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就业形式转变的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更加重要。然而现实中出现了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现象。大学生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匹配企业的需求,值得深思。本文指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简单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194-02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根据大学生自身所学专业、兴趣、能力、性格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确定一个职业目标和大概的职业范围,同时依据所选职业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等,详细规划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以及生活,并对如何获取这些素质、能力、知识不断制定目标、适当修改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1-3]。大学生在学校进行的是理论学习,知识、技能大都停留在初级层面,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矛盾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自主宽松的大学环境难免会让很多大学生失去方向和目标,把美好的大学学习生涯荒废掉,毕业时反而感慨自己什么也没学到。面对大学生无目标、无计划、无助的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灯塔[4-6]。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现今高校普遍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存在内容过于流于表面、辅导形式单一的现象。通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短浅和自我认知能力不强是当前多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7]。
  1.自我规划意识较弱
  目前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存在误区,通常将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相混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斟酌较少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正处于职业生涯摸索期的他们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定位、主观意识的养成,包括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于大学生就业选择与发展至关重要。通常由于自身规划意识较弱,他们只有当面临择业时才不得不询问老师、家长的看法,相比于自我规划意识较强的大学生的劣势也就可见一斑了。
  2.自我认知能力不强
  现今大学生对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价值观的定位普遍较弱。主要表象有两点特征:一是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不相辅佐。缺乏开拓进取,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疏于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做事拈轻怕重等缺陷屡见不鲜;二是择业中缺乏一个规划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不从自身兴趣点出发,对就业形式、职业规划、目标定位以及更重要的自身竞争力等重要元素缺乏料敌预先的意识。以上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强所造成的。
  3.社会环境认知不足
  所谓社会环境的认知包括就业政策的认识,工作岗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主要包括:宏观的就业形势变化、经济发展的走向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现今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匮乏在大学生中尤为凸显。宏观政策方面,多数大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的了解缺乏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就业政策的变化也对自身择业有重要的意义。即便知道,也只是“知道”而已,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无形中使大学生在择业中产生或过于悲观或盲目乐观的态势,影响了职业的选择。工作环境方面,多数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特征,工作环境氛围了解不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也不满意。相互的认知不足导致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往往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悖。
  4.学生对参与生涯辅导缺乏主观能动性
  学生不应该盲目地等待学校所提供的辅导,而是应该主动积极参与辅导并寻求更多发展方向。学校所提供的辅导毕竟有限,而且对每个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积极参与辅导,累计经验可以有效地為就业决策提供帮助。另外,从确定人生目标,制定计划并将其实施等一系列过程应该由学生作为主体贯穿始终。期间每一步都可能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走向。
  由于学生对高校开展的各项辅导、讲座与个性化咨询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些本可以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走向的提供帮助的措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虽然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考虑过,但真正为之付诸实践的少之又少,部分学生甚至未接受过辅导。主动参加校外辅导和使用测量工具的意识的重要性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学生多参加生涯规划的辅导很重要,提高自我反思、主动发现兴趣所在并为之制定并实施相应计划可以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提供帮助。
  5.辅导课程质量偏低
  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辅导积极性不高也不完全是学生自身问题,其中也存在多数高校辅导课程质量不高的原因。包括辅导形式过于笼统,流于表面,缺乏针对性等不足之处。辅导内容单一不够深入往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与辅导的欲望和信任。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方法
  为改善上述大学生生涯规划所出现的问题,高校应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予以帮助提高。首先加强学生自我规划的意识,提高学生主观意愿,激发自我规划、自我实施的积极性、能动性甚至危机感。另外更多开展高质量的生涯辅导课程,引导学生对未来制定适合自己,可行性高的生涯规划。从而双管齐下,提高效率[8]。
  1.提高生涯导师以及师资队伍的质量以及专业性
  目前我国专业生涯辅导教师数量少、专业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一来难免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起到制约作用。针对这一现象应从三点加以改善:首先,高校领导应提高生涯辅导工作的重视度,教学部门人员偏多,就业部门匮乏这一普遍问题应从校方的人员配备上加以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专业生涯辅导老师人员不多,工作量却超负荷的这一问题。其次,现有的辅导教师水平不能停滞不前,加以培训深化的同时更多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辅导,从内部对辅导教师加以提高。最后,改善内部师资结构的同时,引进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予以培训深造,从外部对人员结构及专业素养加以改善。   2.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长期规划的战略眼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具有连续性、持续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一个阶段。学生应从入学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以及结合自身爱好与兴趣相结合就展开的过程。部分大学生存在只有到了临毕业时甚至工作后才开始职业生涯的规划的误区,这样一来相比规划提早进行的学生必然十分被动。职业生涯规划应将自身爱好,适应程度等一系列综合因素以一个极具战略性眼光的角度贯彻始终,而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补救。这其中,学校应开展各项规划辅导工作,从学生入学开始便把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必修课加入学生的课本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度。为未来职业选择,人生走向的定位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与帮助。做到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将未来职业生涯中每一步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3.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意识
  所谓生涯规划,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效率较高的打算与准备。所以,无论学校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培训与辅导,毕竟是辅助作用,学生才是规划的主体。提高学生规划其生涯走向的主观意识太重要了。应让其明白,生涯规划辅导课程是为了给学生自己的未来人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让其未来发展能够应对自如,轻车熟路。学生自身的规划意识强了,参与学校开展的是生涯规划辅导的欲望也就强了,甚至他们会不仅仅满足学校内部的规划课程,而是去主动参加课外的规划辅导教育,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了,规划辅导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4.通过测量提高生涯辅导的针对性
  在当今生涯辅导教学中,测量手段的高效性往往被忽略。辅导教师通过测量手段可以清晰地获得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方法包括学生资料的收集,个性测试量表的收集,通过面谈、深度研究等手段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爱好,特长,兴趣等。目前学校提供的生涯辅导课程效果不明显,学生兴趣不高有很大原因是相关辅导人员的教育课程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规划教育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只一味扩大涉及面而没有从每个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导致了辅导教育成果的不明显。通过科学测量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端,在以测量结果为根据的同时又能结合个人特征为他们对社会环境特征以及自我特质的了解提供有效的帮助。
  5.实现规划辅导的纵深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生涯规划辅导存在内容深度不够,形式单一枯燥,可用性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生涯规划辅导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择业选择的认知,所以高校规划辅导人员应竭尽全力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理念,实现规划辅导的纵深发展。
  首先,开展学生需求调查,提高针对性可用性。通过与学生需求的调查与沟通,征求学生主观意见,并同时提高校内规划教育课程的质量。使生涯辅导不在流于表面或者专业技巧政策介绍上,而是有层次的将规划教学纵深发展,从专业视角为学生提供帮助。
  其次,使教学模式多元化。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生涯规划辅导大体为课堂传授与就业讲座这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其弊端:辅导课程标准化程度虽高,但缺乏针对性,无法顾及个体的差异;个性化就业咨询虽可针对个人,但由于形式所限无法惠及每个学生。所以,各高校就业相关部门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实习计划,竞赛比拼,训练营等互动性高、参与性强的项目。让学生自行参与,这样趣味性,积极性高效性都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个体与整体相融合,标准化单一化变得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此外,为实现规划辅导的纵深发展,各相关领导部门应展开实时调研,为辅导教学提供资料数据保证。以研究呈现现实,服务现实,让学生对实时就业形势,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有真实的认知,为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2]袁南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指导[J].教育學术月刊,2008(4).
  [3]黄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初探[J].江苏高教,2008(3).
  [4]李利宏,马文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辅导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
  [5]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6]韩丽霞,周艳玲,毕京铭.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7]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
  [8]刘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5(4).
其他文献
摘 要:法治进程既受制于外在的社会历史因素,又内牵于自身的微观因素。法律个案以其特有的形式预示着法治进程的社会趋势,个案源自经验事实,通过对法律个案的研究和思考,不仅可以填充立法方面的空白和不足,还可以弥补理性背后人性的缺失。充分发挥个案在现实生活中的辐射作用,对于提高办案质量、整改执法措施,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挖掘法律个案中的有益因素,构建完善灵敏的个案反馈机制,对于目前的司法改革大有裨益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先进最科学的指导思想,只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才能讓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必须要学懂党的十九大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必须要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必须要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各个战略部署,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期刊
摘 要:公民参与越来越多地见于政府行为的诸多领域,公民参与的各方面设施都在逐步建立与完善,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力仍然有限。采用机制加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公民在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力,并从中观察我国的政民关系。  关键词: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政民关系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5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
期刊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在安全领域的最新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安全稳定事关教育百年大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准确把握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遵循,同时为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育人体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
期刊
摘 要: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促进农村发展进步的思想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前乡风文明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文化娱乐生活贫乏单调、农民教育薄弱、家庭伦理道德问题凸显、不良风气普遍盛行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教育是关键,同时以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以家风建设为重要内容,以乡村治理为主要手段,树立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建设;邢台  中图
期刊
摘 要:布洛赫的希望原理的理论逻辑由弥赛亚主义的末世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等思想构成。布洛赫基于传统犹太文化精神的研究,提出希望之乡需要人的自我拯救,描绘了人类最终要到达的哲学世界的未来图景。他的希望哲学从乌托邦哲学发展而来,却摒弃了乌托邦中空想的成分。从希望哲学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变革关系;由人道主义的乌托邦、具体的乌托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理解具体的希望是基于现实的客观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广州9所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从大学生对领导力培养的认识、对领导力特质的认识与自我评估、对领导力培养的渠道与途径的认识、影响领导力培养的环境因素、领导力培养的实践情况等五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归纳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
期刊
摘 要:大数据在加强预测、提升就业工作质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应用价值。从大数据基本理念及其发展应用的视角出发,分析发现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对于大数据手段的应用还应当更加具有科学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改进。  关键词:大数据;理工科;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有生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现实意义、实践探索、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结合高校党员教育活动的实例,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党员;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
期刊
摘 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进行文本分析,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对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的创新与探索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深刻把握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新的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