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ovo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得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享受。而高雅健康的审美享受又总是和道理情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认识和欣赏的主体是课堂中天真活泼的学生,每一堂课所见识和教授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美的客体,要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会深刻,教师就必须在美术教学中去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美,领悟美,进而,让稚嫩的心灵进入超越和创新的最佳境界。
  直觉感受 在美术课中,学生对教师揭示的内容进行感觉,知觉,表象的认识,并在学生已经积绽的理智、情感的基础上作审美认识感受,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性。学生在直接接触教师出示的教具中,不经过逻辑判断和理性思维,而是由感官对教具形象的直接感受。
  这是事物的外在审美特性的其感性形式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被大脑接纳后的直接反应。这一反映引发出一种特殊情绪或情感,觉得它美或者不美。如:在上《滑稽小丑》这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拿出小丑木偶展示在学生面前,只见它歪带黑礼帽,帽沿下三角形的眼睛斗睁斗闭,面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圆圆的红鼻子,它正做阗令人发笑的鬼脸,配上滑稽的录音,摆头晃腰地向大家问好:"小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认识……"
  这时,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激动地望着小丑的表演,有的孩子禁不隹笑出声来,有的惊讶地欢叫起来,还有的甚至学着小丑的样子,互相做着鬼脸。通过这声情并茂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丑的美,是他的可爱滑,为学生制作小丑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上室外课《简易风筝制作》时,教师以给学生展示并放飞一个个精美的风筝,作为这堂课极富吸引力精彩的开头。
  如:艳红的金鱼风筝在风中轻盈地摆动着长尾翱翔于蓝天;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正展翅飞舞在百花丛中;又一只翠绿色的蜻蜓正徐徐飘向茫茫的田野……这一切,让学生惊叹得拍手叫好,手牵手欢快地追逐着风筝,激发起他们最强烈的兴趣和愿望。显然,直觉感受是认识和欣赏美的基础,是上好一堂美术课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学生开始各所获得的审美享受在感受,还在于深层的领悟和超凡脱俗的超越。
  领悟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在直接感受事物的外在美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多角度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感受,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事物所包含的内在形体,结构,变化等意蕴,从而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这种更深一层的感悟是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来完成,这种不是瞬间,被动地完成的学生美术作品,往往能促使学生饶的兴趣地反复品味而逐步深化对美的认知,而达到较高的领悟水平。学生所展开的想象和创造美的情感波澜,激发的美感把学生带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我为一,人我为一的境界。通过活跃的想像,深刻的理解,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透过事物外在有限的形式的把握,去领会和品味其蕴含的内在的无限意味。
  超越创新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在通过直觉认识美的基础上,反复领悟事物的内在美,透过对事物美的哲理把握,再升化到:至美至乐:的精神高度和自由的审美境地。人认为,这个境界就是超越。不是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欣赏都能达到超越的境界。因为只有美好的事物才具有无穷的意味和永恒的力。
  在美术教学中,也不是任何学生在认识和欣赏同一事物时,都能达到超越的境界,它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知识修养,和强烈的审美意识,而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循循善诱和激发。又如:在上《剪画瓶子和罐子》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瓶罐的基本结构特征后,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想象,并进一步体现瓶子,罐子的形态特点,于是,悄悄地在布袋里装上瓶罐,让几位好奇的学生把手伸进袋里摸一摸,感觉它究竟是什么形状,有什么质感,从感觉中想像它们的形状,学生们个个都好奇地皱着眉,积极思维,互相讨论猜测,这时再让他们立即剪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瓶罐的不同形状。
  大家兴致勃勃,剪好的瓶罐形状竟比原有的更漂亮,更奇特,更新颖,这时,教师再乘势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有翅膀,用自己所带的材料给这些瓶罐进行装饰美化。于是,孩子们用自己的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小脑袋,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有的给瓶罐颈围上一条美丽的丝带,有的给罐子贴上了可爱的天使,有的给它们剪出了镂空的花纹,还有的用自己的小嘴在上面吹出了五彩缤纷的菊花……
  这些学生们设计的各式各样精美而新颖的瓶罐让老师们也发生了惊叹:"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神奇!"学生们掌握了瓶罐的结构特征后,已经超越了具体瓶罐呆板形态的局限,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专著于自己头脑中所想象和创造的瓶罐形象,随着思潮的起伏和情绪激越,使他们进入到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创造超越的空间,因此说,超越和创新总是伴生的,有超越,才会有创新。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美的认识过程,步步落实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觉感受,内涵体验,才能引导他们超越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健康又完整的审美观,把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作为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道德风范培养的切入点,完善学生对美的认知,使学生成为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岭南路小学)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
期刊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的基本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以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
期刊
一、教改中的感悟与收获     1.新课改学生有展示机会,师生学生互动明显增强。课改前,我们以讲为主,使用灌输法直是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学生不一定领情,老师累得要命,形成费力不讨好。我曾思考,如何改变目前面临的困惑。  通过新课改的尝试,赋予了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程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一定把握好课堂的控制力,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从人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 蕴,让真、善、
期刊
“合作学习”是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要推进有效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做好三个有机的结合,即“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要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与“过程评价”要有机结合,“小组合作”与“伙伴合作”要有机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二期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来源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其目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自读课的性质及内涵     明确自读课的性质与内涵是科学认识自读课
期刊
初中化学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这要重视研究学生学法,加强教与学双边活动,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思想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里,笔者就浅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从实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因此应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用实验去引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求知的火花。因此教学中应做到:  1.上好
期刊
体育教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角色之一,但如何把体育课堂紧紧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本人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中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在众多人心中,体育似乎与粗鲁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人文精神成了迫急的任务。只有实现
期刊
一、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    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1)感到化学知识繁杂,尽管学了不少化学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则不知去“想”哪些知识;(2)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都背会了,但在考试时常常用错;(3)考试时认为有的题目很眼熟,一看就会,但做出来常错或不全对;(4)在关键的解题思路处卡壳,出现“思维盲点”;(5)只会做课本上的作业,遇到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则无从下手求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