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修养 上好高中体育课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角色之一,但如何把体育课堂紧紧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本人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中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在众多人心中,体育似乎与粗鲁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人文精神成了迫急的任务。只有实现了人文素养和体育课堂紧紧融合在一起,我们体育教师在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完成任务。
  
  一、加强体育教师道德修养建设
  
  社会各界对于人有这样一种共识:肢体不全的人是次品,缺乏知识修养的人是废品,而道德有问题的人是危险品。可见道德对一个人,乃至社会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那么对于为人师表,肩负着园丁责任的教师,德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并且知识和道德的反比例越大,那危害必将越深。
  所以体育教师始终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师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而怎样加强师德,中国儒家的一套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在师德建设中推广。其中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内省法”,孟子提出“寡欲”“养气”法,以后又有“格物”“致知”“修身”等等。
  那么将这些方法归为一句就是要学会:反躬自省,严于解剖自己,最后达到“慎独”。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为了达到身心共育的目的,要把修养的着眼点放在灵魂深处,在不断反省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宏扬这种精神,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二、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到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美丽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探寻天地的奥妙与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
  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质,孜孜不倦地追求集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一身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端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出色的专业才能和高尚的文化素养积极影响学生。
  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代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了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体现人的价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唤起学生的主体精神。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加大亲和力度。
  教师要放下身架,由课堂上知识拥有者和话语霸权者的地位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们。比如,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个同学的名字,来说明你对他们的重视度。其次,教师必须要防微杜渐,及时制止一些不良趋势,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犯错误时要立即制止,在没有人的时候严厉批评,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人多的时候要注意转换批评方式,尊重学生,使学生主动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改变。
  
  三、积极创造富含人文教育思想的学习氛围
  
  为了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教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中的对话者、激励者。针对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学生的情感目标上投入,能收到在合作中共同探讨新的知识,在互动交书与育人的双重效果。
  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我经常跟学生一起打比赛,在比赛中及良好的氛围时加以指导,要求学生加强配合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同时可以实施分组联系,要求组长汇报练习情况以强化他们的服从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人文素养氛围,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使学生向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加强培养体育教师的口才艺术
  
  体育教师和专业运动员相比,在职业上的本质区别在于:体育教师是要解决怎样将运动技术以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问题,而专业运动员追求的只是不断在自己领域超越再超越。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传授技术的工具——口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良好的口才,除了良好的文化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之所以有些教师被人说成是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他缺的可能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问题。所谓:练说先练胆,就是要敢于并自信的去正确的表达。
  体育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其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会对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巨大影响。提高自己人文素质和修养,不仅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对体育教师所提出的迫切要求,这对下一代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之人文素养是知识、修养、水平、人格的综合。身教重于言教,应考虑如何把人的培养、思想的教育和体育技能的传授融合在一起人文素养的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以上几个方面显然不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部内容,但是,就体育教学而言,他们无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在纯锻炼身体的歧途上已经走得十分遥远,以致有些误解众多。
  如何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落到实处,我们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教学的路会越走越宽。我们能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河北省成安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复杂,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所说:“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在班主任工作中,往往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对于一个敬业爱生的老师来讲,教育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做到小题大做。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比较注意班主任工作中的细节,尝
期刊
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比较注重考试技巧、解题策略,忽视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只管“看懂”、“听懂”、“记住”、“会用”;另外,重理论轻实验和“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教学中。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逐渐被摒弃,进一步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实践中,都应该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
期刊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的基本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以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
期刊
一、教改中的感悟与收获     1.新课改学生有展示机会,师生学生互动明显增强。课改前,我们以讲为主,使用灌输法直是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学生不一定领情,老师累得要命,形成费力不讨好。我曾思考,如何改变目前面临的困惑。  通过新课改的尝试,赋予了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程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一定把握好课堂的控制力,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从人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 蕴,让真、善、
期刊
“合作学习”是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要推进有效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做好三个有机的结合,即“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要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与“过程评价”要有机结合,“小组合作”与“伙伴合作”要有机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二期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来源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其目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自读课的性质及内涵     明确自读课的性质与内涵是科学认识自读课
期刊
初中化学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这要重视研究学生学法,加强教与学双边活动,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思想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里,笔者就浅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从实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因此应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用实验去引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求知的火花。因此教学中应做到:  1.上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