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温暖之灯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现象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时,当某些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渐淡漠时,魏发团老师却用10年的无私奉献,为我们唱响人间至爱的颂歌。是他,点亮温暖之灯,让我们的心变得澄澈。
   他们的相识很偶然。大雪纷飞中,魏发团老师热情地将腿脚不便的林培仁大爷送回家。就这样,魏老师走进了这个艰难的家庭:林大爷身患结肠癌等多种疾病,病情恶化时经常卧床,生活难以自理。老人与60多岁的儿媳齐阿姨一起生活,可齐阿姨患有股骨头坏死,平时走路都得拄着拐杖。看着这样无助的老人,从此魏老师便多了一份牵挂。
   买饭,买菜;跑医院,跑药店;给老人洗澡,剪脚趾甲,接屎接尿……林大爷流着泪说:“10年来,小魏对我这个非亲非故的老头做着儿女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奔走操劳,他随叫随到,他24小时为老人开机……10载,魏老师与老人风雨同舟,他展现的是人间大爱,写下的是人间“至孝”。
   魏老师牵挂帮助的又何止林大爷一位老人?多年来,他先后帮助了20多位老人。魏老师默默无闻、毫无所求地帮助着他们,如阳光照亮老人的世界,驱除老人心中的忧郁和苦闷;如春风温暖老人的心田,化解老人心中的伤痛。
   魏发团老师性情温和,少言寡语,笑容憨厚,低调而谦虚。他说:“我做这些并不想证明什么,尽自己所能使身边的人快乐和健康,我就觉得很满足”。他生活简单又朴素。同事魏琨焜说:“我没见他买过一件新衣服,他常穿的是学校发的体育服。最贵的鞋不过120元,最便宜的只有20元。鞋破了他就自己缝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他的行动真诚而热情。与同龄人相处,他待之如兄弟姐妹;与长辈相处,他待之如父母,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他反复强调自己是在做着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说:“我觉得身边的每个人都会这样去做,只是我多坚持了一会。”
   工作中,魏发团老师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他工工整整地写下每一篇教案;他无数次获得市区评优课、基本功大赛多项大奖;他多年来一直承担繁重的初三体育教学;他教的学生中考体育成绩年年最优;他利用业余时间传授武术技能给宏志生;他单独辅导体质较弱的学生;他是东城区的师德标兵;他还是东城区党代会基层党员代表……
   在广渠门中学,他有口皆碑。学生说:“我眼中的魏老师是温和、亲切的,他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味道。”同事杨森说:“魏老师是我的师傅,非常关心我的成长。他指导我写教案,告诉我上课技巧,引导我做一名合格教师。他是我的标尺。”老领导杨兰香说:“发团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出名的‘老好人’。”校长吴甡说:“我们不仅关注老师的专业素养,更关注老师的道德成长。魏老师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广中‘生命影响生命’的办学理念。”
   数年如一日,魏发团老师朴实真挚,谦和敬业,他用至诚至真感染着同事和学生,用至善至美抒写着人间大爱,他将爱的温暖不断传递。
其他文献
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特聘指导教师  教师,可能是人们最熟悉的职业之一。所以,很少会有人问教师是做什么的,教师的价值是什么。  但是,作为教师,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每一名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都应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师,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这个问题很大,它涉及教师职业的普遍价值,这个问题也很小,它是一个人的职业追求。  其实,对于我来说,问题很简单:我为什么要
在这“七彩毕业季”里,人大附小的准毕业生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课堂,用丰富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为自己献上一份成熟的答卷。  社会调查。首先,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确定热点问题,组成调查小组,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地点。然后,他们结队来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医院、饭店等公共场所,向往来的行人发放调查问卷,用调研获知并诠释自己眼中的世界。  制作海报。孩子们将调查成果制作成海报张贴在教学楼道里,以唤起大家的共鸣
丰台第五小学这次的猎狐行动有点特别——每个六年级的学生手里都牵着一个来自本校一年级的学弟学妹。家里的独生子女,现在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学生们可认真了。那边,大哥哥一个人把弟弟妹妹的水瓶都挎在自己肩上,大姐姐紧紧领着妹妹的手,生怕她下台阶时摔着;这边,哥哥给弟弟系鞋带,姐姐为妹妹拿着脱下的衣物……那样的体贴,那样的耐心,让在场的老师们直呼“想不到”。这不,刚走了不到一半,有的小朋友就走不动了,哥哥姐姐
2015年11月29日,我用“可持续教学模式”上了一节公开课,虽然这是我对该教学模式的第一次尝试,但是得到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高度好评。通过这次教学,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转变  以前没有运用“可持续教学模式”上课时,我们也会安排小组学习,但那是课堂上教师临时提问,学生临时思考,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粗糙的、随意的,甚至有时是无效的。而“可持续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学习
北京师大附中坚持“全人格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全人格、高素质”为育人目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展开。我们认为,学校只有实施人本管理,尊重教职工的独立人格,促进其不断发展,才能催生出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健全人格的优秀素质。管理理念不是口号,它渗透在学校办学的各种行为中,“学校自主,教师自尊,学生自治”是对附中学校管理的高度概括,彰显了学校人本管理的特质。  “学校自主”引领师生追求人格
如何让教育回归生命,让课程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课程?五一小学的经验是:把课程分为道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基础和拓展两类课程,并自主开发五大类融合性课程,整体构建“幸福素养”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拓展课程重视课程的二度开发与设计,增强学校课程结构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融合课程力求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
房山区良乡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卓尔立 秀而实”是学校坚守的教育追求。  学校的“心灵管理”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追求有温度、讲民主、促自觉的管理境界,有以下四个特点。  1.刚性的制度管理中体现“柔性操作”。百年老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我们提出刚性制度的柔性操作,体现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更加关注从教师实际出发,体谅教师,关注教师发展;制度执行过程中更加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真正做到尊重教师。《零假制度
“记得有那样一个传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为了做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所经过的路再走一遍……想想看,有那么一天,我们要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树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坚果。”  ——王鼎钧《脚印》  刘葵老师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就从PPT上打出的这段文字开始。  这节课的主题是“青春的收藏”。在“脚印”的引领下,刘老师和学生一起回忆了高中三年的语文生活。 
志愿服务,广义上指以造福近亲属以外的他人(个人或团体)或环境的所有活动,狭义上是指无偿为非营利机构工作。近年来,志愿者的身影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学校、教师以至社会的重视。  为了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常态、高效实施,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颁发《关于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开设志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坚守“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学生一生幸福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教育“回归学生本体、回归实践本体、回归生命本体”,发挥实践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近年来,学校在“课程融合,整体育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培养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既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课程,又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