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表层沉积生物硅含量与硅藻丰度空间分布规律

来源 :微体古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硅是海洋硅循环及古海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由硅藻、放射虫、硅鞭藻和海绵骨针等硅质生物壳体组成.由于硅藻是海洋硅质生物以及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群,故生物硅常被用作判断硅藻生产力甚至整个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相对于硅藻的鉴定和统计分析,生物硅含量分析有其便利快捷的明显优势,然而生物硅组成的复杂性使其在现代海洋学及古海洋学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目前有关生物硅含量与硅藻生产力的相关性及其对现代海洋和古海洋研究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已发表的我国边缘海表层沉积物生物硅与硅藻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边缘海沉积生物硅含量与硅藻丰度的空间分布及其耦合性,及其对海洋生产力研究的指示意义.从现有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东中国海,主要包括东海和黄海,以及南海陆架浅海区表层沉积生物硅含量与硅藻丰度均无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而南海表层沉积生物硅含量与硅藻丰度均表现为由陆架向海盆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水深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整个中国边缘海沉积生物硅含量和硅藻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现代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陆源输入的稀释作用对此起到了重要影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南海表层沉积硅藻对生物硅的贡献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表现为在陆坡及其邻近海盆区硅藻对沉积生物硅的贡献较大,而在深海海盆区放射虫及其他硅质生物对生物硅的贡献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利用生物硅、硅藻及其他相关参数研究边缘海硅循环及古海洋环境演变,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除硅藻以外的硅质生物,如硅鞭藻、海绵骨针等,对生物硅的贡献及其对海洋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其他文献
实验是物理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中的实验是最基本的实验资源。以2019年版人教版和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科书中的实验为研究对象,详细比较两版教科书在实验数量、呈现方式以及内容选择和处理上的差异,旨在为教师使用新教科书的实验资源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实验数量上,粤教版的实验较人教版丰富;在实验的呈现上,两版教科书均设有固定的栏目,呈现不同类型的实验,粤教版在实验的编排上侧重引导性,而人教版侧重自主性,两版教科书的插图都具丰富性、多样性;在实验内容上,两版教科书在实验内容选择上各有所长,人
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课程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实验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以“超硬材料合成与应用”课程为例,针对高压物理实验设备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实验操作存在危险性等问题,开发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探讨并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索“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
设计了凹球面双发射极超声阵列结构,并结合相控聚焦原理,通过FPGA硬件系统实时控制换能器输入信号的相位参量,形成悬浮能力较强的驻波聚焦声场.根据预设的悬浮微粒移动轨迹,有规律地调节阵元信号的相位差,实现超声波束的动态聚焦,在声场移动的同时,带动波节附近悬浮微粒的移动.分别在竖直面与水平面操控微粒移动,研究微粒移动的准确度和可操控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凹球面双发射极超声阵列的悬浮稳定性强,且可操控范围广.
提出了通过利用激光散斑测量光束横向位移量来测量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光线在被测材料表面的入射角为0°和3°的条件下,分别记录被测材料在不同厚度时的二次曝光散斑图像;在其功率谱的逆傅里叶变换光场中存在3个自相关强度分布,通过测量相邻2个自相关峰峰值点的间距,即可计算出在该材料厚度不同时所引入的光束横向位移量.再根据光束横向位移法原理计算出透明材料的折射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W老师是一位从教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师,新课标的要求引发了W老师的思考与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的关系,W老师以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为突破口,展开了教学实践的探索。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W老师针对科学思维的不同要素,发挥情境
采用OBE理念下的BOPPPS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学习通在线平台,改进了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描述西藏那曲地区混杂岩带嘎加组放射虫26属50种,其中包括5个未定种和4个新种,归属于10科4目.这个放射虫动物群以产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us为特征,数量也最多,我
本研究对晚更新世以来(~45万)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与南海北部和南部该时期的浮游有孔虫组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南海浮游有孔虫组合在以Globigerinoides rub
以实际问题为学习载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抗疫”期间的负压救护车以及红外测温枪原理为研究性学习案例,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社会教育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超表面具有特殊的电磁响应特性,在太赫兹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以1对镜像的、非对称开口的金属环为基本单元的超表面阵列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结构在太赫兹电磁波入射时产生镜像对称的偶极子共振电流,形成诱导磁场,进而通过感应产生的诱导电场来调控太赫兹透射波.利用COMSOL软件研究了开口环结构、分析层与衬底等参量对太赫兹电磁波响应的影响.通过光刻加工了具有典型参量的样品,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测量样品的透过率曲线.实验测量结果和仿真模拟结果趋势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