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巧”学问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v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更是适应时代发展、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学活动要面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和社会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整个教学活动应该体现出: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听、说、读、写、演、讲、练,充分张扬其个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进行教研教改,坚持不懈地在教改中探索,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出一个“巧”字,才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巧切入
  
  这里谈的“巧切入”,包括巧妙的导入和选好切入点两方面的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入语会对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导语,定能精神振奋。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讲得起劲,学生自然也学得用心。另外,、教师上的每一节好课,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所以在上课之前,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是成功完成一节课的重要环节。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朱自清写的《背影》一文,所要学的知识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知识容易零碎,不能形成系统,而应该把知识穿成一串精美的项链,找到一个头绪能拎起整条线索。可把什么作为本文学习的切入点呢?经过深思之后,我觉得还是从作者的写作构思做突破。自由撰稿人写文章常因为受到某件事的触动之后,感情的潮水才会一发而不可收,而朱自清之所以在8年后才想起写父亲送他上车站,为他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是缘于结尾写的接到父亲的来信中的一句话:“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作者的情感,让他想起父亲的种种好处,尤其是那一次的“背影”。父亲关心体贴儿子的方面很多,为什么那次的感受最深呢?还要交待特殊的环境: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里的事祸不单行,把“背影”放在这样的一个家庭背景下,让作者对父亲有了很多的牵挂,也就多了更多的感受与感动,写出的文章也就更加地感人。讲解本文的思路就是:为什么要写?找到感情的触发点——提炼写作的中心[背影]——设置特殊的背景;围绕中心交代起因、经过、结果等。这样设计一节课的内容,不仅便于学生理解、领会,而且利于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章,对于各个小知识点如同一棵大树上结的果实,构成一副美景,同时对于写作构思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巧联想
  
  语文教学把教材中的文章做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同时还应跳出书本,体现一个“活”字,即所谓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充分体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这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在学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写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了更进一步体会“清流见底”,水清的程度,我补充了两句话,帮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更具体的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出自《小石潭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就这样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让“清流见底”这句话更具神韵。再如,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寄居杭州,在大雪下了三天之后的一个凌晨,独自驾小舟到湖心亭赏雪,写了途中看到上下白茫茫的一片雪景,并意外地在湖心亭遇到两个铺毡对坐的饮酒人。我用两课时学习这篇短文,第一课时只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交谈,你喜欢文中的哪句话?它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想象?学生联想的内容确实很多,畅所欲言,不下十来个方面。有的说:那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的同学说:在古代诗文中写春夏两季西湖美景的多,而作者独辟蹊径,写的是西湖冬景;还有的同学由此又联想到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并说,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叫“西子湖”,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浓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则是“淡妆”;更有的同学说:这句“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觉得文中这两个人挺风流的。一句“风流”引起大笑,我适时引导,“风流”这个词用在这里很好。毛泽东的词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一个成语“风流倜傥”,这里他刚说的“风流”的意思是高雅脱俗——所有这些,看似离题万里,实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了思维,也让同学们对西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善于指导的老师会发现:常把教过的知识归纳总结,学生掌握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像语文阅读这样需要灵活运用的知识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巧指导,指导的好了,会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拿阅读记叙文来说吧,任何一篇文章首先必须把握的是文章的主旨。因为文章每一部分乃至每一句话的安排都是围绕主题进行的。主题把握不好,很多问题就会答非所问。与主题相关联的经常会出现的知识点有:题目的含义、插叙的作用、文中某句话的理解等等,这类问题与主题密不可分。当掌握了方法之后,学生再做起阅读题来就知道从哪个角度考虑,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最有创新能力的人,为了让学生高质量轻负担地学好语文,我们真要多在“巧”上下功夫,做好新课改中的“巧”学问。除此以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放手,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地飞翔。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表达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思维,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 潘阳凤)
其他文献
首先让我们来看2007年中考作文试题中的一道典型试题:  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日记本风波  早读课铃声响了,符辉疾步迈进初三(2)班教室。同学们一一进来,邻座邢小芳意味深长地朝他送来一瞥。教室里朗朗的书声响起来。语文陈老师瘦高瘦高,慢步踱进教室,走到讲台上时,一转身,眼镜后那一双微眯的眼发出狐疑的光直射向符辉。符辉心里“咯噔”一下,慌乱
期刊
不断提升纳税服务品质才能保证各级税务机关真正做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基于此,努力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已经是省市区县等各级税务机关所达成的一致共识,而纳税人满意度作为衡量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指标,也需要基层税务机关提高重视程度。因此,如何提供纳税人满意度高的纳税服务是当下税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税务局则是纳税服务的基本执行者和落实者,纳税服务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基层税务局。这就需要通过对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资料进行分析,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两个对立的角度同时入手,通过分析影响纳税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及基层
绩效管理,是组织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组织机构完成目标愿景的手段和方法。税务部门作为中国重要的公共机构之一,早在2010年就提出将绩效管理引入日常工作中来。自2014年税务部门绩效管理开始试点并推行至今,税务系统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访谈法等,通过运用公共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并结合管理学、税收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改进现阶段绩效管理的建议。
  首先通过对案例单
毋庸质疑,辞章的华美能让文章增色添彩,为表意恰切而锤炼词句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出新奇丽,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中学生才不足八斗,学不富五车,如果硬要追求自己学识之外的新奇的话,“苦吟”出来的多半是艰涩之作,将精力集中在片词散句上,岂能率性而为、真情而发?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如“郊寒岛瘦”般搜肠刮肚,只能更多地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给“作文难”平添了不小的威力!  其实,在我们熟悉的文章中
期刊
综观淄博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考查的形式是一致的,先是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一般出自课内,偶尔也出自课外,出自课外的就有一定难度,这要求考生加强对古诗词积累学习;再是相近内容的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般是课内、课外各一段,有时两段均出自课内;最后是一段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难度不大,内容比较浅显,也比较容易去做。下面具体结合2007年淄博中考古诗文试卷作以评析与指导。    原题回放  (一) 阅读
期刊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没落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实际出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2018年N县J镇被评选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本文以此为契机,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J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并对影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符合地方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村
卷 Ⅰ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略)    第二部分笔试部分  二、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的最佳选项。  16.—What's in your bag,Cathy?  —There's_______interesting book about animals.  A.aB.anC.theD./  17.—Whose bi
期刊
目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己成为制约和困扰公安工作的一道难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治安形势千变万化、工作任务日益增加、机构设置不规范、运行机制不科学、编制管理不科学、录用机制不合理和部分民警素质偏低等。要突破警力不足的瓶颈,全面提升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应通过创新工作模式、规范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改革录用体制、坚持科技强警、完善培训机制、减少非警务活动、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和壮大辅警力量等措施来解决。
  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不仅制约了公安职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而且损害了公安民警的身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已成为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成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同时,大学生能否更好地就业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独立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研究独立高校的就业问题,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的挑战,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以及困境及其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给各级政府的执政本领提出新的挑战。基层政府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落实者,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情况。因此研究基层政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对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切实保障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基于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