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修改:从会用习作提纲开始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y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提纲是习作行文构思时的产物,能从整体上反映习作的中心和内容。大家对习作提纲在写草稿之前的作用是公认的,甚至有“不列提纲不作文”的说法。但完成草稿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性地将习作提纲弃之不用。其实,习作提纲不仅能够指导习作草稿,而且对习作修改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假期生活》来谈谈习作提纲在习作修改中的重要作用。
  一、借用提纲,完善结构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文章结构已经有了比较直接的认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经常会涉及到诸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辅助学生把握文本结构的具体方法,笔者有意无意地让学生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在习作提纲中,运用较多的就是围绕事情发展顺序将习作分成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的三段式结构了,本次例文也是如此。
  1.例文引路,互助修改
  先来看看本文的习作提纲:
  《我的假期生活》习作提纲
  内容:
  (1)时间、地点、人物。(略写)
  (2)登山过程:开始往前冲。(略写)
  中间没力气,想放弃。(详写)
  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到达终点。(略写)
  (3)联系生活谈感悟。(略写)
  习作技巧:双线线索。
  在看到这样的提纲时,笔者比较担心的就是学生会把第二部分登山过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整篇习作的结构混淆,因此在学生草稿之前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由于学生习作水平和理解力的原因,习作草稿时还是发生了布局混乱的问题。针对这些毛病,笔者引领学生反复对比提纲和草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文章整体呈现了“总分总”的结构,第2自然段与开头和结尾之间顺接自然,文章整体布局较为完整。
  2.分层教学,各有所长
  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习作出现千篇一律的“总分总”结构,或者为了体现结构的完整性而忽略文体的问题(比如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很难套用现有的结构模式),平时的习作指导和讲评中还要注意引领学生多思多改,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结构目标: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能够基本把握结构,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结构间游刃有余,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够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内化结构,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都能得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提升机会。
  二、善用提纲,优化顺序
  习作顺序可以从习作技巧方面按表达顺序分为顺序、倒叙、插叙等,也可以按内容分为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等,在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之后,提纲的第二个作用是优化习作顺序,让习作段落之间更加通畅自然。
  1.反馈及时,问题凸显
  运用习作提纲进行草稿的修改指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出和纠正,而不需要等到教师批阅完所有学生作文后再让学生进行修改。(通常习作修改往往会在习作草稿完成后一周才能进行,有些学生对习作草稿内容已经遗忘,修改效果不佳。)经过对照草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内容安排方面的三个主要问题:(1)本文的第2自然段“开始往前冲”部分在提纲中应当是略写内容,但实际草稿中所花笔墨较多,并且将自己的心情、动作、感受都混在一起,不能突出重点想要表达的内容,语序较为混乱。(2)联系生活谈感悟在提纲中出现在文章结尾处,但实际草稿中却出现在第二部分自己想放弃爬山时,在顺序上不太合理。(3)草稿中对山上景色的描写放在文末能达到“一览美景”的效果,开头和爬山过程中的山景只需简单带过,不要每个部分都出现景色描写,这样显得没有条理。
  2.训练扎实,形式灵活
  发现问题以后,指导学生通过集体点评、小组合作等灵活的方式进行修改比师生之间单一互动要有效得多。学生能够根据习作提纲,将“往前冲”部分着重围绕动作来写,简单明了,语序合理。想放弃时的感悟也是适当略写,重点在第三部分联系实际再来谈,这样一来习作顺序就更加合理。对山上景色的描写也不再分散来写,集中内容放到文末,让人眼前一亮。
  三、巧用提纲,创造亮点
  习作是否精彩,主要可以从语言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的作者文笔精练,语言积累到位,好词佳句信手拈来,当然能写出佳作;有的作者情感细腻,运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所写文章也十分耐读。运用提纲进行习作修改,自然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积累迁移,学以致用
  本文是一篇描写登山的习作,作者受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影响,在习作提纲中就提出要使用双线线索,回顾叶老这篇游记,明面上是以“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这样的游览顺序为线索,暗处则是以泉水的流经路线为线索。作者能有这样的借鉴意识显然值得肯定,但遗憾的是草稿中只有作者爬山前后的事情发展顺序,没有另外的线索,因此在修改时可以模仿叶老从山上的溪水或者绿植入手,也可以将自己爬山时的情感变化作为暗线,总之营造两条线索,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从而在普通选材中营造创新点,让习作更加精彩。
  另外在列提纲之初,也要考虑到本文按照作者爬山的发展顺序来写也比较普通,如果可以借鉴《钱学森》一文采用倒叙结构,开头就写自己爬上了山顶欣赏到的美景和自己爬山成功的感受,再回过头来写自己的爬山经历尤其是差点放弃,最后又鼓起勇气重新出发的话,显然会更有新意。
  2.真情实感,扣人心弦
  写作技巧方面的能力可以从日常的学习活动和阅读中汲取养料,但情感方面的培养则需要从自身入手。以本文为例,学生可以紧扣自己爬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展开细腻描写,比如“爬山一开始时的兴致勃勃—爬到中途的气喘吁吁—再往上想要放弃的矛盾—经过鼓励重新振作精神的豪气—爬上山顶的得意之情”,这既是上文所说的营造双线写法中的情感线索,又能让有差点放弃后重新振作的相同经历的人引发共鸣,打动人心,不失为一篇上乘的佳作。当然,這一点也要在列提纲时就考虑到,可以将详写部分的提纲继续细化,并列出如上线索,那相信动起笔来就会一气呵成了。
  四、活用提纲,提升水平
  习作修改的终极目标,当然是提升习作水平。习作提纲是习作修改的支架,借助提纲的引领,能够对习作修改产生积极影响。学会使用提纲,不仅要时刻注意提纲的引路作用,还要注意灵活运用,不要一味受提纲所限,戴着镣铐是不能跳出自由舞蹈的。
  1.避免偏差,强化意识
  其实运用习作提纲进行习作修改的最大问题是,很多习作提纲归提纲,草稿归草稿,本文的最大问题也在于此。学生虽然在草稿前罗列了提纲,但更多的是给教师“交差”,而不是将其作为自己习作的支架参照。作为教师,面对学生没有提纲意识的现状,要注意培养学生列提纲的习惯。
  2.小心精细,畅所欲言
  既然习作提纲在习作修改和提升方面有这样大的作用,那是不是必须每一次习作都要按照提纲依样画瓢,机械填空呢?显然不是,习作提纲应有小心精细化的趋向。一来不能把提纲写成缩略型草稿,这样就失去了提纲的作用;二来不能拘泥于形式,不是说提纲这么写了草稿就必须得这样写,可以在行文的过程中随时对提纲进行修改。比如本文第2自然段的爬山时的心理变化,提纲中只是提到了“开始往前冲(略写)、中间没力气,想放弃(详写)、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到达终点(略写)”,显然中间想放弃部分是重点内容,很多人此时会设计二级提纲,细化没力气的状态和想放弃的心理,本文作者就没有精细到这一步,这样描写的时候就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习作修改中灵活合理地用好提纲,自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自生花” 。
其他文献
忘不了当年“啃”刘勰《文心雕龙》的情景,忘不了那些佶屈聱牙的词汇,我原本以为《文心》也是一本难啃的大作。结果,我彻底错了。下面我将从表达的深入浅出、观点的远见卓识两大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表达的深入浅出  读罢全书,感动的是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大师的用心良苦的师爱,震惊的是其令人赞叹的智慧。基于对学生的爱与关注,对学情的了解与教法的研究,他们最终编写了这套趣味盎然的“工具书”。两位大师用有趣的故
一、单元内容及结构解读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编排了单元导语、《麻雀》 《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 《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还有“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三个板块。这一编排设计延续了三年级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  《麻雀》一文写了“我”在一次打猎归途中,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摔落到地面的小麻雀,伟大的母爱令“我”受到触动。《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注重朗读,且将其贯串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平等竞争的氛围,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敢读、愿读、乐读,读出感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本文主要对阅读教学中关于“读”的教学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读”的误区  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师错误地理解课标理念,走进了阅读教学“读”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轻
寓言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口头创造的一种文学作品,以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揭示发人深省的大道理。《伊索寓言》既承载了一般性语言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蕴含着属于自己的特点。笔者依循着“伊索寓言”的特点,将寓言文本所能彰显的效益最大化。  一、紧扣文本形式,洞察《伊索寓言》外显特点  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并不陌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接触过《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古典寓言故事,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记叙文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很多教师都存在着一个认知误区,即记叙文难度不大,可深入开掘、品味的价值不多。事实上,记叙文中对事件的叙述并不是为了客观、真实地还原事件,而是为了在表达、叙述的过程中呈现作者的情感和意蕴。而“思”是进行记叙文解读的桥梁与中介,更是推动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核心元素。记叙文的教学,需要确立鲜明的对话思维,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清晨,一朵小红花刚刚开放。  它朝四周望了望,这儿有好多的花儿,开着红、黄、紫、白的颜色,不过它发现,所有的花儿都朝着天上的太阳公公。  小红花碰了碰旁边的小白花说:“你为什么把脸朝着太阳公公?”  “不朝太阳公公那么朝谁!”小白花说。  “朝着太阳公公有什么好的!哼,我就不跟你们一样。”小红花决定,不把脸朝着太阳公公。  小蜜蜂飞来了,它来到小红花这儿又飞走了。小蜜蜂在那些向着太阳公公的花儿中穿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良好的书写习惯指的是学生每次写字都能做到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并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书面整洁。近期,通过对我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约有4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的握笔姿势不规范,有的坐姿随意,写出来的字笔画也不到位,歪歪斜斜,还有的学生书面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起点”、文本的“节点”和学習的“触点”,以便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进而让学生合理、准确、透彻地理解文本。教师找准文本解读的“发力点”,能让学生与文本中的风景不期而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文本解读是教学的根。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同样要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集中发力,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写作精华,探寻文本的写作秘妙。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是解读文本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但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基于多年的习作教学与指导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就好比发动机引擎,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动力源泉,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作指导不妨在“评”上下足功夫。  一、把握评的时间,让学生喜欢习作  在一些教育刊物的作者群里,经常有作者向编辑询问自己的投稿结果。笔者刚开始向教育刊物投稿时的心情也一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会思考、建立健全“三观”的重要课程。鲁迅文学中潜藏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关于“鲁迅专题”的单元教学却是一个难点。因为鲁迅处在一个复杂的时代,时局动荡,阴云笼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白话文中还夹杂着文言文的表述,这导致鲁迅的作品学生难以一下子读懂,即便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谈“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