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一个人总得读一些高贵血统的书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我走到哪儿都会宣扬三个观点,一是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还有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有朋友把它总结为底子论。打精神底子的书,就是那些大善、大美、大智慧的書,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读这些的。可是目前中国的很多中小学生,打精神底子的书没读,都在读打完精神底子之后才该读的书,而且拿那一部分书来打精神的底子了,这是本末倒置,是很糟糕的,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将会看到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后果。读不读书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读什么书可能是更重要的问题。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书是有血统区别的,一些书具有高贵的血统,而有些书它的血统不怎么高贵,这是血统论。像托尔斯泰、鲁迅、沈从文的作品,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是你必须承认它们是有高贵血统的。这并不意味着我要求所有人只读有高贵血统的书,我只是说,一个民族想成为高贵的民族,一个国家想成为高贵的国家,一个人想成为高贵的人,总得读一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书吧。这个高贵与不高贵不具有阶层的意识,更不具有阶级的意识,它只具有美学的意识。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
  另外,我把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文脉的,另一种是没有文脉的。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当时没什么书好看,就只好看鲁迅的书,看着看着看进去了;当我念到初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对鲁迅的作品达到了痴迷甚至是疯狂的程度。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一口气写了三大本,那个作文本很大的,把老师吓坏了。写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境界,乃至说话的语气和腔调都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了。当年我还小,后来我知道了它叫文脉。没有文脉何有流淌,没有流淌何有作文,就是这么个关系。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生活状况,一种是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一种是荒凉沉寂,死气沉沉。人的存在必须有阅读,五谷酒肉只能喂养你的躯体,而不能滋养你的精神。人是追求精神享受并获得人生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需要修炼,修炼的方式便是阅读。
  生活中却有三种类型的人。一种人,他们甚至不知道还有阅读这种生活方式,即使有堆积如山的书他们也无动于衷,不会思考书的意义。而有的人,明知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却抵御不了各种诱惑而放弃读书,这种人更让人唾弃。而真正的人,他们懂得读书的意义,并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我写《草房子》《青铜葵花》,这些故事不只是我知道,和我一起长大的那么多小孩也都知道,他们中甚至一些人经历可能还比我丰富,他们为什么没有写出《草房子》《青铜葵花》?我的回答非常干脆,就是我命好。我来到了北大,读了很多书,知识培养了我发现过去、发现现在的眼力。所以当知识的储备没有到一定程度时,从前的财富它永远处在黑暗之中,对你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读书的一大好处,它可以帮助你发现你的财富。另外,我还会告诉他一个道理:只有读书,你才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一群人坐在一起,谁是读书人其实不用介绍的,你从他的穿着、眼神、谈吐、气质大致上就能判断出来。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就起到了作用。
  你如果想成为一个高贵的人,你必须读书。美貌不是永远靠得住的,但读书会让你永远迷人。
其他文献
【观点引路·真善如水】做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除了要看是不是自己愿做的事情,还要看这件事情能否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猫与狗皆是短暂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小型宠物,生命力羸弱,巖合光昭由一个职业摄影师变成拍日常的摄影师,因为对宠物真正的喜爱是陪伴与照顾,让不同的生命静静融合,而非刻意玩弄,甚至有始无终、轻易放弃生命。  【适用话题】保护动物;工作的意义;爱护生命  (特约教师 黄政)  喜欢吸猫的人很多,但
期刊
朋友要结婚,请我做婚礼主持人,这是个重大任务,活儿接下来之后就开始焦虑,怎么才能让婚礼轻松有趣,让新人满意来宾印象深刻呢?最后的决定是,把婚礼主持词,写成一场脱口秀。  那份主持词,六易其稿,段子要讲得精彩,包袱要抖得响,还得掌握分寸,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效果而破坏了婚礼的庄重性。不打无準备的仗果然带来了良好回报,那场婚礼整个过程笑声不断,宾主皆欢,之后的喜酒,喝大了好几位。  当然,婚礼变成脱口秀现
期刊
读一篇短文,作者提及他在博物院看到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玉雕龙舟,当他为这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啧啧叹赏时,他同时为雕刻者一刀一刀地耗损了许多人生岁月慢慢地完成一件藝术品的这个过程,发出同情的哀叹。  不同意。  我非鱼,亦知鱼之乐。  一件完美的雕刻品,必定蕴含着雕刻者那一股“铁棒磨成针”的毅力、那一种“吸纳各家之长为技艺”的努力、那一份“凝聚万千意志于十指”的专注,还有,缺一不可的自信与自重。 
期刊
有的人文章写不好,主要是因为“三少”。  哪三个少呢,知道的故事太少,知识太少,写得太少。要克服这“三少”,写出一个好故事,你可以尝试根据下面的三个要点去摸索。  第一个要点,文章开头就要“正中红心”。  就像射箭一样,你要找准文章的“靶心”,就是明确主题;再找到通往靶心的箭,比如提个问题作为开篇。如果你没有办法提出问题,还可以尝试另一个急救办法,找一个“开关”。也就是说,你可以建立一个“万能词”
期刊
大家平时可能会注意到,很多商场地下是超市,一楼是化妆品,再往上是服饰类,最上面通常是餐饮和电影院。为什么会这样设置呢?其实是有讲究的。  商场为什么有些有超市,有些没有  有谁愿意拎着从地下超市买来的大包小包,去逛楼上的服装店呢?事实上,只打算去超市购物的人并不会特别注意那些橱窗里的服装,尽管那些衣服只需上个楼就能买到,可人们更愿意另外花时间去挑选、购买。虽然超市带来了大量客流,可是给商场里其他业
期刊
我大学之前,都在无锡度过;初中高中不算严(当时流行减负,学校常被验收),但大体还是得学习。早七点到晚五点,总得在学校度过。纵然有点兴趣,弹弹吉他写写文章搞搞电台,也只能在学习间隙做。那时高中老师都鼓励我们:“现在紧一点,上大学就可以玩儿啦!”  上大学后,离家去上海。跟家里说清楚,经济上独立了。  开始也觉得,大学课业并不紧,真是水,果然如高中老师所言可以放开玩。吃喝也不用家长管了,随意出门找馆子
期刊
我们读到的名人传记多是假的,但有些大人物的真实经历会让你在惊愕之余若有所思。  他是美国人,1822年出生(那一年林肯才14岁,正在一条河上当纤夫)。他学习成绩差,除了骑马,什么都不会。他的父亲很愁,后来终于想办法把他送到西点军校读书。他在西点军校的成绩不算太差,全班39个人,他的毕业成绩排在第21名。毕业后,同学们各显神通,纷纷晋升,除了他。最后,他成了一名步兵。  之后,美国和墨西哥打了起来,
期刊
“小猪佩奇身上文,掌声送给社会人”,最近国内掀起了一股争相佩戴小猪佩奇手表的浪潮。因为快手平台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文身的人,然后配上各种“社会摇”,而一句“小猪佩奇身上文,掌声送给社会人”与这种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反差萌,就形成了对非主流文化的有趣嘲讽,再加上“小猪佩奇身上文,掌声送给社会人”这句朗朗上口便于传播的口号,这种怪趣味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不知不觉间,小猪佩奇成了社会人的代表,引起不少网民特别是
期刊
慢慢下沉。我仿佛已经看到,看到了那瘦骨嶙峋的死神,正在黑暗无边的海的深处,面带笑容地等待,等待着我的到来。——题記  我是一头蓝鲸。  “稀少”“值钱”“用处广”,我想这是我所能回想起的,别人形容我时用得最多的词语,那么现在,我也用它们来向你介绍我吧。  我的生活本来舒适安宁,每天都自由地畅游海底。可这一切,终究还是被意外打破。  那天黄昏,我慢悠悠地在海底寻找晚餐。我的所到之处小鱼全都吓得到处逃
期刊
1.第一步,破题要缩小范围  怎么缩小呢?具体有两个方法:要么具体,要么有对比。比如,考试要求写爸爸,你可以写“爸爸的背影”,这个很具体;也可以写“小爸爸和大儿子”,这里有对比。但如果泛泛写“我的爸爸”,就太平淡了。  2.寫人物,关键是抓住人物的改变  举个例子:写足球明星,不要写他踢了几年球、收入多少、生活多风光。这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相反,只要写“他的卧室挂满了夺冠时的照片和大小奖杯”,然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