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使用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深入到课堂,让我们的教学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演示,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学的整体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方式,怎样合理恰当灵活自如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充满着教学的技巧和智慧,是解决教学重点问题和根本问题的关键,下面我就多媒体教学使用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选择新旧知识比较做为切入点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凭多媒体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地展开,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什么叫“平均分”的内涵。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西瓜组成的整体、四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片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问题。
  同时借助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幾分之几等分数概念,有了全面的感知,让学生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突出教学重点做为演示策略。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重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自行车,通过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1、时间:同时;2、地点:两地;3、方向:相对;4、结果:相遇。让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教师进一步通过投影片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师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的过程。这样在突破了教学难点的同时,又让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从而把握了教学的重点,高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激活学生思维是抓手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上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让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同时让学生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和技巧。
  如当学生在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经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教师及时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四、抓住学生思维困惑点来设计多媒体教学
  能在学生产生思维困惑时,及时运用媒体教学资源,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展开、解题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存在着诸多策略,这些策略,总体而言,考量着施教者的智慧和综合素养,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优化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多媒体教学的的最佳作用点,讲究策略,让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它特殊而高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蒸馒头时哪一层先熟?众说不一,有的说上层先熟,有的说下层先熟,到底哪一层先熟呢?  这个问题在《西游记》中就有争论。《西游记》第七十七回是这样描写的——二怪说:“猪八戒不好蒸。”八戒欢喜道:“阿弥陀佛,是那个积阴骘的,说我不好蒸?”三怪道“不好蒸,剥了皮蒸。”八戒慌了,厉声喊道:“不要剥皮!粗自粗,汤响就烂了!”老怪道:“不好蒸的,安在底下一格。”行者笑道:“八戒莫怕,是‘雏儿’,不是‘把势’。”
期刊
内容摘要: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如果我们要超越这一过程,那么结果只能是孩子因不堪重负而渐生出对学习的厌恶来。教育是一个诗意的过程,是从容不迫顺性而为的引导,要他们接受和感悟这一切,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耐性没有了充满着期望的等待,那么一切都将显得极其的紊乱和嘈杂,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对教育的拒绝与逃避。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都要耐心地等待。  关键词:教育 等待 耐心
期刊
体育游戏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游戏方法。在素质教育已经推广普及的今天,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则成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它具备了教学手段的个性化、生动化、高效化等特点。如果做一个比喻的话,体育教学与体育游戏的关系就像“飞”与“翅膀”的关系,运用好“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体育游戏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体育游戏是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的保护问题已經成为了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有效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能够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环境保护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融合,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对策,升华教学内容,
期刊
相似三角形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让学生以此为工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举例说明。  这三个例题是常见的生活問题,它们共同之处都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很容易得到答案。对于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种类型,然而如何设计测量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索、
期刊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華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地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地理事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动态变化。尤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地理事物表现出空间上的特征演变。地理过程分析与描述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载体。对于动态变化的地理过程,使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过程 微课 高三地理复习  一、近年文综地理高考全国卷I第37题的考查形式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近
期刊
一、班级阅读课程从哪里来  我校创办于2004年,是一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学校。教师渴望突破现有教育格局,凝聚教育智慧;学生需要丰富认知,学会自我思考;家长需要提升素质,改变家庭教育氛围,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于是,我们开始寻求促进教师、家长、孩子共同发展途径。  “班级阅读课程”是将科学管理班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家长素质提升,紧密围绕在其周围,用“阅读”凝聚各方力量,用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有这样一题:在四边形中,,,若,则( )  拋开这题本身而言,可以寻根溯源到2019版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已知平面上点是直线外一点,是直线上给定的两点,求在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鲁子问)。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主要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必须借助语言活动来实现。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我总结出“基于语篇设计,培养思维品质”的教学理念和四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1.设计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