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文人的“渔樵”情结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从历史与文化的视域对中国文学史频繁出现的“渔樵”意象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审视文人与“渔樵”之间的千年情结,分析文人们真隐与假隐构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文学 “渔樵”意象 隐与仕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垂钓和砍伐生活的诗篇,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渔樵文学。秦汉以后,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总是徘徊在儒家与道家之间。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往往与“渔樵”结下不解之缘。而文学中的“渔樵”意象,恰是最经常触发文人的隐逸情思的原型之一。陆游说:“渔家真个好,恨不来早。”[1]那份静谧与洒脱,是文人们相对魏阙而言的自由精神空间。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造成了思想上的一个大纷争。儒家的自我修身养性与道家的自然真美的主张,让隐逸生活成为士大失意时的退路。垂钓与砍伐作为特定的隐逸生活,一开始便带有了江湖隐逸的特定内涵。屈原的《楚辞·渔父》篇中的渔父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早的渔夫形象。他标志着隐逸象征意蕴在“渔樵”身上的基本定型。“渔樵”成为隐逸者的代名词大约以此为滥觞。
   南朝时,隐逸成风带动了山水诗的兴起,“渔樵”形象又与山水林泉颇有关系,继续延续了战国时期江湖隐逸的特定内涵。执竿而钓,心无旁骛,达到了一种“无为无不为”的至境。“渔樵”意象常写不衰,隐士理想占了很大成份,成为隐者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寄托。
   盛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但“渔樵”意象作为隐逸文学的一个题材在诗人笔下时有出现。唐文人写“渔樵”除了崇尚隐逸精神之外更多的是激赏其所蕴含的闲适之趣。与多数隐者不遇而钓不同,唐代文人眷恋垂钓更多是一种自我标榜,是仕宦之余的精神休憩。这与发达的唐文化有着极大关系,有唐一代,“渔樵”被文人视为怡情遣兴的乐事。如高适和张志和的《渔父歌》便把唐人这种洒脱展露无疑。但唐代也有隐者不遇而钓的遭遇。柳宗元《江雪》里的渔父形象则呈现了一种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怆美。这位“孤舟蓑笠,独钓寒江”[2]的形象对后世之影响不啻屈原的“渔父”,这份孤独常常被历代文人表述为心情的悲愤。
   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文人士子待遇优厚。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不再遥不可及,尽管如此,以隐逸为题材的诗文有增无减,且多出自名家之手。苏轼、黄庭坚、朱敦儒等皆有此类题材的作品。但在“渔樵”意象的塑造上大都沿袭盛唐,呈披蓑戴笠手持钓竿把着酒壶的定型之态。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的隐者被反复摹写,逐渐失去了艺术的鲜活及表现力。但不可否认“渔樵”情结在中国文人精神世界中占有极大的地位,“渔樵”情结始终蔓延在中国文人笔下。
   殆至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坚定了宋朝遗民“不仕外族”的决心,学者流连于青楼,士人隐逸乎山林。来看白朴的《渔父》:“黄芦岸白频渡口,绿扬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反。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4]“不识字烟波钓叟” 还渔父以山野村夫的本来面貌,因其“不识字”,便与“识字”的文人划清了一道界线。渔父“不识字”,无从理解“识字”的士大夫的宦海沉浮。“识字”者,“失志”也。“烟波钓叟”们“不识字”实乃不失志也。他们生活在远离功名利禄的山水林泉之间,以一种超然的姿态看着士人们的空虚。元代文人们的“识字” 恰是“失志”,是绝望之后对儒家文化的彻底放弃,表明了元代文人心中的信念缺失和士夫地位陨落。此时,“不识字”的隐者以冷冷的嘲讽对应着文人们的“识字”。渔父”形象在元代文化负载着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自伤与自怜。
   小说是明清两朝的代表性文体之一,众多的小说里活跃着鲜活的“渔樵”人物形象,作者让他们超脱出了战国至唐宋文化里的精神隐逸,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侠义之士。如《水浒传》中的三阮,张氏兄弟等就是。这些典型的“渔父“,出身渔民或山野,在造反的路上义无返顾,最后成长为替天行道的英雄,虽然他们的形象还不脱粗犷与豪爽。但这已表现近代文化的启蒙,彰显出近代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了初步的自我主宰命运的思想。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梳理历代的“渔樵”文学,不难看出,这份“渔樵”情结已经深入到文人的骨髓里,汇集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文学现象:“渔樵”意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渔樵”人物形象。“渔樵”情结不仅触发了历代文人的创作灵感,也为我们步入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个绝妙的视界。
   注 释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79:98.
   [2]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3948.
   [3]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4524.
   [4]吴燕日.中国文人的渔父情结[J].中国韵文学刊,2000,(01).
   (作者介绍:蒋丽颖,湖北襄阳四中高三29班学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作者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研读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其部分条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修改条文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初中生学习策略的发展并不完善。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策略。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什么策略促进
【摘 要】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需要专业人才在实践性上有非常强的功底的。但是,传统的会计的教学,注重的往往只是理论上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对于会计教学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介绍,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指通过一种模拟的方式,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
摘要: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超群的阅读能力对学好语文来说是基础和关键。新课程改革模式的践行和落实
通过对比分析人人影视、圣城家园、伊甸园关于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七季)字幕的翻译认为,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译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译事行为是译者主体阐释其主体性
【摘 要】PTN是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的简称,是新型的城域宽带传输网络,是适合于传送电信(有线/无线)业务,电视和数据业务的统一的传输平台,是符合NGN要求的的传输基础。在网络向全IP化演进的大背景下,在终端,如手机,PC已经是以IP为基础实现各种各样的业务接入,企业用户已经全面使用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服务器,防火墙,各种网络的业务控制也逐渐转向IP化的
摘要: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与现在社会的联系密切相连,每位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已经趋于理性,怎样使数学教学从形式走向本质,怎样更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数学老師新的追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但只是限制在课堂教学上,最重要的是要从每个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步步推进,环环紧扣。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一线老师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以初中语文为例,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氨氮,办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是环保系统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文章对《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的原理、分析步骤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