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书店看书被撵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
  近日,在呼伦贝尔的一家新华书店,一位家长与店员发生争执,起因是一名10岁孩子因看书未买被撵出书店。在网上流传的视频当中,店员说:这是新华书店,不是你看书的地方,是卖书的地方,不买书就得出去。一时间“该不该在书店看书”成为热门话题。
  述评
  大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呈两极分化的状态。有人认为,新华书店毕竟是以卖书为主,光看不买,书翻多了变旧不好卖,影响书店营业;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打击孩子热爱阅读的积极性,甚至对孩子是一种歧视,冷漠地把一个十岁的爱读书爱学习的孩子拒之门外不合情理。
  这件事如果从书店方来说,本质上其实并无大错。《中国青年报》对此事件刊文《少年书店看书被赶算歧视吗》指出:“如果店员明知少年是来买书的,就是要赶他走不愿卖给他,那就算歧视,因为他自己也要付出代价。但是,如果店员断定拿书坐地上看的孩子不是来买书的,那么店员赶他走就只是一种自利选择罢了。”
  但是新华书店的店员好歹也是属于文化工作者,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显得太过粗暴,而且对象是一个10岁的孩子,这违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也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友善”相悖。
  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确实生存不易,读者实体店看书选书却在网上购买的情况非常普遍。但这种由社会发展造成的困境不能由此而迁怒于读者,相反应该在困境中求新求变,抓住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机遇,保护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改变创新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这一事件本来是件小事,但是由于当事双方各不相让,小事变大,大事变成笑话,双方都没有讨到好处,得不偿失。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与人的相处,夫妻、兄弟、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不论何种形态的人际关系,都贵在一个“宽容”,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让他三尺有何妨”?
其他文献
南京市一对母子在乘坐地铁时,孩子因身体不适在车厢内吐了一地,母亲立即用纸巾将车厢清理干净,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众人点赞,认为这位母亲给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该家长注重公共文明、注重日常小节的举动,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但众人过分热情的点赞也让一部分人担心:这种泛滥而廉价的“谬赏主义”会拉低社会的道德底线。  【运用点睛】这是一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材料,材料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
期刊
现在的孩子,从两三岁起就可以上各种各样的学校。可是在古代中国,大多数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进学校学习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学校。其实,中国远在夏朝,就已经有了正式的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殷商时期易名为“庠”,至周则为“序”。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中的“庠序”说的就是这个。夏、商、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由官府掌控,是只有贵族及其子弟才能享受的
期刊
据《钱江晚报》报道,前不久,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本校2015年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巧的是,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也在最近公布了美国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国内各高校的榜单书目五花八门,借阅次数的统计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本书的出镜率极高,那就是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
期刊
乔木生云气[2]。访中兴、英雄陈迹[3],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4],梦断神州故里[5]。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6],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7]。后不如今今非昔[8],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释】  [1]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宣城人。宋宁宗嘉定
期刊
昔伊尹之兴土工也;强脊者使之负土,眇[1]者使之推,伛[2]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管仲曰:“升降揖让[3],进退闲习[4],臣不如阴朋,请立以为大行;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5],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6]折中[7],不杀不辜,不诬[8]不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
期刊
大师向来看重行动,瞧不起畏缩,但是他也总是强调人们应该采取“明智”的行动。弟子问大师,他所说的“明智”指的是什么,是否就是“好意”。  “不是。”大师回答,“比如说,一只猴子看到河里的一条鱼正在漩涡里挣扎,就把这条鱼从水里捞出来放在岸上,这也是猴子的好意,但是对鱼有什么好处?”  宁 静  时常会有一些大吵大嚷的游客来观光,扰乱修道院的宁静。这让弟子们心烦意乱,但是大师没有,噪音对于大师来说似乎和
期刊
他把行李轻轻地放在门后,门缝里透着一丝隐隐的亮。北京的冬天有令人惬意的阳光,却温暖不了这一间狭小阴暗的地下室。他长长地叹一口气。想起在故乡县城踏上列车时的豪情满志,他禁不住苦笑了一下,哪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没有一番“开天辟地”的向往?  他在一家餐厅打工,挣微薄的薪水补贴越来越瘪的口袋。他每天翻着一堆报纸,从夹缝里寻找财富、事业,这是他北上最渴望的目标,现在却像极了绳索和圈套。  他坐在床沿上,想
期刊
无所谓这个词意味着对某种特定的事物不在乎,原因不外乎是认为执着于这种事物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从而产生倦怠与麻木。萨特的一生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却说: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但又让我认识到这没多大意思。这便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人的选择各有不同,有人对精神信仰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左右逢源而毫无罪恶感,汲汲于名利无法自拔;有人对浮华名利抱无所谓的态度,注重精神的丰盈,将自己的生命释放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但是
期刊
事件  1月14日,江苏泰兴市某中学一位教师在监考时猝死。17日,一篇名为《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称,泰兴市某中学学生目睹监考老师挣扎呻吟猝死后仍平静地做题而不救助,认为“学生冷血无知”,“教育制度把学生训练成了缺乏基本常识和生活技能的做题机器”。然而,据记者反复核实,基本事实是:当日,泰兴济川中学一名吴姓女教师在监考过程
期刊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月21日,粉丝高达5.9万的知乎平台上大V童瑶遭网友“扒皮”,被质疑上演双簧苦情戏骗取粉丝捐款15万元,警方已介入。事情起源于2015年5月知乎上一篇名为《长期被疾病折磨,结束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吗》的提问帖。题主ck小小在帖子中称,自己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2岁的女大学生,因小时候错过了治疗,病情一直靠药物维持。父母决定用所有积蓄来为她做次手术,没想到手术却失败了。希望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