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中学课堂的“德育渗透”无疑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的学科,在“德育渗透”层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及校本课程资源,充分挖掘作业的德育价值以及利用新媒体进行运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保持“德育渗透”的潜在教育性、细心观察学生表现、随时更新观念及方法、打造生动形象的语言、注重实践性以及长期坚持等。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诚然,德育并非教学的唯一目的,但由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阐述,即可了解它的重要性。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学科,在“德育渗透”层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笔者将从该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及实施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历史与社会“德育渗透”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作为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即时、有效的引导。这其中既包括显性的教学资源,即整合难度较低,通过阅读和简单引导即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学习了规则的种类及其重要性后,只需教师适时的组织讨论及引导,就能得出“生活处处有规则,时时要遵守规则”的结论;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隐性的、需要进行深度挖掘的教学资源。如八年级下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教材以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经过及结果为主线,对于华盛顿的介绍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补充,通过课件、音乐及其他材料加强学生对华盛顿事迹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在教材之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有效途径。校本课程的优势在于本土化、针对性强。学校科组可以结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在教材编写上有选择的收录有利于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先秦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大国崛起之路”、“秀美河山的绮丽风情”等进行多方面的引导熏陶,使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更轻松的接受“德育渗透”,更自然的受到影响。借助古人智慧,我有如下思考:
  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传统教育注重智育,无论教师还是父母都在智力开发、成绩提高上下足了功
  夫。随着两轮新课改的推进,教育界的思想正在逐渐转变,德育为先的观念正逐渐走进教育者的内心。所谓“心随意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开展的成效如何首先要看教师们是否意识到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在中国素质教育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在“盗车杀婴”等社会现实一次次向教育界发问的时候,“德育渗透”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对于教师而言,重视才有质量,重视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德育渗透”与“德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教育方式的内隐性。进入初中,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学生在心理上逐渐从依赖成人制订规范发展为有一定思考能力、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状态。这一阶段的学生较为排斥“说教式”、“灌输式”、“口号式”的德育教育。要让他们接受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需精心架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画卷,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过去观念的偏颇,感到某种价值观的说服力,才会将其自然接纳乃至内化为内心的道德力量。
  三、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德育渗透”讲究时机,对于教师而言,课堂及课外的观察非常重要。课外
  的观察会帮助教师确定“渗透”的需要以及内容,了解学生在道德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思考“德育渗透”方针;由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所以课堂的观察会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适时、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
  四、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网络信息、价值多元等,使德育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新媒体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网络依赖性较大的学生。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充斥着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历史与社会“德育渗透”也成为了教师们的一个课题。近几年不断有老师在网络上开辟博客,阐述观点、与学生沟通,这是一种新鲜有趣而又较为有效的“渗透方式”。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微博、QQ与学生进行实时、便捷的沟通。媒体常变常新,这也为历史与社会及其他学科教师提供了改变的契机。只要抓住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德育渗透”就会变得更加亲民,更为学生所接受。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不会被学生淘汰,才能追赶上学生快速前进的步伐。
  五、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几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想要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就要在课前设计环节多下功夫,即反复思考如何把内容讲的生动有趣、富有哲理、言辞精炼、情感丰沛。一堂好课,往往句句是精品。想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在课前反复琢磨、一再推敲、引经据典、历练语言。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话语则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品味人生、感悟社会。
  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如果仅仅着眼于书本知识的落实,远不能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活动、走进社区、走入社会,验证、强化、践行、传播道德观念,从而使“德育渗透”起到应有的社会效应。如七年级下册关于规则的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交通疏导义工组,通过劝导闯红灯等行为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以及改变现状的紧迫性;再如九年级在学习了政府决策机制的内容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政府组织的听证会,通过实践了解政府的民主运行机制,增强民主观念。
  参考文献:
  ①梁伯健编《学科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设计》,珠海出版社2010年版
  ②王定华主编《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调查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③刘军编《文化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0  “学前全纳教育”是一种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的教育模式,主张普通幼儿园应接纳包括残疾幼儿在内的所有儿童。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让所有的普通幼儿园都接纳残疾幼儿的做法既有其必要性,同时又有其艰巨性,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识。  (一)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学前全纳教育是全纳教育体系的
期刊
摘要:提出德、英、美、澳等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出我国应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0  注:2012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一、引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应用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
专利许可是技术交易市场常见的交易形式,同时也是技术转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是一个有效且重要的途径,目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中国2002-2012年专利许可数据,以中国31省区为研究单元,形成独有的面板数据,通过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内向专利许可和外向专利许可对企业后续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三个重要因素:(1)许可数量(2)许可种类(3)被许可专利的
武术散打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方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下,充分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在发展的几十年里也遇到了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二元社会”,进而被经济和劳动方式分化出了“留守农村人口”和“农村流动人口”随着这种分化的出现留守农村人口与日俱增而他们的体质状况更应该被
武术套路比赛是在1分20秒或4分钟以内(太极项目)的时间里,持续完成灵活多变,转折起伏,快慢相间的复杂及高难的技术动作组合.从比赛过程看,有许多因素影响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
摘要:新课改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是现今教学的新方向。要培养学生的主导地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学习兴趣;激发;素质;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才情的人才,中学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其职业认同是关乎教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因素。因而为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应该正视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不存历史偏见;关注幼儿教师职业情感,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幼教准入门槛,增强整体的专业素养。  关键字: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一、引言  幼儿教师是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边远农村小学。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语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很重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讨显得越来越重要,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让实践者参与研究,既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又注重了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策略,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探索适应本校发展的新路子,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方案;校本课程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0  课程改革与新课标实施在我校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