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与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发展中,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放式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开放,逐步健全和完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体系。本文拟从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开放式教学法应用的原则,对开放式教学法的正确运用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索
与传统教育理论不同的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在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及良性的发展。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创新性教学理念,将开放式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原则体现
(一)主体性原则
所谓的主体性指的是人包括自主性、创造性以及能動性在内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因此,教师想要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因此,教师在采用开放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一点,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合作性原则
实施开放性教学法的重要途径就是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交流和讨论,因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集体的沟通和交流中,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中,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以及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开放性原则
运用开放式教学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发挥自身主动性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及实施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究中,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生活化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在开展开放性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在生活的共鸣中更好地学习数学,从而激发求知欲。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将课堂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教学相对立的教学方法,其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实施开放教学是实践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
(一)开放教学目标
开放教学目标,就应突破知识、技能、情感等常规目标的束缚,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设计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容都可列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全面,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才能有全面发展的可能。
(二)开放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广,教师已与新课程同行,已与学生共同成长。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开放教学内容,就是根据社会以及人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充分地把教材内容生活化,让数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师可开发校本课程,补充开放性习题,不断融进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新信息,使学生在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中学会选择与整合,学会思考与创新。
(三)开放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开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问题、掌握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新课程实验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本中很少出现结论性的法则和规律,而较多地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使之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问题。
因此,开放教学过程首先要开放教学方法。凡是学生能说清楚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说;凡是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读;凡是学生能动手实践的,教师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凡是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自行研讨和合作交流。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激发智慧和创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体验。
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自由思考分析的空间和时间,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课堂生活的快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想和具有生命力的生活世界。
(四)开放教学评价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把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要让学生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认真倾听、理解他人,学会相互接纳、与人合作、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批评和反思。总之,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评价观,肯定学生的努力,保持和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欲望。另外,还应注重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时空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师生角色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练习的开放、作业形式的开放等。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在新时期,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开放式教学法的理论精髓,正确、科学的运用开放式教学法,引导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开辟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志康.在活動中求创新[J].中小学数学,2000(3):44-46.
[2]孔运清.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0).
[3]切洛.分析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3).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索
与传统教育理论不同的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在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及良性的发展。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创新性教学理念,将开放式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原则体现
(一)主体性原则
所谓的主体性指的是人包括自主性、创造性以及能動性在内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因此,教师想要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因此,教师在采用开放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一点,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合作性原则
实施开放性教学法的重要途径就是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交流和讨论,因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集体的沟通和交流中,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中,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以及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开放性原则
运用开放式教学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发挥自身主动性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及实施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究中,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生活化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在开展开放性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在生活的共鸣中更好地学习数学,从而激发求知欲。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将课堂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教学相对立的教学方法,其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实施开放教学是实践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
(一)开放教学目标
开放教学目标,就应突破知识、技能、情感等常规目标的束缚,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设计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容都可列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全面,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才能有全面发展的可能。
(二)开放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广,教师已与新课程同行,已与学生共同成长。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开放教学内容,就是根据社会以及人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充分地把教材内容生活化,让数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师可开发校本课程,补充开放性习题,不断融进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新信息,使学生在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中学会选择与整合,学会思考与创新。
(三)开放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开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问题、掌握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新课程实验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本中很少出现结论性的法则和规律,而较多地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使之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问题。
因此,开放教学过程首先要开放教学方法。凡是学生能说清楚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说;凡是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读;凡是学生能动手实践的,教师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凡是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自行研讨和合作交流。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激发智慧和创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体验。
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自由思考分析的空间和时间,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课堂生活的快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想和具有生命力的生活世界。
(四)开放教学评价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把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要让学生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认真倾听、理解他人,学会相互接纳、与人合作、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批评和反思。总之,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评价观,肯定学生的努力,保持和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欲望。另外,还应注重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时空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师生角色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练习的开放、作业形式的开放等。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在新时期,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开放式教学法的理论精髓,正确、科学的运用开放式教学法,引导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开辟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志康.在活動中求创新[J].中小学数学,2000(3):44-46.
[2]孔运清.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0).
[3]切洛.分析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