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的悲剧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055622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三国》,往往被人们看作教科书。据说,满洲八旗的悍将没学过什么兵法,打胜仗就靠《三国演义》,用小说作为智库,夺取了大明天下。
  即便是教科书,也各有各的读法。例如,从袁绍的谋士田丰之死,不同的人就能读出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很多人往往拿袁绍的心胸说事,这似乎有点隔靴搔痒。
  田丰之死的过程缘由我们就不说它了。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杰出人才,袁绍为什么要杀他?更重要的是,田丰自己预见到,如果袁绍在官渡胜利,自己错了,那还能活命;如果自己正确而袁绍失败,那就非死不可。这里面显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尽管这种逻辑上不了台面。
  我们不可苛求古人,但不可不具现代眼光。如果用现代眼光来看,田丰之死,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缺陷。在古代的那种制度体系下,谋士实际是很难当的。作为谋士,既要有超出领导人的智慧,又不能表现出胜过领导人的高明。这种制度的假设是组织层级的上层肯定要比下层强,如果没有超出下级的能耐,你将无法驾驭下级。所以,田丰表现出超过袁绍的见识,那就对不起,你的死期就到了。如果阴差阳错田丰预言不准,使袁绍能够奚落一下田丰的弱智,那将是袁绍表现大度的良机。田丰运气不好处就是战事的进展没有给袁绍留下展示自己能耐的余地。所以,这种体制,说好听一点是柏拉图的哲学王体制,说难听点就是一种武大郎开店体制。尽管哲学王和武大郎不可同日而语,但下属不能亩过自己是一样的。
  如果仅仅把这种弊端归结为袁绍的个人素质问题,就容易使人看不到体制缺陷。袁绍的素质固然不足取,然而,就拿战胜了袁绍的曹操来说,如果拿肚量和人品说事,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耳。人们常常说曹操的大度和容人,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只有在曹操认为自己比他人高明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大度。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难以容忍。聪明人杨修,不正是因为聪明才招来杀身之祸么?
  对这种不能容入的制度缺陷,过去往往归之于个人品质。然而,如果仔细翻翻史书,不难发现,即便史上称道的明君,也必须比他的下属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客人云云,必须是上司具有绝对优势才能表现出来。汉初刘邦能用三杰,是因为他表现出更高明的“将将”,所以韩信的“将兵”不妨一笑容之。如果他不能“将将”,那么,刘邦恐怕比袁绍更狭隘。曹操能哭郭嘉,从另一种含义上讲,是嘲笑他的部下没有他欣赏郭嘉的眼光。诸葛亮服事刘备,也需要刘备表现出超越诸葛亮的识鉴。也就是说,制度允许下属提出上司考虑不周的疑问,但不允许下属在整体智能上高于上司。
  对于袁绍式的不能客人,过去有一个流行的解释,就是“骄傲”。实际上,所谓骄傲是文不对题的。骄傲是个人修养不够,而这种体制下的不能容人是权力的专横。所以,田丰的悲剧不仅是修养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专横要纠正,就要“文死谏武死战”,培育魏徵海瑞;专横要保持,就要阿谀奉承,培育易牙竖刁。杨修的绝妙好辞和鸡肋之解,则会招致杀身之祸。即便是怀念郭嘉的曹操,杀起杨修来也毫不手软。
  这个难题的出路,恐怕非现代科层组织莫属。古代的等级制是人的等级制,现代的等级制是组织的等级制。只有权威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组织,才有可能使智力低于部下的领导人能正常发号施令,下属才会服从技术能力不如自己的上司。反过来,没有人格的平等,仅仅靠领导者的大度,这种软约束的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当然,领导人的修养、人品、胸怀,绝不是不重要,但这应当分开论述。田丰的悲剧对现代管理的警示就是一个组织,在制度和机制设计上能否实现人员智能层次与组织等级层次的分离,是传统组织与现代组织的原则性区别。
其他文献
“女子无才便是德”越来越成为一句古语。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女性企业家与企业管理人员悄然崛起,已成为商界的一股清新力量。习惯了由男性主宰的商界是否应该对女性敞开怀抱?女性的参与是否能为企业增加价值?性别的独特性是否能够成为一种优势而使女性管理者更好地进行企业决策与管理?根据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考察,我们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案。不管理性分析的结果如何,趋势已不容阻挡。    支撑半边天的女性力量    
期刊
周学熙(1866年~1947年)安徽建德(今东至县)人,其父周馥在咸丰末年为躲避太平天国战乱来到省城安庆,先鬻字为生,后投入淮军,很快被李鸿章发现,成为其心腹幕僚,随着李鸿章的发迹,周馥的官也越做越大,从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一直做到两广总督。周学熙16岁考中秀才,28岁中举,受维新思想影响,周学熙决心放弃举业,投身实业,在周馥的支持下,他于1897年进入了河北开平矿务局,负责在上海推销
期刊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只要符合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需要的资源能力又能够获取到的话,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因此,从点、线、面到体,商业模式创新都有用武之地。    点:从商业模式的某一个要素出发    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发,都有可能创新商业模式。    范例:远大中央空调的盈利模式创新
期刊
日本大地震,也在国内的微博上引发“地震”,在热议中我欣然看到中国公民社会的觉醒。下面是被疯转的帖子,转的次数都在几万次,甚至十万次以上。  “潇湘晨报曹凌曦正在东京学习,他记录下了亲身经历,地震强度变大后,老师命令我们立刻躲在桌子底下,她一直站立在我们正中问。当地震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了电源。”  “朋友在日本发的‘围脖’: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
期刊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日益互联互通,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globalization)时代。  全球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习惯。可以说,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涉及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如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等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也迎面扑来,全球化是不是等于西方化、美国化、
期刊
“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面对“生活”,只有“思想”而绝不是那些缺乏时间性、脱离现实情境和人文关怀的行动法则。会成为改变组织最强大的力量。然而,“思想”似乎从来不是中国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的爱好和专长,而且在管理学者这个圈子里的人们更清楚,“思想”恰恰是中国管理学界长期以来鄙夷、排斥、围剿的对象。比如你偶尔去看一个叫做“爱思想”的网站,几乎看不到中国管理学者的影子,也很少听到管理实践者的声音,这算是
期刊
MBA项目能否培养出好的管理者?什么样的MBA项目能培养更好的管理者?针对总经理由非MBA更换为MBA后,127家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研究发现,MBA在接任总经理后,公司业绩总体上有所提升,其中,从中外合作模式MBA项目毕业的总经理能更好地提升公司业绩;其他模式的MBA项目(包括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和海外商学院开办的)毕业的人员,在接任总经理后,公司业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MBA教育始
期刊
近十年来,领导力话题变得越来越热门,这大概由于企业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在一个很难预知未来的经营环境中管理企业,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和难以预测。“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非危言耸听。不少人认为企业强调领导力只是一味养生汤,但领导力的重要性本身毋庸讳言,它是企业在危机四伏的丛林里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即拥有聪明的大脑。吉姆柯林斯也说过,人才培养或引进的速度跟不上岗位的扩充速
期刊
在纪念德鲁克百年诞辰的文章《德鲁克会说什么》(The Continuing Relevance of the Drucker Perspective:What Would Peter Say?)一文中,坎特认为管理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协调(coordination),更重要的是合作(collaboration),由此点明了管理的核心理念。  实际上,合作的思想并非坎特首创,它在管理学中有着深厚的渊源
期刊
在不远的2020年,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已变得成熟,而且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那时的世界将由他们来主宰。这些年轻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走在路上,都能通过便携式数字设备(PDD)时刻使自己保持联网状态。他们利用这些设备从网上下载并刻录音乐、视频和其他内容,并时刻与家人、朋友以及日益广泛的交际圈子保持联系。在发达国家中,他们是该年龄段的每一个人,而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这些人主要分布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