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理念在“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慧教育代表了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当前“英语视听”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尽早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视听”教学中。本研究结合“英语视听”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案例,研究分析相关成功做法,倡导响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智慧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教育;“英语视听”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5-0012-03
   Abstract: Smart education represents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ducation. Facing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current "English audiovisual" education, we should apply the concept of smart education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udiovisual"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resources sharing course "English audiovisual" as an example,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successful practice, and advocates fostering intelligent talent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deep learning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Keywords: smart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udiovisual";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一、概述
  智慧教育是通過深度嵌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提升教育领域的智慧化水平。韩国教育科技部(Park, Choi & Lee,2013)对智慧教育用SMART做了如下阐释,即S(自我导向,Self-directed)、M(通过兴趣激发学习动机,Motivated)、A(支持分层适应式教学,Adaptive)、R(丰富的免费教学资源,Resource-free)、和T(技术嵌入,Technology-embedded)[1]。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将智慧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重要高度。如:1997年马来西亚即率先推行“智慧学校实施计划”;新加坡自2006年以来建立了多所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智慧学校;澳大利亚与IBM合作设计了一个智慧的,多学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这个体制将中小学、高等院校和职后培训串成一体;韩国的智慧教育体制重点在于改革教育体制和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纽约的智慧学校项目强调将技术融于课堂;芬兰2011年开始的智慧教育项目旨在以学习者驱动模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阿联酋2012年开设的智慧学习项目旨在通过建立智慧课堂的模式在全国的学校中创建新的学习环境与文化[2]。由此可见,智慧教育的聚焦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智慧教育也是继数字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之后的教育领域第四次发展浪潮。
  二、高校“英语视听”教学发展现状
  当前高校英语视听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技能训练式教学,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学生也很难达到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自如地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这个目标。相当多的高校英语专业在英语视听方面安排的课程不尽合理,一般是在一二年级开设,每学期2课时,这样的课程量对于学生掌握视听技能来说远远不够。且一般可供选择的教材不多,内容较为枯燥单调,相对陈旧。教师在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相当多的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视听播放设备,在课堂上只是重复播放磁带、光盘,机械地对答案,没有课外背景知识点的讲解,没有太多网络视听语料的补充,也没有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进行互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这样的单纯知识输入效率很差,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而且,学生高中阶段因在不同的省份学习,有的省份甚至没有将听力纳入高考范围,所以学生在视听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同一课堂上,面对同样的学习材料,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首先失去学习的方向。有的学校也没有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课外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当前的英语视听教学中,我们急需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相当多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课程教学界的同仁们都已经意识到单纯技能式听力训练的缺陷,都在积极尝试新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如结合任务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的网络环境立体化教学模式[3]、内容型教学法[4]、多模态教学模式[5],佟秋华(2014)对比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视听说课与传统听力课的学习效果,经过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视听课学生在PPT 制作大赛、课程设计大赛、辩论和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的成绩明显好于传统听力课的学生,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明显更有优势[6]。
  智慧教育代表了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英语视听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尽早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视听”教育中,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协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逐步成长为智慧型人才。   三、智慧教育在“英语视听”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组在建设“英语视听”省级精品共享课程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秉持智慧教育理念,系统进行智慧教学设计,起到了较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一)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智慧教育理念不是传统的教师单向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对社会问题的深化认识的过程,主张批判地探索语言使用的条件以及语言使用的社会和文化目的,而不只是传授语言、文化和其他信息。在授课过程中,“英语视听”省级精品课程组不只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还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的纷繁复杂,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课程组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媒介,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因此,教学活动应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结合,赋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鼓励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批判性分析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二)改革教学内容,实现由知识本位到智慧发展
  现在高校的语言技能课程很多以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为目标,课程缺乏实质性内容,错失了拓宽知识面和培养文化素养的机会。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窄、思辨能力差等问题,为大力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能力,我校以有实质内容的课程替代单一的听力技能课程,增加课程体系的广博性和宽厚性。如《英语视听》I-VII就由有实质内容的课程《英语时事新闻(一)》、《英语时事新闻(二)》、《英语影视赏析》、《焦点与访谈(一)》、《焦点与访谈(二)》、《名人演讲赏析》、《听力与国际测试(一)》、《听力与国际测试(二)》替代,总共开设7个学期。内容型的课程设置相对于传统的英语听力开设4学期的课程设置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为适应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课程组以学生的主要兴趣点为基础,增加了大量与时代同步、具有启发性的视频内容,这些视频主要来自于VOA、BBC、ABC、CNN、REUTERS、CRI、CCTV-NEWS等最新最真实的语言材料,每周更新,力求使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材料获得现实世界的信息。同时课程组力求听力题材的多样化,包括野保、环保、食品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志愿活动、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无人驾驶技术等等。课程组依托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充分融合主题内容与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第二语言获取信息并发展语言技能,实现由初级认知水平向高级认知水平发展,从知识走向智慧。
  (三)結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习的创新性
  课程组建立了《英语视听》课程群学习资源网站,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及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另外,与教材配套的网站还提供了很多个性化的服务,如学习成绩可以实时统计,线上可以做学习笔记,与老师和同学实时讨论,学生随时随地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老师可以实现无纸化在线测试。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教师通过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实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题气氛,小组讨论、小组陈述、小组反馈、个人发言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任务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且延伸至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课后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协作完成任务活动。对于能体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发言、小组活动等,提高这些内容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通过参与式与合作式教学,真正实现了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
  (四)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智慧学习目标
  课程组教师布置学生准备新闻播报材料,学生在搜索与时俱进的英语时事新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信息检索与评判能力、概括与总结能力、学术活动表达能力等。如学生课外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拍摄一分钟单词视频,必须设计场景解释词汇,或者与时事新闻关联来解释词汇,或者通过与电影或电视剧的场景结合来解释词汇,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外国语学院还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创造有效的外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开展每周一次的校园英语角活动、英语文化节、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辩论赛等;组织并培训选手参与国家和省市各类型的英语视听说类比赛,近年我校选手多次在国家级或省级的英语辩论赛和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倡导组建各类英语社团,如英语协会、口语协会、校广播电台英文频道、演讲协会、英文辩论社等;定期举办外教系列讲座,浓厚校园的外语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了多维度、实践性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自主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组还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如我校外国语学院2016级学生成立制作组开发英文版游戏,撰写英文剧本,利用动作捕捉和声音录取的进阶器材带领同学们进行英文动画配音,该制作组与多个国外团体有合作,通过类似的创业项目,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智慧学习的目标。
  当然,课程组在应用智慧教育理念于英语视听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在选择新闻播报材料的时候,不能捕捉到与时俱进的会吸引大部分同学们兴趣的热点新闻;学生动手制作生动有趣且图文并茂的PPT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学生对新闻播报做点评时自己的观点相对较少,会仅仅局限于总结主要内容;有的学生拍摄的单词视频的台词会出现少量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或个别单词发音有误的问题;网络自主学习的课外作业也有少量同学未能及时完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课程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角色是做一个引导者,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与发言,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尤其要注视课外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让所有学生都参与,都动起来,都忙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成为有思想的英语专业人才。新时代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视听系列课程的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响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智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Park, JaeHyeong, Choi, JeongWon Lee, YoungJun. Analysis of Instruction Models in SMART Education.[DB/O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AD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Prague, Czech Republic,Jul 23-26,2013).4pp.http://www.eric.ed.gov/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562364
  [2]Zhi-Ting Zhu,Ming-Hua Yu, Peter Riezebos. A research framework of smart education[J/OL].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6)3:4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186%2Fs40561-016-0026-2.pdf.
  [3]邓颖玲.网络环境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25-27+31.
  [4]陈小川.内容型教学法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1):239-241.
  [5]胡永近,张德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多模态功能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13(05):20-25+44.
  [6]佟秋华.高校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课学生能动性实验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4(01):72-75.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提出运用创客教育构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路。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以创客课程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为研究起始点,探索将创客教育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有效设计模式。  关键词:创客教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158-03   Abstract: The art
期刊
摘 要: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与专业性。在生物技术专业以“新西兰兔”为实验材料进行“雌雄鉴别、标记、麻醉、肺水肿动物模型、采血和自由练习”六个方面综合性设计实验。在以往的实验方案中增加了肺水肿动物模型和自由练习板块。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认识兔肺水肿的造模原理、过程与症状,并让其用更少的动物取得更多的实操经验,开阔了学生的科研思路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并能在实验中如何贯彻实验动物福利。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及典型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地方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对许昌学院近年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总结理论精华,为解决地方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和指导。文章在许昌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优缺点等,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的理论依据
期刊
摘 要:《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医学科普较为薄弱的国情,提出基层医学科普必须由医学专业人员承担的观点。由于全科医生是扎根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因此将全科医学教育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医学科普意识和能力的全科医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科普;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 要:“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加快“新工科”建设,培养大批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因而成了当务之急。文章以汽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为例,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探索通过实施研究型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及完善考核方式,全面改造优化该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跨界整合能力,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核心课程提供一定的参
期刊
摘 要:专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必要环节,如何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仍在探索的路上。《酿酒工艺学》在教书育人的探索实践中,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把握课程思政的三个课堂、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反思的“三道关”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专业课肩负起“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立德树人;顶层设计;课堂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将成为未来高职院校教学的新形势。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将真实的场景用生动的方法进行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客运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课题组通过将微课融入情景式课堂教学,对传统的情景式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现将基于微课的情景式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高职院校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借鉴
期刊
摘 要:文章着重分析了产品设计学生在护养院参与式设计的教学过程,以探索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参与式的过程整合了问卷调研法、直接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图片与视频记录、脑力激荡法及开放式的讨论于护养院环境下产品的创新设计,并通过pugh概念决策矩阵选出最佳创意解决方案。希望借此特殊环境下以共同参与的方式启发产品设计教学的多元创意,激发学生设计创造力的同时亦可发掘产品设计的机会和限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国内工程教育的认证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部分行业类专业的认证却陷于一种匹配错位的尴尬局面。文章分析了针对民航业人才培养的国际航空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标准体系及认证流程,并将其与国内的工程认证进行对比,给出了二者的共性与差异,为具有航空类专业的专业认证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为这些专业的办学提供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的行业性专业的认证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国际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遗传学研究进入了从宏观遗传研究向微观遗传研究,从经典遗传学向分子遗传学模式的转变。新的研究领域需要新型生物学人才,新型人才也需要通过新型教育来培养。文章着重探讨在“一流学科”建设趋势下以西藏大学为例的民族院校对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两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初探。  关键词: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