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摄影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o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摄影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手段或工具,应用于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有助于将药用植物的显微、形态与分类三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科学摄影;药用植物学;教学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具有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在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见习三个部分,涵盖的教学内容有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因此,在药用植物学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对药用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后含物等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科学摄影指的是在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领域应用的摄影总称,有时也称科技摄影或科研摄影[1]。笔者在将“科学摄影”一词引入到中药研究领域后[2],一直利用科学摄影对药用植物的器官、组织等形态特征进行拍摄与记录工作,大量的结果显示拍摄的图像清晰度高、色彩真实、细节详实,能客观全面地展示药用植物的器官、组织等形态特征,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科学摄影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人类获取的外部信息大约有75%来自视觉[3]。研究显示,人类在识别同一事物时,采用语言描述需要2.8 s,而使用图片仅需要0.9 s,两者相差3倍之多[4]。因此,在药用植物理论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快速、全面、直观、形象地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避免大量文字描述带来的枯燥乏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展示大量药用植物图片,甚至包括药用植物的微形态特征图片。孢子囊群的形状、孢子囊群盖的有无以及孢子囊群盖的形状是蕨类植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蕨类植物门时,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孢子囊群、孢子囊群盖等特征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蕨类植物特征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蕨类植物的兴趣。图1为笔者通过科学摄影拍摄的芒萁、金毛狗、华南毛蕨、肾蕨等孢子囊群的特征图。
  此外,利用科學摄影对药用植物进行客观拍摄与记录,制作一套从植物整体特征到植物器官、组织等微形态特征的图鉴,并灵活运用到整个药用植物教学中,进而将药用植物的显微、形态与分类三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马炜梁主编的《中国植物精细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二、科学摄影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药用植物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鉴定等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鉴别药用植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素养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实验材料只能选取特定时间和区域所能采集到的新鲜材料。通过科学摄影获得的植物组织、器官等形态特征图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法与模式。如智能手机的快速拍照、文件传输、分享图片等功能,可用于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笔者在药用植物实验教学中常使用手机向学生演示科学摄影中目镜后投影法来拍摄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该方法获得的图片有助于学生课后对实验课内容的巩固学习。
  三、科学摄影在野外见习中的应用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延续和深入。通过野外实习,可使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实践经验和技能,通过实际的采集、解剖和观察,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使课堂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使学生学习到野外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畏艰苦的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野外教学需要每名学生至少识别200种药用植物。由于见习时间短、需要记忆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师生比例低(我校为1:20—25)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同学们只能通过机械记忆达到认药的要求,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学生们往往难以独立完成鉴定任务。因此,在野外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药用植物图片,包括野外植株形态照片、植物辨识特征照片等,然后在图片中添加所属科名与种名,做成WORD文件,最后上传至微信群中,教师可通过浏览学生上传的文件来检查学生鉴别植物的情况,其他学生也可对文件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药用植物鉴别特征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科学摄影科作为一种科研手段或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利用手机、照相机等相关设备拍摄并记录药用植物组织、器官、植株等特征图片用于药用植物学课堂教学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1]张婷.旁生之花:科学摄影的艺术[J].装饰,2007(11):70-72.
  [2]周良云,咸庆飞,纪瑞锋,等.科学摄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草药,2018(23):5683-5690.
  [3]宰小涛,赵宇明.基于SIFT特征描述子的立体匹配算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7(24):285-287.
  [4]刘咏松.将仿真植物标本植入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26.
其他文献
简单介绍了弧矢聚集单然仪的分光原理及结构原理,分析了同步辐射弧矢聚集双晶单色器实际转理想转轴△S及晶面与导轨的理想夹角△α对出射光高度的影响,并对弧矢聚焦晶体压弯半
本报讯 12月5日-6日,市旅游局主动对接滨海湾新区总体规划,开展了打造虎门“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文化旅游品牌调研、专家咨询活动。$$据悉,市旅游局邀请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
报纸
空间遥感相机所处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 ,相机的焦平面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偏移 ,为保证相机的成像质量 ,需将变化的焦平面加以校正 ,因此设计一套借助精密滚珠导轨、凸轮导向机构实现调焦的调整机构。本文从保证空间遥感相机成像质量的角度出发 ,介绍了调焦机构的方案选取原则 ,阐述了调焦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调焦机构的运动转化原理 ,给出了提高调焦机构安全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 ,并对该调焦机
利用CCD传感器对工件进行测量是非接触测量领域的常用方法,但受到CCD橡元特征尺寸的限制,测量精度往往只能达到微米级,限制了该系统在非接触测量方面的更广泛应用。本文从算法角
在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在不断的创新,为人们的工作与学习奠定了基础,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办公室办公中计算机办公软件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
本研究以小麦制粉过程中的各系统粉为原料,研究各粉路小麦粉水分状态分布与品质特性的关系。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小麦粉的水分状态分布情况,并与其品质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已衍生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方法,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实效的重要路径。基于慕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就该
以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重点结合学生的素养提升与能力培养、创新训练与创业孵化、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等教育教学环节,积极开展"双创"教育、"RBG交
本文针对传统的基于人类视觉系统(HSV)特性的空间域与变换域结合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自适应盲水印新算法。通过利用图像的局部纹理特性产生伪随机码与水印序列组成扩频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四个回归”完整诠释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规律和发展方向。如何有效贯彻“四个回归”教育理念,将“四个回归”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