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974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重复DNA序列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结构,能够稳定和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在DNA的复制过程中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及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具有逆转录酶特性的核蛋白,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RNA模板合成染色体末端DNA,并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以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其活性与细胞的分裂和死亡、细胞癌变以及细胞衰老等有关。近年来,有关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异常活跃,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山羊痘病毒(GP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的GPVp3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截短表达(p32-opti)。表达的重组p32-opti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
为了研究牛结核病的PCR诊断方法,本研究以牛分枝杆菌(M.bovis)Vallee111株染色体DNA为模板,以RecA和Pps1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约860bp和430bp的DNA片段。将PCR纯化产物进
利用千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作为抗原传递系统来刺激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反应,从而研制有效的黏膜疫苗预防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感染。用PCR方法扩增ETECK99基因,克隆
为建立牛支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牛支原体的oppD/F基因的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牛支原体的套式PCR检测方法。该套式PCR可以从100ccu/mL(color change unit颜色变化单位)的牛支原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结合济宁市气候特点,我们探索出菜用大豆、鲜食玉米、大白菜一年三茬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菜用大豆、鲜食玉米的成熟期均处于市场淡
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是引起临床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主要病原之一,而与之遗传相关的猪圆环病毒Ⅰ型(PCVI)无致病性。本研究从病猪的脾脏通过PCR扩增并成功克隆了PCV1
为了构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核蛋白(N)单链抗体(scFv),本研究通过提取杂交瘤细胞株6H3的总mRNA,采用RT—PCR法扩增出抗IBVN蛋白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将
采用PCR方法扩增弓形虫GRA3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鉴定后测序;构建pGEX-4T-1/GRA3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袭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存在7个不同血清型,病毒VP1蛋白抗原性差异是病毒血清型划分依据,而其编码基因核苷酸
为了解猪轮状病毒(av)Vp4基因工程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是否能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应用电转化技术将猪源A组RV重组质粒pW425et.Vp4转化至嗜酸乳杆菌中,重组菌经SDS.PAGE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