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项目化思维开发单元习作联结链——以三年级上册单元习作为例

来源 :四川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项目化思维开发单元习作联结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以三年级上册单元习作为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基于各习作单元的核心知识进行提炼和串联,以“蛋”为载体,使各单元习作内容紧密联结、构成情境,让学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英语影片涌入国内市场,字幕翻译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翻译学家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充分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感受,强调要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观影效果,对字幕翻译有一定指导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美剧Emily in Paris的字幕汉译为例,在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从词汇和句法的层面探讨字幕的汉译方法。
为支撑乌东德水电站人造洪峰生态调度方案制定,掌握刺激中华金沙鳅自然繁殖的生态水文指标和水温阈值,2017-2019年5-7月在金沙江下游巧家断面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分析中华金沙鳅卵苗径流量与同期水温、流量日上涨量、涨水持续时间等生态水文指标之间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乌东德水电站生态调度运行要求。结果表明:巧家江段中华金沙鳅产卵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产卵高峰期起始水温不低于19.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活动·探究"单元在语文课程单元体系中出现,是统编教材对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践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活动·探究",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方向引领非常明确——不再以简单的阅读教学为课堂主线,而是在课堂
期刊
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对于解决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带来的难题有效果。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为研究文本,历史核心概念教学是围绕历史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基本思路包括两个环节,“提取”与“发散”。“提取”是教师在单元主旨范围内,分析教材史实,了解教材逻辑体系,参考学术热点、社会时事,选取核心概念。“发散”是围绕历史核心概念列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新教材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对教学内
传统的知识点教学存在着知识碎片化、思维定式化、学习效果短期化等弊病,大概念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弊病,而且“结构”“联系”“迁移”的教学特征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形成网状结构认知,提供一个统筹兼顾、整体规划的场域,从而实现课堂的转型与育人模式的转变.
设计以大概念为中心的主题式单元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和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西湖的形成之谜”为单元主题,从构建层级概念体系、设计结构化课时情境、明确分层教学目标、分解课时学习任务等角度,探讨聚焦大概念的主题式单元教学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鼠伤寒沙门菌未知功能蛋白STM14_3199过表达菌株(WT_3199)和鼠伤寒沙门菌ATCC14028株(WT)各基因转录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究STM14_3199的功能提供方向。方法 PCR扩增STM14_3199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BAD24,电转化至WT中,获得STM14_3199过表达菌株WT_3199,将其与WT在相同的营养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制样后进行转
学位
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的融通与系统,让学生把之前学到的知识由零星散乱整理为系统有序;立足知识的结构视野,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搭建一个结构支架,以此来支撑语文庞大的知识体系;立足过程的结构方法,保障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与提升,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教师要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表达者和解决者。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要基于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着力进行单元作业的重构:研读教材,以单元视角统整;分析学情,尊重差异树自信;融合教法,定单元作业目标;层层递进,实施作业重构;分层评价,累加“学”“用”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