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立足于美国黑人女性的历史、经验和语境,通过对男性/女性、白人/黑人、异性恋/同性恋等二元对立模式的解构,对人类知识结构和社会体系中的偏颇进行批判和改良,以政治性解决方案——妇女主义勾勒出重建人类伊甸园的路线图,强调重建理性的思维、哲学、文化和社会体制以实现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全面升华才是人类的理性选项,充分彰显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当的指导性和借鉴性。
  关键词:《紫色》 二元对立 解构 后现代女性主义 理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后现代女性主义将后现代理论导入女性主义批判,从质疑本质主义和关注妇女的生存发展出发,批判逻各斯中心和菲勒斯中心话语体系下的权力、地位、文化和思维,整合并反思西方女性诗学,指出应以多元的、局部的社会认同和建构取代宏大叙事理论和单一教条的“女性气质”,把性别当作众多概念之一,同时关注国家、阶级、种族、民族等其它相关问题。
   艾丽丝·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深受后现代女性主义大潮的洗礼和浸染,其文学作品不仅关注黑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家园,而且探讨其他肤色、种族和地区人民,尤其是在苦难和压迫中挣扎的人们的生存境遇,始终在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斗。她的代表作《紫色》立足于美国黑人女性的历史、经验和语境,通过描述黑人少女茜丽受绝对支配的“第二性”和“他者”经历,鼓励茜丽从性意识的觉醒升华成言行务实、思想涅 的真正完整的“人”,努力还原女性存在与话语并超越本质主义,强调通过两性的关爱互济,重建理性的思维、哲学、文化和社会体制以实现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全面升华才是人类的理性选项,充分彰显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想。
   二 《紫色》对二元结构的解构与颠覆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核心特点之一就是借鉴解构主义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权威并批判费勒斯中心主义,解构男权传统独断、绝对的普适主义、文化哲学和学术思维,彻底颠覆男性和女性的主客体关系,要求“以女人的名义说话”,所以《紫色》对男性/女性、白人/黑人、异性恋/同性恋等二元对立模式发起了强力挑战,希望通过揭示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寻求价值中立与个性平等,来卫护人性的独立与和谐。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为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做了完美注脚,“那白人把包袱扔下,叫黑人拣了,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做,但是他并不背着走,他递给他家里的女人。就我理解的来看,那黑女人是这世界的骡子。”《紫色》讲述了一个“标准”的20世纪美国南部乡村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嬗变过程。书中的茜丽从14岁就沦为继父的女仆和性奴,她生的两个孩子也被强行带走,未能给予母爱;嫁给X先生后遭受的戕害更是有增无减。而面对这一切痛苦和猥琐,茜丽只能默默接受、习以为常,她只能通过给上帝写信描述身心的痛楚。这种“身体写作”的现代女性文学手法响应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的“描写躯体”的口号,激励女性超脱世俗,弘扬女性的想象力,以描写女性鲜活的自我体验与生命感对男权话语及暴虐进行解构与颠覆,进而表达女性心声与诉求,探索女性的生存与命运。《紫色》中的信没有时间和地址,继父与X先生也无名无姓,而茜丽“是棵树”,只在小说开始还知道身体的“痛”,哀大莫过于心死,男性凌辱使她身心麻木,彻底沦为男性掌控中的玩物与附属品,也使她对男性乃至两性生活模式畏而远之。在此《紫色》借用福柯“正常化”、“标准化”和“身体”的概念说明女性是如何生活在逻各斯中心的重压下,任何话语和逻辑都为禁制、规范和奴役女性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X先生的情人莎格教茜丽学会欣赏自己的身体,尊重和关爱她的人格和生活,这唤醒了茜丽的性意识以及对新生的渴求,也使两人产生了同性爱情倾向,这种同性爱情既是对男性狂妄无耻的异性恋霸权的抗议与颠覆,也是女性被迫寻求慰藉、找寻失落的“主体”的理性选择,是维系女性生命的灵魂与尊严的无奈之举,是对异性恋的良性补充,而绝不是标新立异、刻意炒作的嬉皮士体验。最后,《紫色》通过茜丽自立创办公司、重新建构自我意识这些当代人们耳熟能详的可行性实践来解构男权中心文化,因为男性/女性、异性恋/同性恋二元对抗的思维模式严重缺乏认同和关怀,“是一种分离和支配的关系,它镌刻于文化当中,并以极端排斥、疏离和对立为主要特征”,明显有悖于源于西方启蒙时期的“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权观衍生的女性主义,既然知识和权力为男性独享,而女性的身体和精神被男性霸权强行忘却并边缘化、客体化。那么,人类社会如何实现正常、理性、关爱、平等与和谐?
   后现代女性主义注重在差异基础上实现平等,包括“男女之间由知识、权力、霸权话语而造成的差异性”和“不同地域、文化、种族、阶级、性倾向等导致的女性之间的差异性”,呼吁不同地区、肤色、种族、民族的妇女积极投身于世界女性解放事业。所以,《紫色》对白人/黑人的二元对立结构无情批判,借此宣传多元化和去中心化,架构求同存异、认同关怀的人类文化,以保持妇女运动的动力。茜丽的大儿媳索菲娅在街头公然反抗白人市长夫妇的种族亵渎而被捕入狱14年,出狱后被逼抛家别子给市长当家庭女佣。健硕高傲的索菲娅能用拳头打败丈夫、掌管家庭,但被白人折磨得脚跛眼瞎,只能违心地惟命是从,“每日他们要我做事的时候,茜丽小姐,我就像你那样办。我马上跳起来,照他们说的去办。”而斯贵克为救索菲娅到狱中求情,却被白人监狱长当场强奸,由此黑人妇女被视为自然生物的降格化被揭露得淋漓尽致。正是白人/黑人的二元专制使得极个别黑人妇女即使能冲破传统妇女的家庭樊篱,也只得无条件匍匐在白人的社会淫威下,这也说明欧美白人中产阶级女性和黑人女性之间存在的极大差异,使得前者的经验和认知是不足以简单的泛泛推广就能帮后者解构性别和种族霸权,实现类似的平等,显然,其他肤色与种族的女性要实现身心的救赎,必须付出更多,克服更多的压力和阻碍。
   《紫色》开放型的后现代女性视野,巧妙地借用茜丽的妹妹耐蒂传教的非洲奥林卡村作为白人中心霸权的缩影。在那儿,英国白人无法无天,滥杀茜丽的生父,肆意将奥林卡村夷为种植园,可见种族对立是为恶世界的问题,白人在黑人国家都能随心所欲,就更不用说在白人至上的美国了。因此,只要世界各个角落的白人/黑人的二元对立模式不改变,种族鸿沟就无法填平,黑人将继续被白人社会视为边缘的异己加以打压和抹煞,远离话语权和行动主权。因此,《紫色》对二元对立结构的解构与颠覆,从根本上彰显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要求重构人类上层建筑的诉求和理想,对人类认知的全面性和细致性作出了有益的学术探索。
   三 《紫色》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想的路线图
   《紫色》对男性/女性、白人/黑人、异性恋/同性恋等二元对立结构的解构与颠覆是为了铺垫沃克的政治性解决方案——妇女主义,即“献身于实现所有人民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整的主义。”妇女主义承载着《紫色》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想,它不同于那些将男性看作单纯压迫女性的敌人,一味叫嚷“否定”“解构”“颠覆”的激进甚至极端的女权思想,它倡导“女性容他”“和则共生”,赞扬两性在差异基础上的认同与平等,并勾勒出重建人类伊甸园的路线图,即黑人女性要像茜丽和莎格一样先建立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女性联盟,建立女性的社会性别,促使男性全方位地重新审视并定位两性关系,意识到两性应是友伴和同盟,从而颠覆黑人内部的男性/女性对立的菲勒斯暴政,再以此为立足点组成黑人同盟,采取类似的批评策略和工作态度,团结并促进白人培养全新的以融合白人/黑人差异为基础的思维和行动模式,这是真正的多赢模式。由于意识到性别、种族、地区的差异无法实行统一的标准,所以妇女主义不单纯以女性进入男性传统领域来衡量女性解放,而是把男女平等处理成以个体差异为基础的平等,让两性选择各自现实的、多样的社会角色,从而具有可操作性。
   《紫色》将两性的传统特权和经验换位了,在后现代颠覆中使黑人妇女看到了理想的曙光。如耐蒂不堪受辱,奋起反抗X先生,并毅然离家出走到非洲,加入了传教士的队伍。X先生喜欢在厨房大干一把,那就让他随性而为吧。他对莎格毕恭毕敬,是因为她唱歌赚钱;茜丽离开他干起了裁缝,并在继承亲父的遗产后变成了公司老板,也使X先生对她礼遇有加了,至此,她可以去野外欣赏浩瀚无边的紫色,体验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在信中整理经验、关注自我,并规划理想与未来。
   沃克信奉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主义,反对暴力独裁,因为暴力导致男性/女性、白人/黑人两败俱伤,茜丽、索菲娅都一度家破人散,所以《紫色》先破后立,茜丽和索菲娅倾心交谈后化解了误会,莎格促成茜丽的自我觉醒和重生,新生的茜丽说服索菲娅照顾斯贵克的孩子,摆脱家庭羁绊的斯贵克出门做活,完成自立。就这样,《紫色》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路线图指引黑人妇女们“共缝一条被子”,既通过妇女同盟“破”了男性传统的偏见和恶习,又通过对话和沟通“立”了正常和谐的两性关系和种族关系,终于茜丽觉得:“X先生开始变成我能和他谈话的人了”“他好像是唯一能了解我的人”。X先生也对茜丽说:“我花了好长时间才认识到,你是这么好的伙伴。”同时,多年的和睦交流使得市长母女都反省到给索菲娅带来的灾难,她们也有望投身反男性/女性、白人/黑人对立的潮流中。这些都证明,沃克用“紫色”来命名小说,并在小说中用详实的政治性路线图烘托出后现代女性主义理想,可谓立意深远。紫色可由粉红色和蓝色合而成,在西方文化中,粉红色代表女性,蓝色代表男性,二者合成紫色则暗示理想的“人”应是两性二元合一的完整化,绝不是哪一种或几种二元对立化,“女性只有与家庭、爱和工作达成新的和解,男女共同参与的解放才是妇女的解放”。紫色代表的高贵和胜利,则暗示理想的人的解放是基于尊重个体差异、平等融合、互惠双赢的原则建立的联盟,这也说明《紫色》中的在美国独立日的茜丽全家大团圆是理想实现的象征,作者是用心良苦的。
   四 《紫色》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想的意义
   《紫色》的工作思路是揭示矛盾、解决问题,破立结合,通过对男性/女性、白人/黑人、异性恋/同性恋等二元对立模式的解构与颠覆,对男人、女人、黑人、白人、种族等概念进行反思及重构,对知识结构和社会体系中的偏颇进行批判和改良,以政治性解决方案——妇女主义勾勒出重建人类伊甸园的路线图。阐明了在本质上解放女性,充分整合两性资源以实现全人类价值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想。从妇女解放运动的现实进程来看,这种路线图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成功的印证,今天这种理想在很多女性的家庭、工作和生活方面都正在相当程度上实现,各大洲、各国、各肤色和各种族的女性意识和地位都得到了普遍提高,这些绝不是来自男性的良心发现或慷慨赏赐,而是在很多方面人们的思路和实践与《紫色》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想路线图不谋而合的结果,因此它对当代的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当的指导性和借鉴性,在社会层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操作意义。相信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理想的“紫色”之花终将绽放于更多人的思想与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张岩冰编:《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美]艾丽丝·沃克,杨仁敬译:《紫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1987年版。
   [3] [澳]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4] 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 [美]贝蒂·弗里丹,邵文实等译:《非常女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王镇,男,1975—,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女性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 X 线和胃窥镜技术的改进,早期胃癌的发现逐渐增多,病理研究随之有了迅速的进展。本文就其组织发生,形态特点及有关临床上的某些问题作一综述,期望有助于早期诊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8世纪末英国中产阶级生活背景为素材,描写了当时发生在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因傲慢与偏见而产生的曲折的
报道10例术后复发性肝癌作第二次手术,除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2个月死亡外,余8例均继续生存,最长者距第二次术后已2年。并对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手术方式和临床价值进行了
俄罗斯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名词,即“多余人”的形象,以普希金的一系列作品为代表,“多余人”是一代俄国青年的真实精神写照。本文从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与俄罗
纵隔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常常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复杂性。我院外科自1960~1979共收治纵隔肿瘤51例,良性瘤占88%,恶性瘤为12%。本组的良性瘤中有2例组织学
“随时随地传信息”是诺基亚经典广告语,可见方便是多么的重要。游山玩水是从春暖花开一直到秋叶飘零都在进行的热门活动,春游的、秋游的、避暑的,近半年时间都可以在户外活
华丽、优雅、慵懒、高贵,你的顶上风情是否还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单一风格呢?想不想给你自己还有身边的爱人都来一点小小的惊喜,打破平淡格局呢?今年初夏,原本平静的爱情海将遇
本文以美籍华裔画家杨志成的图画书作品《狼婆婆》为中心,探讨了民间故事“狼外婆”乃至童话这种民间文学形式在异质文化环境中的“中断”与“绵延”。分析了迫使原有的中国
奥尔巴赫在《模仿: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一书中就荷马史诗和《旧约》叙事风格的比较,向来为人称道。奥尔巴赫的结论是荷马叙事面面俱到,不留悬念,然《旧约》的超越性特征,
由于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因血白细胞的下降而被迫中止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寻找提升血白细胞的有效药物以保证肿瘤化疗的按计划进行,是当前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