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化学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所追寻的目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果、有效率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要重视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情感丰富,而且具有高度的易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要设置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口渴时,会选择一些饮料,像果汁、雪碧、绿茶、酸奶……可是,你们饮用时,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大胆设想,积极进行讨论。我又向他们提出“挑战”,用pH试纸测定所给饮料的酸碱性,并对酸性和碱性饮料进行分类,使他们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讨论”为手段,以“实验”为途径的开放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要重视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科学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针对过去的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我们要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便实现从“读化学”、“听化学”,到“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试验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求发展,在自主探究中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如在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一些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我让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并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合作、探究能力,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要重视联想观察思维习惯的培养
  我们要指导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联想出智慧。在化学教学中,要及时指导学生学会联想,这样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引领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问题始于观察。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对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观察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如让学生观察本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们能做什么等,让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先行者。我们要鼓励学生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对某些问题要鼓励学生超越常规,并为之营造良好的创新心理氛围。有时,有的学生突发奇想,提出质疑。对此,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获得结论。
  四、要重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设计问题,要依“纲”扣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巧设疑。一是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及时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二是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常说,要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答案,找出最佳或次佳方法,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三是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于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要重视教学反思的落实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然而,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地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教师不断反思,才能在反思中前进。
其他文献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的理念,力图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行为主导者,学生是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  教师使用同一本教材,施教不同班次的学生,教学效果有可能不同;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内容的课程,学生的感受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虽然原因较多,但是学生自身的内因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不仅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有许多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而且会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发生强烈的冲突。此时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实验现象及时设疑并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般来说,
为了找出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山羊脱毛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防治措施。本研究对发病地区羊脱毛症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地区病区土壤、饲草料和山羊体内某些矿物质
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有两方面重要影响:一是作为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会引致汽车等部分产行业的投资增加和效率改善;二是可能会降低部分产行业的资金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