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占据首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教给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务之急。
  關键词:阅读;提高;习惯
  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对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只看心情而定;部分学生会阅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籍,但阅读只为了对考试有用或对生活有用,与审美无关;还有少数学生完全不喜欢阅读,连“四大名著”的内容也不了解,他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在电视机或游戏机上,良好阅读习惯的缺失,让我们的“新课标”只成为一个美丽的肥皂泡,飘浮在若即若离的上空。
  老师们大力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但是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是,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其中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那些呢?
  一、喜欢阅读、经常阅读、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面临太多的诱惑——电视、电脑、游戏、网络让许多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们没有心思静下心来读书,面临这一教育难题,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入手。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无法代替的。尤其现在由于电脑、电视对图书资料的冲击格外大。很多的家长也下意识的以为,很多问题上网查询就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读书,做笔记了,殊不知这些观点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
  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思考。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如低年级的孩子读《狐假虎威》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有的孩子边读边思考,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这句话不对”。他认为森林里有大象、狮子,它们不一定吓得跑,因此,课文中“都”字用的不对。可见他在读书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
  学好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这是正确朗读的基本条件。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课外读物都要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更有利于现在和将来的日常交流。因此,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要夯实正确拼读音节的基础。学生能根据音节准确发音,连字成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敢读,敢说,乐读乐说,营造用普通话交流的和谐氛围。
  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轻重起伏、抑扬顿挫。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的读书有质和量的双重要求,质的要求是要正确地把握语音(准确洪亮)、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如果任学生乱读一气,或者只是嗓门高了就行了,那也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感,甚至不利于理解课文。坚持不懈地注重阅读的质量,久而久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自然的。
  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良好的语感绝对不是一日之功,可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语感,无论是阅读写作,日常的口语表达等诸方面都会有质的飞跃。
  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以采用“圈点勾画法”和“批语法”,前一种方法即一边读书,一边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你自己来掌握。而后者是指阅读中,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
  在阅览室读书或者借别人的书阅读时,可以采用“提要式”,“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多人体验、总结出来的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方法。
  四、养成默读的好习惯
  生活中人们阅读的常见形式就是默读。很少见过有人在公共场所捧一本书高声朗读。图书馆阅览室还专门要求不出声音地读书。况且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思考。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专心的默读十分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所谓的“一目十行”“一目了然”都是就默读而言的。
  总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便成为愉悦自己身心的快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得到个人体验才会日益丰富起来,并逐渐形成自己对书中人物或情节的独特的看法,个人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减负”口号几乎年年在喊,但学生的负担就是减不下来。学生学习苦,一线教师教书也比较辛苦。这就涉及了一个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这也是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认真程度,学生的努力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接受并牢固确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努力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及行动策略,并积
摘 要:小学体育通过体育品德的提升及运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及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是孩子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其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借助体育游戏让学生在乐中练、玩中学,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培养  一、小学体育游戏应用的意义  (一)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新思路、新任务、新标准、新规矩,组织部门
摘 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有效唤醒学生的发展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深入探索,针对新课改内容,提出改变自己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改;激活学习  尽管新课改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容仍旧存在思想僵化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本文针对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学为研究对象,从而探索出能够真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为新课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基础学科,但是数学中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时,要秉持着全面看问题的大局观念,认识到数学各个方面是相通的,并且将这样的意识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
目的:建立小鼠条件反射的动物模型,采用电生理实验方法,研究条件反射建立后,小鼠桶状皮层(BarrelCortex)锥体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神经元群集发放动作电位编码能力的变化及细胞学机制。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但是从长期的教学来看,作文成了教学时的瓶颈,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有写作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