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李福山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wx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中年,怀旧的情愫时常会漫过思想的沙滩,引我打开记忆的闸门,闻香那些深藏心底的鲜花。有人说,怀旧是衰老的表现;也有人说,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对此,我未置可否,纠结得厉害。这几天,一个憨厚质朴的身影总出现在我眼前,想起他暖意融融。这个人就是牟平新闻界的老人——李福山。
  我和李福山相识,源于职业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末,他是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我是一个偏远乡镇的基层通讯报道员。若论起隶属管辖来,李福山是我的业务主管,顶头上司。在牟平新闻界,他是长者、智者、旗帜。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当时的牟平新闻事业风生水起,阵容强大,写手如林,无论是报道质量,还是数量,在烟台市名列前茅,有口皆碑。当时,胶东大地正值改革开放转型期,百业俱兴,万象更新。牟平新闻工作者紧跟时代节拍,讴歌主旋律,赞颂真善美,为宣传、推介牟平做了积极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更有带头人李福山的艰辛付出。每当闲暇时,想起这段从业经历,我就心潮澎湃,难以释怀。因为这段时间的历练给我的人生刻下浓重一笔,且受益终生。想想现在,我能不揣浅薄,继续舞文弄墨,随性涂鸦,和那时的基础和习惯密不可分。
  我依然清晰记得,李福山组织采写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豆腐神曲立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牟平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種致富能手像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龙泉乡就出了一位做豆腐的能人曲立文。他创立的“五巧”豆腐,用马尾能提起斤块的重量,让那句“马尾揽豆腐——提不起来”俗语作了古。也因为这篇文章让大江南北知道了牟平农民曲立文,让他的新豆腐经验走出山沟名闻天下,致富技术造福华夏。
  我依然清晰记得,为了提高新闻队伍业务水平,李福山不顾年老体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四处奔走,多方联系厂企搞全县“通讯员学习班”。我就参加过1987年在牟平面粉厂的短训班。在这个班上,我有幸第一次见到李福山和全县的同行精英,和他们朝夕相处亲密接触,聆听《烟台日报》著名编辑记者的授课。通过学习、切磋、交流,我和我的伙伴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技艺,回到各自的岗位写了不少有分量的稿件。
  我依然清晰记得,李福山经常穿行在下乡采访的路上,行走在全县十七处乡镇指导报道工作途中,奔波在安排上级新闻单位采访迎来送往中。他的简朴笃定,他的淡泊名利,他的踏实热情,他的勇于担当,他的敏于行讷于言,总让人感动,让人仰视,让人肃然起敬。他的身上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源自对古州牟平的挚爱,源自对本职工作的执着、责任和担当。
  我依然清晰记得,1989年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牟平县隆重召开全县新闻报道文艺创作表彰大会。会议间隙,我推开新闻科办公室的门,屋子里只有李福山一个人。他戴着老花镜,正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剪报。他说,把全县作者当日见报稿件剪下收藏是他从业多年的习惯,既是统计数量,也是尊重劳动。看着他专注的神情,略驼的腰背,花白的头发,我为自己的浮躁汗颜,我为平日里的倦怠松懈脸红。我冒昧地问起了他的年龄和今后的打算。他望着窗外葱郁葳蕤的松柏说,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要退休了,但我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因为这是我一生钟爱的事业,一生的追求。
  这以后,由于工作变动,我对李福山的音讯知道得甚少。后来辗转打听到,他已经退休,赋闲在家,颐养天年。获知他的境况,为他高兴。他年事已高,也应该停下匆匆脚步喘口气。时至今日,他的音容笑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不能忘却。虽然我只知道他生命中的几个断片,但我相信,一滴水也足以折射出他光辉的人生轨迹。他老骥伏枥、孜孜以求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这是激励我们奋进的力量,这是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2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悠悠的岁月长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可以抚平心灵的哀伤,但那些盛开在记忆深处的鲜花却历久弥新,光华照人。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我想起李福山,以及那些和李福山一样在广袤的牟平大地上默默耕耘、辛勤工作的普通劳动者,总觉得暖意融融。他们用平凡的日子串起人生的伟大,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天地高山间,他们是最值得尊重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行文至此,我要真情地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其他文献
编辑荐语:  关注王光垒就是关注我们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光垒是个典型的八零后,他的岁数正好是我迄今为止参加工作的长度,他对文学充满了满腔的热爱,我从他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四处求学的自己。这是其一。其二,王光垒在烟台开发区富士康公司工作,这本身也是一个关注点。关注当代年轻的蓝领工人的思想动向、业余生活、文化爱好、人情交往等等这也是我从事工商联非公经济企业领导工作的职责所在。  我与光垒只是
期刊
每次都说自己太忙好像很虚伪吧?呵呵。没办法,真不知道该换个什么理由,只得继续虚伪。(出汗中……)  最初看到此次任务,我本来“担心”是要探讨姜了的另一组作品。哦,那已经不是一“组”了。我是说囊括了他很多篇作品的一个帖子,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至今还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细读完那个长帖。《梵高》这一组只有不多的几篇,这对我来说是“幸运”的,但“不幸”的是我更为喜欢的姜了作品不在这一组里。当然,即便是这样,这
期刊
曲晓义,男,1995年9月出生,毕业于山东交通运输学院。牟平作家协会会员,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作品,现于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问苍天  西风吹落了几片秋叶  断了几许情愁  蒙蒙细雨拍在脸上  我仰问苍天  何日  我能东山再起?  扫视着周围的断壁残垣  踏着战火洗礼过的黄土  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苦楚  七年戎马以战败而收尾  何日  我能卷土重来?  耳边只有猎猎风声  
期刊
姜了,男,本名姜振凯,1973年生。辽宁台安人。辽宁作协会员。写诗写广告语,多年行走于网络,在百余家文学网站论坛发表作品。作品见于《诗刊》《词刊》《星星》《北京文学》及军事文学期刊《西南军事文学》《西北军事文学》《战士文艺》等百余家报刊。获“武酒坛藏”杯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李白亮堂大唐  李白的白 白得炽热 而大唐滚热  李白在大唐里炽热  炽热得耀眼
期刊
临湖听风  湖是上帝踩在大地上的一个脚印,也是大地上的一个秘密。时间久了,居住湖畔的人也会成为这个秘密的一部分。日兮夜兮,朝兮暮兮,人成为了湖的一部分,自然也就走进了它的心。它的心里藏着许多事。譬如一群鱼的歌与哭,是怎样在寂静的夜晚荡漾成一圈圈涟漪?譬如一丛草的怕与爱,是如何在夏季葳蕤在秋季枯败?譬如一只青蛙的吟咏,一条水虫的呓语,一葉小舟的孤独,如何被夜色笼罩,定格成不可猜度的心事?  在陆上看
期刊
葛小明,男,1990年3月出生,山东五莲人。习诗两年有余,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星星》《飞天》《山东文学》《四川文学》《时代文学》《奔流》《北方文学》《中国诗歌》等。  道德经新编  道可道  函谷关早被风沙覆盖,归于无。  那青牛后来被一个漆匠骑走,下地耕田,抟扶摇于青天。五千言不用改朝换代就能写完,你却一简再简,简化为沙子。一转眼沙子又长成了石头,坐满天空。春风化雨这些年,木头做的山门都发了
期刊
很喜欢凌寒老师的《与蓝色牟平的蓝色情缘》中的“有些地方,有些人,似乎一直静静等待着,等待着合适的机缘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这段文字。是啊,在深情岁月里,人的离合聚散,也许冥冥中早已有了安排。正如张爱玲所言: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爱情如此,世间的因缘也是如此。  在人生的路口,总有太多的萍
期刊
前不久,《昆嵛》杂志焦红军主编和孙伟主任给我捎来了精装的2015年《昆嵛》合订本。打开厚重的四卷本,一股墨香扑鼻而来。闲暇之余,我抽空慢慢阅读,一篇篇过目。读后,我为之感叹震撼。说实话,一本县市级杂志,能够吸引我一气读完,完全凭借着她那独立的审美风格。  她如一朵来自乡间的带着泥土芳香的野花,朴实无华,却香味四溢。  她的浓香来自主旨的明确,封面上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她的个性:乡土、思想、文化、原创。
期刊
悄悄地,  我问老科长,  为什么,党委办公室要求这么严、作风这么硬,  各级各地却依然有人在政治上走入歧途,  他们为什么会错,他们错在哪里?  老科长说,  党委办公室的第一条纪律永远是忠诚,  但是,忠诚不是具体针对哪一个人或哪一任领导,  而是那份源自心底的信仰和荣耀。  只有信仰权力来自人民,才会甘愿将权力服务于人民。  只有珍惜“党办人”的荣耀,才会把旗帜鲜明当成自豪。  在区委办公室
期刊
上篇:锲而不舍艺路艰  1961年2月,张诚一先生生于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张家河村,父亲是地道的老复员兵,乡村土瓦工。1980年入伍,在高炮六十九师当过三年兵。  当兵期间,他与其他战友最大的不同是,在繁忙的军事训练之余,喜欢练毛笔字、刻篆字印,兼学照相、武术。部队拉练,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带着书具学到哪里。在济南当兵时,时常利用星期天到山东师范大学与济南工艺雕刻厂,求教于蒋维崧教授和陈左璜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