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术后额叶异位复发1例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病例资料rn66岁男性,因双眼视力下降、加重半年就诊于外院,2011年9月2日行颅脑MRI示鞍内、鞍上池一大小约2.8 cm×1.7 cm×1.4 cm囊性占位,呈长T1、长T2信号,垂体受压变薄,视神经及视交叉受压,考虑颅咽管瘤(图1A、1B).9月16日行头颅CT示鞍区不规则囊性低密度影,无钙化(图1C).9月19日在外院经右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病变,术后病理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Ki-67指数在2%~5%.术后视力无改善,继发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25 μg,l次/d)+醋酸泼尼松片(2.5 mg,1次/d)药物替代治疗.12月8日复查颅脑MRI示鞍上一类圆形大小约1.4 cm×1.3 cm×1.3 cm囊实性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均匀强化(图1D~F).因病人无不适,未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应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7例CS-DAVF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静脉入路应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17例CS-DAVF均完全栓塞.术后早期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5例(29.41%),其中头痛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6例,1分1例(遗留动眼神经麻痹).
目的 总结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23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14例新出现后组颅神经症状,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术,4例留置胃管或鼻肠管;4例原有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1例术后8 d突发心率、血压下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需细致观察,认真护理,多数效果良好.
目的 探讨头颅定位仪联合CTA和神经导航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前瞻性收集出血量25~40 ml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23例,均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按照术前穿刺定位方法分为精准定位组(60例)和传统定位组(63例).精准定位组采用头颅定位仪联合头部CTA和神经导航进行定位,传统定位组根据术前头部CT进行定位.结果 精准定位组穿刺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90.5%,57/63;P<0.05).精准定位组血肿清除率(87.3%;95%CI
目的 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PTN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采用MVD治疗(MVD组),35例采用PMC治疗(PMC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0~4为疼痛缓解.结果 术后当天,MVD组疼痛缓解率(95.1%,39/41)与PMC组(88.6%,31/35)无统计学差异(P>0.05)o术后18个月,MVD组疼痛缓解率(90.2%,37/41)与PMC组(94.3%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IA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先天性原因是主要的.80%的IA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目前,由于CT、DSA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动脉瘤的诊断以及动脉瘤定位的准确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是存在空缺.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通过IA瘤壁与正常血管差异性基因组研究,筛选差异基因,进行分析IA的形成与破裂的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是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1].目前,基因组序列
目的 总结急诊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致反复发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颈动脉狭窄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72岁男性,因颈动脉狭窄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人院后口服波立维和拜阿司匹林,持续静脉泵入欣维宁治疗,24 h内卒中仍反复发作,急诊行CEA治疗;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术后3周复查颈部CTA+CTP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未见狭窄,左侧额颞顶枕岛叶及基底节区灌注正常.结论 对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如果病情反复并进展
目的 探讨喉罩麻醉联合舒更葡糖钠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前瞻性收集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04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接受喉罩麻醉,手术结束时,使用舒更葡糖钠.记录入手术室时(TO)、诱导前(T1)、插管(罩)即刻(T2)、插管(罩)后5min(T3)、拔管(罩)即刻(T4)、拔管(罩)后5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呼气末二氧化碳(ETC02)等血流动力学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和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MVD治疗的44例PTN(28例)和pHFS(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效3例,其中PTN有1例,pHFS有2例;总有效率为93%,其中PTN有效率为96.4%,pHFS有效率为87.5%.发生并发症共7例,其中术中乙状窦撕裂2例、术中颅内出血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术后耳鸣、听力下降2例.结论 MVD治疗PTN、pHFS具有并发症少、疗
1病例资料rn55岁女性,因血糖升高、肌酐高、浮肿于2019年6月13日人住肾内科.人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颜面部浮肿,双眼睑水肿;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腰骶部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正常;右腹部留置腹膜透析管.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轻度肺动脉高压、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稍厚.泌尿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双肾弥漫性损害改变.既往有慢性肾病、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梅毒、大疱性类天疱疮病史.6月15日,出现血压明显升高,219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一种渐进性进展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以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或畸形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1],这种功能障碍会随着病人的生长发育和脊柱屈伸而加重[2,3].1993年,Warder 和Oakes[4]提出隐匿性 TCS(occult TCS,OTCS)的概念,描述具有TCS类似的临床症状,但脊髓圆锥位置正常、终丝增粗呈脂肪瘤化的一组疾病.OTCS在儿童中较常见,因认识不足,误诊率高,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