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 精简课时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精简教学时数,是指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结构理论,建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符合学科教学特点等规律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删除重复、繁琐的教学流程。其目的在于能够腾出尽可能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涉猎更为宽广的阅读时空。那么精简教学时数应从何做起呢?
  一、巧用教学方法——依据学情?摇指导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语文教学新授课前,让学生事先预习,扫清部分的知识障碍,便可以压缩课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缩短课文教学时间。然而,学生年龄小,谈到课文预习,学生总是茫然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要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些相关课文的“根本”的问题指引学生探索。(根本“是指问题不能游离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就前年任教的五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已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能通过多方资源搜索资料,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指导学生预习:朗读课文,认读并理解生字词,练习书写;搜索资料,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相关内容;课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知道的?这一个个问题给学生的预习指引了方向,学生基本完成得很好。他们理解了“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他们知道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等;他们还从一些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了周瑜、鲁肃、曹操三人的性格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教学时,对于学生预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我不再重复,而是针对他们预习后存在的疑惑与不足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比如:学生未发现诸葛亮“识天文”的特点。于是,我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如:我出示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并启发学生思考:“这时候的大雾只是巧遇吗?”学生联系上文,马上意识到这样的天气是诸葛亮早已预测到的,他有“识天文”的本事。
  像这样采用先预习后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效率高。它使原本需要花费两节课教学的课文(教材参考书建议),只需一节课就圆满完成了。教学时间缩短了,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优化教学内容——以人为本?摇智慧设计
  一篇课文所蕴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为了让学生吃透文本的方方面面,精讲细讲便成了教师们普通的授课模式。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和内容都讲遍了,讲透了,学生自然能掌握。其实不然,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谈到:“师本教育体系的致命问题是过度分析。”繁琐的细讲带给学生的是的疲惫与厌烦,造成的是课时的严重浪费。所以,语文教学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
  2011年9月,我担任学校语文组的一堂示范教学课,当时我选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作为授课内容,反复思索后便定下初稿(第二课时),大体思路如下:
  1. 复习生字。
  2. 细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这一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围绕关键词句设计一个个问题:“请大家表演‘踮脚尖儿’走路,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走?”“疲倦是什么意思?老师为什么会疲倦?你会给老师唱支什么歌?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挂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牵挂?“夜深之时,老师还在干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3. 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4. 指导书写。
  根据设计的教案,我试上了一堂课,结果不尽如人意,觉得课上得太费劲了,学生的表现回答也拘束了。正当我茫然时,厦门市教科院专家李日芳老师一句话唤醒了我:“诗歌是不可以肢解的,层层剥笋似的讲解反而稀释了诗歌的味道。”于是,我重新设计教案。第二版本的教学思路大体如下:
  1. 情境导入,唤醒学生学习的向往。
  2. 朗读诗歌,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3. 再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读诗,发现押韵的秘密,感受押韵的美妙。
  4. 品读诗歌,欣赏诗歌中的想象美。这一环节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读想象画面:绿色伸进老师的窗口,此时它看到了什么;在读中品味“作伴”的含义,猜猜老师梦到什么……
  5. 背诵诗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美。
  示范课我采用了第二版本的教案,觉得挺成功的。可以说,这两次教学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第一次设计这篇课文,需要用两节课的教学时间,花费心思,也浪费时间。课堂上对每个词每句话都做了精心的讲解,试图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中蕴含的情感。而第二次教学,只花了一节课时间。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反而入情入境,深情朗读,深深地体会到浓浓的师生情。这样的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缩短课文教学时间,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实现高效教学。
  三、整合单元知识——群文阅览,系列教学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里指出:“通过课程整合,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余地。”由此可见,整合课程教学,也是实现“精简教学时数”的一个有效方法。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主题单元编排。“主题单元”是全册教材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它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位。同一主题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主题单元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系列教学。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时,我采用了“单元整合,五课渐进”的教学法。所谓“五课”即为“生字过关课”(1课时)、课文诵读过关课(1课时)、课文领悟过关课(1课时)、自由阅读课(1课时)、综合训练课(2课时)。用此教学法,一单元的内容用6课时即可完成,这比教材参考书建议的9课时可省时多了。
  那么单元整合教学具体要如何操作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通晓全册教材的内容,明确单元教材在全册中的地位作用;其次要综观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需要整合的相关课文的共同特点,并针对共同点,创造性地处理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课文是《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这四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因此,“领悟过关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精彩故事,感动你我”,并围绕主题设计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在四个感动天地的故事中,一直留在你心中的是哪一个?”“在这些震撼心灵的文章中,你画出了哪些打动你心的词句?”这两个问题把课文的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学生谈起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我便相机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画出那一句句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语句时,我就引导学生品读推敲。若是精读课文里的句子,就扶手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理解重点词,领悟作者写作方法等等,从而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魅力。若是略读课文里的句子,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自悟。这样详略得当,扶放结合,学生学以致用,不但效果好,而且省时。
  总之,学习语文需要有大量的丰富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学应改变观念,巧用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精简教学课时,从而赢得更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丰富积累,扩大视野。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天安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在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冲击下,电子测试技术和仪器在新世纪初将有重大发展.首先是面向通信尤其是网络通信和移动通信的测试,仪器将成为本产业的主导产品;其次计算机和数字技术
本品系用高科技导光纤维,现代技术工艺制作而成。生产出高、中、低档系列产品。(1)、全自动七色彩交替变换全自动旋转产品。(2)全自动七色彩变替换产品。(3)全自动闪光灯。(4
法国的传统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法国传统工业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60%左右。近年来.法国政府对传统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激光振荡器时间特性监测;八路激光束精确同步测试;激光系统信噪比测试;三套脉冲激光波形测试设备比对实验的研究;二次谐波转换对激光脉宽影响的实验研究,本文介绍了泰克
虚拟仪器技术是当前测试控制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仪器发展和设计的研究前沿。本文回顾了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过程,并阐述了当前虚拟仪器技术的最新发展。
时间是基本的物理量。对于人类来说,分分秒秒都是宝贵的。为了建立时间标准,以便计量时间、掌握时间,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工作者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从漏壶到原子钟"一寸光阴一寸
【正】2010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诗人教育家李吉林》。我在文章中说,不仅情境教育是一首诗,李吉林老师本人也是一首诗。李老师带领的情境教育是我们"新教育"的榜样。情境
基于计算机的现代网络测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测量自动化应用中不断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和所表现出的优越性能将会极大地推动测量工业的发展.本文对在
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86米,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也是上海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它的结构巧妙而独特,建筑大师用最精练的语言作了概括:"三根撑、三个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