,是霁虹深情结撰的一个厚重的文学符号。  会理是他的生养的故乡,同样是其文学的故乡。山
期刊
女,汉族,生于1968年5月,1980年10月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98年10月,毕业于四川省舞蹈学校(中专文凭),2003年,从会理县文化馆调进凉山州文化馆,2006年9月,任凉山州文化馆音乐、舞蹈辅导室主任,200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大专文凭,2010年12月,任凉山州文化馆副馆长,2018年7月,任中共凉山州文化(美术)馆支部委员会书记。技术职称: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