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在“追问”中不断深化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学习内容或某一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进行层层深入的提问,促使学生不断拓展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智慧的追问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深度把握,对于揭示知识的本质,拓宽思维广度和深度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以一个教学片段为例,品析其追问的价值。
  案例: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一道练习:
  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都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1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画。
  2展示学生的几份作业:①
  (1)师:刚才老师从作业中发现了三种不一样的答案,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
  学生一致认为作业①是正确的,作业②、③是错误的。
  师(追问):为什么①是正确的?
  生:因为①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原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相等,所以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
  师:是啊,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它们的面积就一定相等。看来大家都能通过比较底、高与长、宽来判断面积是否相等了。
  师:作业②、③为什么是错的?
  生:②、③中平行四边形底、高与长方形长、宽都不相等,面积就更不可能相等了。
  师(追问):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都不相等,面积就一定不相等吗?
  在片刻的安静思考后,一双双小手陆续举了起来,学生又补充了底为3,高为5;底为1,高为15和底为15,高为1的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与长方形面积相等?
  生:因为它们底乘高的积都等于15。
  师:是啊,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就是底与高的积等于15,它的面积就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
  (2)学生呈现大功告成,松懈之势。教师微笑着轻声追问:还可以再画出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比如底和高不全是整数呢?
  有学生似有所悟地插话:是呀,怎么光想着是整数呢!
  学生再次兴奋起来,又纷纷画出了:底和高分别为7?郾5和2;2和7?郾5;2?郾5和6;6和2?郾5;10和1?郾5;1?郾5和10的平行四边形。
  师(追问):如果不画图,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出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相等?
  生:只要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就可以,形状可能是各式各样的。
  ……
  平平常常的一道习题,在教师几次巧妙的追问下,于平淡处起波澜,让学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思考过程,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尽显数学独特的思考价值与魅力。
  1?郾认识在“追问”中逐渐清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引导学生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为本课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例2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让学生明确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为长方形。例3着重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上面案例中的题目正是在学习这三道例题后的初步运用。一开始,学生只画出了底为5、高为3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正确答案,而且仅仅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是否相等的角度评判它们面积相等与否。学生的答案,不仅暴露了其解决问题方法单一,还可以看出学生受新课教学过程的影响,对转化过程印象深刻,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认识处于直观形象的“原始”识记阶段。“为什么作业(1)是正确的”这一追问,顺应学生的思维,先肯定了同学们思考的正确性,巩固了底、高与长方形长、宽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一定相等。紧接着的第二次追问:“底、高与长、宽都不相等,面积就一定不相等吗?”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在不同思路的碰撞、沟通中,学生渐渐摆脱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干扰,感悟到可以直接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思考,触及了知识的本质,对公式本质的认识逐渐清晰。
  2?郾思维在“追问”中不断发展。数学教学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停留于寻找习题的正确答案,而是在学生列举了各种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想松一口气时(许多课堂也大多到此为止),教师再次追问:“还可以再画吗?比如底和高不全是整数呢?”这一问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有了这一步步深入的探索之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抛出了“如果不画图,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出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这一追问,引导学生从具体数字的思考,上升到对两类图形之间关系的把握,并进行抽象、概括、提升,使得解题活动不停留在经验、模仿的水平之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再概括,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追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跟进教学过程的追问,有时是教师别有用心的“误导”,留给学生反省的机会;有时是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幡然醒悟”;有时是另辟蹊径的引领,让学生“路转溪桥忽见”。智慧的追问,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清晰、恰当把握;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知识点的了然于心;源于教师对教学的深刻领悟;源于教师的用心与智慧!
  作者单位
  福建省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摘 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教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能够作出灵活反应,给事件以巧妙、完善的处理,从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敏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变性。说到底是这是一种应变艺术,是一种教学机智。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长期积累和反复历练的基础上“妙手偶得”。  关键词:语文课堂;即兴机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通常,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欢常常是以情感需要为基础的,而在教学中体现教学艺术美的小学语文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小学语文是我国小学必修科目之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强调了以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并设立“三总师”。三总师是厂长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通过以情动人,激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起着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作用。本文从朗读的必要性、重要性、激趣性、感悟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Reading
质疑金融业高管薪酬,让企业陷入尴尬境地“限薪令”只是一种手段,根本出路在于企业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定价机制金融业高管的薪酬问题成为经济危机下的一大社会焦点。4月9
摘 要: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控制的效果,让课堂活起来。在文中,笔者试图从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教师的“主导”性,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19-1  一、师生要有融洽的氛围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和保证。课堂应是师生共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思品课教学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着重介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元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14-1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咨询业务己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咨询公司的“大脑”作用已日渐为市场经济实体广泛认识和接受。安防行业也将不能例外。
本文浅议企业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styl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grassroots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