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画同源话舞蹈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艺术发展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舞蹈取材于绘画,绘画创作于舞蹈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舞蹈与绘画有着诸多共通的审美联系。以分析两者间表现效果的互融性、表现语言的视觉特质及高远意境的处理方式等为研究重点,从悟绘画“意境”之美,觉舞蹈内容表达;感绘画“气韵”之美,观舞蹈形式动机;品绘画“虚实”变幻,鉴舞蹈审美内涵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绘画是凝固的舞蹈,舞蹈是流动的绘画这一研究设想。
  关键词:舞蹈意境;绘画审美;交互创作
  舞画同源,气韵共生,中国的绘画与舞蹈在中国文化艺术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渊源流长,画与舞之间在审美意识和创作情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审美联系。不论在原始时期,舞作为祭祀礼仪活动中的表现形式,而画正是对这些舞的一种记载方式,还是在现代社会中,众多如《飞天》、《千手观音》等经典舞蹈作品都取材与古老的洞窟壁画,从这一角度可以说,绘画是凝固的舞蹈,而舞蹈是流动的绘画。舞蹈与绘画有着诸多共通的审美联系,两者间的表现效果有很强的互融性,从表现语言的视觉特质到立足于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从结构节奏到高远意境的处理方式,都可直接进行“对话”、相互吸取创作元素、进而“智”造出许多互通的创作思路。舞蹈与绘画都运用各自的形式载体幻化出带有创作者情感表达的形之象、意之蕴,诉说心灵与世界的对话,使观者在超然的审美境界中体味世间百态、生命真谛、情怀感悟。在舞蹈创作中,感受中国画中的虚实相生,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达意境,了解其造型意识、构图能力、色彩修养、线条笔法等形式特点,分析绘画与舞蹈共通的审美特征及审美联系,势必对舞蹈创作者在创作的洪流中寻求突破、丰富自身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一、悟绘画“意境”之美,觉舞蹈内容表达
  意境是客觀的景与主观的情的结合,是情景交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尤其是抒情性作品中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的审美想象。中国画的意境,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而舞蹈创作同样讲究‘虚实相生’‘形神兼备’‘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营造作品意境,能使观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不论绘画还是舞蹈是否具有意境美,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优秀的绘画作品,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更是作品成功的玄妙之处,舞蹈对意境的营造更是其创作核心,舞蹈作品中动作、姿态、律动等元素有机构成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营造出意境中的某种形象或心象的“意境“美。一幅成功的绘画、一段经典的舞蹈,必然会传达着来自创作者自身对作品中意境渲染的审美信息,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现象的高级形式,创造性地折射在意境美中。艺术的意境是与情感相交融的,是创作者想象构建和感情浸润的智慧结晶,更是创作者通过作品中的“意境“之美所表达出的思想境界。
  二、感绘画“气韵”之美,观舞蹈形式动机
  “气韵”是我国传统美学中非常重要的审美元素,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画中的“气韵”尤为重要,它能让作品更好的表现作者的思想,让人感受到无限的艺术魅力,同样,“气韵”之美也造就了中国舞蹈的灵魂与魅力,很大程度上勾连起舞蹈情境之美、舞蹈律动之美、舞蹈形态之美。“在意在象,在韵不在巧”,“凡书画当观韵”都是我国古代画家曾提出的审美概念与观点,中国画中用笔的轻重、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色调的冷暖,构图、线条、笔组、造型等各种因素的有机合成,再加以主观创造,都将升华为绘画作品中生动的节奏和韵律,抒发其独特的气韵阴阳。舞蹈创作中的主题与情节设置、角色形象塑造、音乐及灯、服、道、效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应用及编配,也同样作用于舞中“气韵”美的营造,气韵生动的舞蹈意境在舞蹈创作及表演中承载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它可以升华舞蹈作品的主题立意、强化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拓展舞蹈的审美想象空间、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品格,可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境。“气韵”是传统美学准则,是生动的生命运动在艺术中的舞动,是画中以韵律幻韵味,映射某种舞动情境的思想境界,是舞中以气息韵姿态,换画某种画像心境的浓墨重彩。舞画同源、气韵共生,舞蹈创作者应提高自身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从中领会“气韵“之美在绘画中的艺术魅力,从而,扩充舞蹈创意创作思维空间,提高舞中运用“气韵”的创作水平。
  三、品绘画“虚实”变幻,鉴舞蹈审美内涵
  中国画在表现山水云雨、亭台楼阁、四季更迭等种种情景时,其中蕴含的有与无、隐与现、藏于露都是在表现虚与实之间的创作关系,画中不仅重视表现看得见的“有”,而且讲究看不见的“无”,往往看似无笔墨的“白”,是画作妙趣横生的玄机,是虚中存实的表象、是画家心灵魅力的释放。在舞蹈的创作中,“虚”往往是情感、是精神世界的外化,而“实”是事件,是外在直接的叙事。舞蹈同样讲究虚与实在创作中的拿捏,以身体语言、作品结构、音乐渲染等元素去营造虚实玄妙、强调虚实反衬的艺术效果,运用舞蹈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给情找到高级的述说方式,给戏注入生动的递进理由,给人找到独特的舞动轨迹,使意象中“虚”的含意真正融入到作品表现中“实”的具体存在中,呈现舞蹈作品表达更富高远象征意味的情境代入感与审美内涵。
  综上所述,绘画艺术中蕴含着值得舞者细细揣摩的艺术真谛,封存着无穷的美学意象等待舞者去不断探索,广大舞蹈创作者加强对绘画艺术的了解与学习,势必会促进创作思维的活跃蹦发,艺术鉴赏力的不断提升,使舞蹈这幅流动的绘画更加绚烂多姿。
  参考文献
  [1]朱存明,《美学艺术论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彭修银、刘建蓉,《中国画美学探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了解我国钢琴创作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对钢琴作品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钢琴作品《夕阳箫鼓》蕴含的民族元素,并了解其展现出的演奏方法,以此为演奏者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特点;演奏  《夕阳箫鼓》作为我国古代琵琶曲文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黎英海在改编过程中保留原本曲调的同时,融入了更多中国特色民族元素,并成为当前钢琴改编曲的代表作之
期刊
摘 要:被世代传承到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技艺(民间传统手工匠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几乎都渐渐陷入濒临消亡甚至灭绝的境地。对于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施以“传承促保护”的手段,便成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必然之举。在今天,我们在抢救性保护传承民间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在全面发现、挖掘、搜集项目的基础上,每个项目都应借助多种记录介质、先进记录设备和
期刊
摘 要: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它要求艺术家通过自身的思想情感、审美倾向和明晰的创作动机来创造出一个鲜活的艺术作品。这个“孕与内、形于外”艺术创作过程也是指艺术家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对生活的认识,在脑海中营造带有艺术家特有的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并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因此,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活动,无不反映出艺术创作活动的特殊性,归于艺术门类中的艺术设计也有
期刊
摘 要: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自古以来就是被众家探讨的问题。中国画的艺术要立足于当下,并且要客观的对待经济全球化给艺术带来的影响。没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所以艺术理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  关键词:中国画;范宽;民族性和世界性  一、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如果要论述中国画中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艺术的民族性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即具象又抽象的概念,其具
期刊
摘 要:郑珍不仅是杰出的诗词家,而且是贵州本土卓越的绘画大家。他的绘画兼收并蓄,糅合百家之所长,不断探索,丰富自己的绘画表现技法。他的绘画风格一方面追求大自然的烟岚静逸之气,另一方面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来表达自身感受。郑珍绘画留存至今的作品凤毛麟角,其中《影山草堂图》与《爪雪山樊图》是其绘画的经典之作。《影山草堂图》是通过想象之景来传达郑珍超脱思想,《爪雪山樊图》是以事实场景为依托,来表达当时的下层百
期刊
摘 要:众多周知,音乐剧演唱训练应与舞蹈形体充分结合,为此就要找到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演员声音与肢体的协调性、声音的持续能力,以此不断增强音乐剧演员的表演能力。  关键词:音乐剧;演唱训练;舞蹈形体  一、声音持续与肢体延伸的配合  声音持续意味着情感的延续,这就需要演员做出与歌曲情感相对应的动作,如手臂向同一方向的扩展,后背的持续扩展,头部向某一个方向上持续移动等。这种舞蹈动作可
期刊
隐隐的月光穿透了云层均匀地洒向了地面,绿叶上晶莹的水珠轻轻滑过,湖面就像镜子一样澄澈,映照出了那一轮圆月,今夜,没有星星。  “中秋节吗?”老人佝偻着背却吃力地抬头望着月亮,“真漂亮,远方的亲人们,你们还好吗?”若隐若现的皎洁月光中,老人的脸如揉过的纸那样苍老。眼睛期待地望着远方,他的眼角有些湿润了。邻居们的家人接踵而来过团圆的节日,只有老人孤身一人,豆大般的泪珠落在绿叶上,他缓缓抬起手拭去,转过
期刊
“司马相如的赋”和“魏碑笔韵”对于有一定文学素养和书法常识的人来说,基本都是知道的。然而组合一下,探讨两者的相通之处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毕竟一个是文学瑰宝,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任何学者都会称赞的名家的文学作品;另一个是对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时期书法风格创作感受的描述。两者之间虽没有过于直接和显现的联系,但通过深入研究探讨,逐渐发现再深层面二者的相通之处。  一、何为“司马相如的赋
期刊
摘 要:南阳汉画像石艺术,包罗万象的题材,丰富的内容就像一部石制的汉代史。为研究两汉社会的发展史及人民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本文以“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基点,并在对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南阳特色的美术课程,丰富该地区美术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探所、研究、审美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学生对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视。  关键词:汉画像石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初中美术  我国
期刊
摘 要:陕北民歌源自于黄土高原,因其独特的唱法和曲调,流传甚广,在中国歌坛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陕北民歌作为声乐艺术领域中的瑰宝,在当代德育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首先针对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基于陕北民歌的传承困境,具体分析陕北民歌德育教育对策。  关键词:陕北民歌;传承困境;德育教育;人文精神  引 言  民歌作为当代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传承和发展,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