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开展“公民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471085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由思品学科承担,在一个阶段的宣传发动后,大部分学生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总体的了解,这次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消息刚提出,学生们反应强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
  一、活动前调查及动员
  我曾这样问学生:“同学们,我们都是社会一员,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合法公民,我们知道什么是公共问题吗,它对我们每个公民有什么影响吗?”学生们大都只能模糊地认识到:公共问题就是不属于某个人的事,但对于自身的影响,却很难感知到。
  接下来,我首先帮助他们认识作为社会合法公民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帮助他么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其次,我对公共问题的内涵和影响,再到上述中一些交通不文明现象、垃圾处理、河流污染、道路安全、秸秆焚烧和“城市牛皮癣”等具体事例,逐步分析,逐步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了:面对社会公共问题,作为公民,人人相关,人人有责。近而,让学生也进一步意识到探究本课题、开展本活动研究的意义所在。此后,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当然有的只是与他们自身相关的“私人问题”,还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去甄别“私人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最后留下一些社区百姓关注度较高的“公共政策问题”。
  二、活动中精彩镜头再现
  1.确定选题的一场唇枪舌战
  一周的调查与走访,学生们满载而归,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寻找的“公共政策问题”展示出来,我们将学生们提出的被选定的几个公共政策问题集中反馈在一张表上,以待大家讨论决定最终要选择的研究课题。
  接下来的场景是感动人的,每个成员都争着展示自己的才能,“老师,我认为我的课题很新颖……”,“老师,我认为我的课题很具有代表性,因为……”,每个成员都希望自己所提的问题被确定为研究课题,一场唇枪舌战就这样开始啦,谁都不甘示弱,这可怎么办?商讨一致后决定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展示自己的选题,其他成员和我们指导老师做评委。最终刘锦芸同学的“公共场所遛宠物对环境和他人人身安全危害”问题以9.8分的成绩率脱颖而出,因此,我们本次研究课题确定为:“公共场所遛宠物对环境和他人人身安全危害”问题的调查研究。
  2.分工合作时的你争我抢
  我们研究的课题确定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分工与合作,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们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分成自然小组,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合作,小组之间也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作。
  第一次分组剪辑:明确“我们的问题、现行公共政策检讨、我们自己的方案、行动计划”四个方面的目标,围绕这四个环节搜集材料。同学们有的带着数码相机或手机、有的带着笔记和笔,走上街头巷尾、大小公园或生活小区,拍摄马路上任意遛宠物妨碍正常的交通(人行道为主)、马路边以及相应的绿化带上宠物留下的尿液、粪便等垃圾、小区内宠物伤人(儿童为主)现象、电梯内宠物不守规矩伤人问题、公交车上宠物占着位置不让座等现象作了详实拍摄和记录;有的同学设计调查表,对我校全体教师和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公共场所遛宠物及宠物垃圾处理对策”问题的认识;有的则走进图书馆,有的打开电脑,查询各级政府关于“公共场所遛宠物对环境和他人人身安全危害”法律法规,查到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使得维护公共安全,文明守法饲养宠物有法可依;有的结合指导老师的帮助,采访了连云区人大王彩凤、连云区政协宋其娟、城管局孙亚东、教育局杜成芳和交通管理大队杨波等机关领导,初步了解他们对于“公共场所遛宠物对环境以及他人人身安全危害”问题的看法和对策,等等。
  3.听证会上精彩纷呈
  10月17日下午3点,东港中学会议室座无虚席,钱太翔、刘亦轩、刘锦芸、秦佳琪、王皓、陈艺璇、张艺泷、林芸竹、杨欣瑜等同学抬着展板,先后走上主席台。
  听证会上互动场面精彩纷呈,听证员的提问刁钻,小公民的回答精辟;来自观摩席旁听席的困惑和疑问,学生也能对答如流,妙语连珠。同时,学生既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能另辟溪径,大胆创新。他们举止彬彬有礼,解说井井有条,赢来阵阵掌声和喝彩。
  三、活动后总结与反思
  我们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大课堂就这样开展起来,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受到到校领导的表扬,也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与认可。我们关心的不只是自己的事情,更是社区的,大家公共的问题。我们活动中提出的方案和策略也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采纳,孩子们得知我们的课题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后,学习思品的兴趣和学习上的自信心倍增。这样的课堂别样精彩,这样的课堂精彩纷呈。
  1.活动实践“三维目标”
  活动增强学生浓烈团队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感染了我,此项目中每一次活动我都能觉察到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集体归属感都得到增强,此外,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这个大课堂积极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近社会并融入社会,在提升作为社会公民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如活动中与他人交流能力,收集﹑处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活动展板制作的动手能力,听证会上答辩能力等,都在活动中得以锻炼与提升。
  活动让学生对“公民”、“公共政策”等概念有个一进步认识和把握,并且学习掌握了与课题有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素养;同时对连云区人大、卫生局、教育局和城管局等政府职能机关的工作职责和作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拓展课堂内的狭隘的知识面。
  2.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计划这个课题时,我曾疑虑:“公共场所遛宠物对环境及他人人身安全危害”这一课题,学生会感兴趣吗?会关心吗?会投入吗?实践却证明,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所有同学,对项目方案都争相献计献策,对具体事务,都争抢着做,使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对课外实践表现出来的兴趣,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看来,我平时只是过多的关注于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了,所以,在今后的思品德育课上,我要充分把书本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例和社会实践,多开展些课外的实践活动,激发对思品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活动增进生生、师生间情感
  在这过程中让我们指导老师更欣慰的一是看到男女生之间相处的和谐,男生主动承担累一点的任务,让我们感受到男子汉身上的绅士分度。而女同学特有的心细,柔美与谦让也感染了我们,有她们做记录我们很放心。
  同时活动中对学生产生了新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我还体会到那种作为她们指导老师的自豪与骄傲,孩子们真的长大啦!这次活动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做学生的益友,我们需要也能够与学生一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其他文献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识字量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学习课文时,要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深刻道理,阅读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之作。  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里,一家人赏花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莎纱,这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弱小的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很多知识枯燥、乏味、难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能解决班级内部学习成绩层次不一的问题,使学生之间互取对方之长处,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谈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
【内容提要】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老师自身做起:教师要有激情,教师要威严、谦和,待人公平公正,教学目标明确,因材施教,诚实和谦虚,这样才有可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性 老师 激情 威严 公平公正 因材施教 和谐  近期常听同事说他们的班级学生听课的状态不是很好,学生听课好像没什么激情,昏昏欲睡。是的,不知不觉高三的数学复习也进入了第二轮 ——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使学生从课业、考试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呢?我经常思索着这样一个事实:小孩都以玩为乐,尽管有时他们玩得并不轻松、劳心劳力,可依然乐不可支、甚至废寝忘食。我们当然不能把学习都变成游戏,但可以从小孩的游戏中探寻乐趣产生的内在根源,得到启发。我想小孩子喜欢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玩能发挥他们的智慧、力量和才能,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精神上的欢乐。孔子云:“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真情交融不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那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呢?了解写作背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现实环境,它包括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
初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批改与评讲是写作教学的重点,传统的作文批改与评讲方式中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着“距离”,处于支配的地位,学生则是课堂被动接受者。从根本理念上改变这种教学局面,将作文的批改权和评讲权给学生,学生在自我评价或互评中得到思维锻炼,并能取长补短,也将语文教师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作为高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极重要的一脉,亦是如此。  下面,我们不揣浅陋,侧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音乐个性化课堂教学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工作在偏僻乡村的音乐教师,想要通过农村高效音乐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审美能力,提升校园和谐文化氛围,更离不开巧用各类可用资源,如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流行音乐、节日和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体育美术元素等。  【关键词】可用资源 农村
【内容摘要】初中物理课堂作为打开学生物理学习大门的钥匙,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就自身“六·四·二”教学模式下的激励策略进行分析,对激励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六·四·二”教学模式 激励策略 实施方法  激励策略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善了学生物理学
【内容摘要】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作业布置能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打好基础。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英语作业布置,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作业 合理有效性 实践性 趣味性 分层性  课外作业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传统的作业布置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