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经验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恐怕都有一种感受,即作文难。多年教学的切身体会是:作文教学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难得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见到大面积丰收艰苦劳动。
  而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作文教学困扰着教师和学生。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从教师方面来说,要有一颗平常心作文教学的目的,并非为了让学生成为作家,或者都能在作文大赛中获奖,而是让学生能够用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笔谈的方式跟别人交流沟通。
  我要求学生达到 的目标是:必须较准确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让别人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要求并不过分,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有了这样的平常心,作文教学才会具有可操作性。
  从学生方面,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对作文缺乏兴趣。二是没能掌握写作技巧。三是缺乏写作素材。
  我想要搞好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
  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
  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熱情和主动精神。
  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我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兴趣:
  
  一、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作为作文命题
  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
  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当我30岁的时候》《2000年回母校》等。
  二、用交流法激发兴趣
  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写《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讲故事,交流个人的童年生活片段,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发表欲望。
  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串联起来,沿着新的神经通路涌现出来
  三、用讲评作文鼓励兴趣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
  四、用阅读法触发兴趣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夏丏尊、叶圣陶)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并由此而感悟、联想到其他的事。
  对这些感悟和联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选作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优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或富有哲理的诗歌。
  五、教师传授激发兴趣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差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传帮的做法有:个别交谈,指出作文的主要问题,以为鉴戒;启发思路,教给开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
  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无话可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建立“兴奋中心”,使之产生写作欲望;还可指导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教师传帮的这种“面授机宜”的做法,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差生。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其次、教给他们写作技巧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
  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 游刃有余”。 爱语文网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 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
  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爱语文网
  3.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 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
  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爱语文网
  4.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
  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 有法可效。
  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 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
  第三、教给他们积累素材的方法
  校外课外活动 爱语文网
  1.阅读。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 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
  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 实践,无论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 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
  3.办报。这里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油印小报、黑板报、墙报等等。这项活 动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 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竞赛。
  作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和努力,相信会结出丰硕的成果。爱语文网
  (河北省永年县城北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要推进有效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做好三个有机的结合,即“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要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与“过程评价”要有机结合,“小组合作”与“伙伴合作”要有机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二期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来源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其目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自读课的性质及内涵     明确自读课的性质与内涵是科学认识自读课
期刊
初中化学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这要重视研究学生学法,加强教与学双边活动,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思想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里,笔者就浅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从实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因此应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用实验去引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求知的火花。因此教学中应做到:  1.上好
期刊
体育教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角色之一,但如何把体育课堂紧紧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本人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中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在众多人心中,体育似乎与粗鲁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人文精神成了迫急的任务。只有实现
期刊
一、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    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1)感到化学知识繁杂,尽管学了不少化学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则不知去“想”哪些知识;(2)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都背会了,但在考试时常常用错;(3)考试时认为有的题目很眼熟,一看就会,但做出来常错或不全对;(4)在关键的解题思路处卡壳,出现“思维盲点”;(5)只会做课本上的作业,遇到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则无从下手求解。 
期刊
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得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享受。而高雅健康的审美享受又总是和道理情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认识和欣赏的主体是课堂中天真活泼的学生,每一堂课所见识和教授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美的客体,要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会深刻,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教学的关键,而个性的发展又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突破。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思想品德课中的个性化教学就是要以个性为依据,教师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己钻研的空间,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由隐性向显性转化,使
期刊
一、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美的表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美的创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着眼于传授系统知识、技能,在具体课程内容目标、学习活动及评价程序等方面,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为顺应国际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各方面影响,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育难。我们的老师绝大部分辛勤耕耘在讲坛上,可谓“一切为了学生”,但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报呢?寻根究源主要是思想教育问题,值得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老师反省和深思。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学生是人这一原则     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般根据教材,向学生灌输正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全面的铺开,2008年秋季起,我省已全面实施新课程。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教材情况如何?怎样进行评价?如何实施?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这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情况和碰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   1.初上高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丰富、由初中向高中的转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