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中核算问题及对策探讨

来源 :财务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lgsj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府预算环境的变化,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负债等核算需求。我国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分录报表等制作依据做出改变,扩大核算范围,重视核算和预算双管齐下,引入财务共享报销系统,采用业财一体化模式,核算系统和职能都发生了变化。新旧政府会计制度在衔接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核算和预算衔接时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根本原因,最终提出可行性对策,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合理安排财务人员工作,使财务人员高效化,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顺利实现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
其他文献
《格林多前书》9章19和20节的论述,引发关于文化适应政策与基督教教义本源的相关性思考。由十九世纪基督教全球传教背景下,反思传教进程中融合中西的图像表现形式。结合欧洲"中国热"现象的相关研究,分析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图像作品所映射的脉承流变,探讨这场东西宗教文化对话中,基于西方视角的中国解读,以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流和传播乃至构图方式等艺术表现形式的转变,还原一个多世纪以前基督教全球图像传教与文化适应
基于文献整理,分析药用菊花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地理分布特点及主要类型形态特征分析、比较,探讨药用菊花起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存在由野生到栽培的发展过程,宋代以前药用种类均来源于野生菊类。栽培菊出现于唐代,宋代是药用菊花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明清后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药用类型。菊花是由毛华菊、野菊等多种菊属植物杂交后经人工选育、引种形成的不育类型,河南南阳及大别山区是菊花的重要起源地。不同种类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社区网络化护理模式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仅在院内接受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医院-家庭-社区网络化护理模式。干预前、后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其生活能力、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并采用护士用住
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蓬勃发展,传统的舆情也逐渐的被网络舆情所替代,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并且影响大的三个特点,让互联网平台迅速成为了舆情传播的主战场。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网络平台不断地表达着个人的诉求和不满,甚至也让一些企图扰乱社会秩序、挑战社会公德的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漏洞,利用互联网平台散播不当的网络言论甚至是谣言,这就为政府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新挑战。税务部门作为国
<正>"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7月5—6日在日本广岛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日本广岛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日本平山郁夫美术馆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的30余位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共提交论文19篇,围绕"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的主题,探讨了中国童蒙文化的热点问题,及其对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童蒙文化领域的影响。开幕式由广岛大学综合科学
会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完整表述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该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由“内循环”主体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初步跨越阶段;二是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与实施“扩大内需”相结合阶段;三是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向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转变阶段。该理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的内容要求为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关于这部分知识点历年来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特别是在2020年全国卷Ⅱ中,以三道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切实地贴近《课程标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由于这部分内容抽象,还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得
期刊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作为高层建筑施工重点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工艺比较复杂,难度大,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了该施工技术,其次对具体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针对该技术应用提出了一些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可以为高层建筑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提
新时代语境下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形态,随着城市化的飞速扩张已发生一种明晰转向:从传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客观化美学呈现,演变为与现代性同构、承载城市主体怀旧情绪与批判意识的主观化空间形态,在真实与“想象”的相融相汇中,建构起一种寓托着创作主体“恋地”情结的乡村空间。由此,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以多元性、异质性指向标示出对中国乡村电影空间美学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