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助力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当多媒体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时,可创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极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导入、感知、创作、评价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多媒体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园美术;合理运用
  《纲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多媒体正是具有图声并茂、直观形象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可以让幼儿园美术活动“活”起来,深入重点、突破难点;也能解放教师、减轻压力,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导入中见多媒体,提高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兴趣带给幼儿的是积极主动,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迅速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在传统美术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多用谈话导入,或者采用展示作品的形式,带领幼儿领略绘画作品之美。但是这些导入在形式上缺乏直观形象,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很容易分散。这样的导入不易抓住幼儿的眼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激发不了幼儿高效的绘画兴趣。
  在现代多媒体的支持下,导入环节可以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小班美术《好吃的比萨》中,如果直接和孩子说添画比萨上的各种物品,孩子可能提不起绘画兴趣。但是用动画导入后,当孩子们看见一段香喷喷比萨烹饪视频的时候,已垂涎三尺,自然而然就会有作画的动机,这就为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中班美术《时装秀》中,孩子们对于时装设计可能有些陌生,但导入环节利用音乐,并投射出一定绚烂多彩的灯光,孩子们的兴趣就高昂了,这样一来就有了绘画的动机,整个活动也有了较好的氛围。
  二、感知中遇多媒体,拓展幼儿的视野
  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不仅在导入环节,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崭新的感知空间,以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作品无限放大呈现在眼前,拓展幼儿的视野。
  1.感知局部细节
  名作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与艺术作品对话,是拓展幼儿视野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如果把作品整个展示在幼儿眼前,会令幼儿感到枯燥无味。这时融入多媒体,就可弥补美术欣赏教学形式上的单调,促进幼儿全方位观察,开阔幼儿视野,提高幼儿欣赏水平。
  比如在引导大班幼儿欣赏齐白石名作《虾》时,虾的细节部位看不清楚,我就利用照相机与电视机相结合将作品的局部进行放大特写,然后再把拍摄的照片投屏到电视机上,便于幼儿细致观察事物的局部细微特征。这样可帮助幼儿更生动形象地感知河虾的各个局部细节,从而促进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了解。
  2.感知整体形象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大多以模仿为主。教师常常通过出示图片,让孩子们观察感知。由于形式的单调、内容的单一,孩子们最后表现出来的作品常常缺乏想象。但有了多媒体的融入,可以打破幼儿观察的局限,使幼儿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比如上学期在开展微课程中的活动《绘画小鸡》时,由于中班幼儿绘画水平有限,所以我就在感知环节播放了孩子们以前照顾小鸡的录像,通过一组动态小鸡的连续呈现,并请幼儿上来在白板上与小鸡进行互动,引导幼儿观察小鸡在喝水、啄食、走路时的不同形态……为创作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创作中借多媒体,强化幼儿的技能
  在美术活动的创作环节中,教师怎样以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创作中借助多媒体,能有效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难以听懂的操作步骤,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传统的美术创作示范环节,教师通常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必须进行镜面示范,这就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一些困难,而且手部在运动的时候会遮挡一些视线,这样部分幼儿就会看不到。另外,部分美术作品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全部完整演示是来不及的,一般会演示重难点步骤,然后出示成品,这样就没有带给幼儿完整的绘画体验,不利于孩子整体技能的提升。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以上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在小班手工活动《雪娃娃》中,如何用棉签蘸水进行撕贴是活动的重难点,于是就可以利用视频转化仪和投影仪,将教师操作的步骤转化投到屏幕上,便于幼儿仔细观察和积极创作。
  四、评价中用多媒体,树立幼儿的自信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 最后的展示与评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重点欣赏”或者“走马观花式”欣赏,由于作品较小,后面的孩子往往看不清。那么如何将每位幼儿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现呢,这就需要多媒体的帮助了。
  在评价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每个幼儿的作品一一拍照,集成相册,并投屏到电脑上,逐一进行滚动展示,巧妙避开“看不清”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说说喜欢的作品并简要说明理由,帮助幼儿初步学习自评与他评,提升创作经验,逐步树立自信。
  结语
  多媒体助力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带给幼儿全新的感知体验,有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树立幼儿的自信。它是教師的得力助手,为美术教学活动增光添彩,大大提高了美术教学灵活性,强化了幼儿的美术技能,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充满时代气息,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M].上海:上海社会学院出版社,2005.
  [2]邹玲.多媒体:让幼儿园美术教学走向阳光地带[J].学子,2015,17-18
  (作者单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在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许多老师都喜欢乖学生、好学生,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李凤霞说过:当一辈子老师,做一辈子班主任,不要歧视问题学生,若干年之后,能够回来看你的,记得你的往往就是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  事实证明,问题学生其实没有多大的问题,问题学生会慢变成好学生,而最根本的是:问题学生的问题往往源于其父母,有人戏称天下父母都是“新手上路”,很多都是没有经验可言,而李凤霞老师更是引用网络中有些孩子的感
期刊
昆虫药一直是我国特色的医药资源,地鳖虫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并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处方中。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地鳖虫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保健作用,能降脂调脂、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氛围;质疑;  发散思维;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编拟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2—0058—0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
高中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任务普遍比较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同时也比较烦琐,所以必须学会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利用,从中掌握规律,挖掘隐含条件,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下面针对高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同学们解题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1.对已知条件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和利用  在高中数学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反复大量的练习对同学们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
开放型问题是指题目所给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有多种、问题答案不唯一的一类创新型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中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声学等分支都存在大量的开放型试题,求解这类试题需要同学们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具备极强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仅以两道电学中开放型试题为例,探究求解物理开放型试题的思路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例1 如图l所示,R1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是物理课程和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倾斜传送带"模型实验为例,对其学习模式步骤进行设计,并构建了相应的学习方法。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3年3月~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57例极低体质量新生儿做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情境;教材;教学  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52—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5分钟要效率,就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
目的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
〔关键词〕 地理教学;问题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实施;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85—01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  “三环”: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为“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