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信息稳定机制思考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i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媒介对“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稳定的四个维度即内容、流量、结构、时效来考察此次事件中媒体报道的信息不稳定表现,结合香农的信息论观点,对信息量、信息价值、信息价值比重等核心指标进行考量,在案例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为维持信息稳定媒介可以从保证信息价值量、树立以公信力为核心的竞争力、保持在媒介生态中的活跃形象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以构建社会稳定为目标,进行有效传播。
  【关键词】信息稳定 信息流 媒介生态 有效传播
  约翰·希利·布朗在他的著作《信息的社会层面》的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似乎是个奇特的物质年代……严重的信息短缺对工作、教育、研究、创新以及做出经济决策构成了威胁。然而尽管欢呼之声不断,不过对许多人来说,饥饿已迅速转化为消化不良。……然而数以兆亿计的第一手信息似乎仍然很吸引人。”①最后它提出了一个疑问“更多些就能更好些吗?”②这无疑是在抛出一个观点: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必须审视自己所处的媒介环境,它是和谐稳定的吗?它是合理有序的吗?
  “马航失联事件”(以下简称“马航”事件)发生后,信息流从不同媒体井喷式地涌向受众,再一次显示了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流的巨大冲击效应,那么基于信息稳定视角来审视,这次事件的报道还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从以往已经研究过的关于信息稳定的成果出发,以突发事件作为研究视角,探析信息稳定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
  一、“马航”事件中信息不稳定的表现
  所谓信息稳定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其内容、流量和结构必须同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实际上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其内容必须真实、流量必须适中、结构必须合理。③同时,准确地把握信息时机,对于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持同样意义重大。针对信息稳定的各项要素分析,“马航”事件中的信息不稳定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内容失真,可信度降低
  在事件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所看到的消息一条接一条被证实为假新闻,受众的关注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渴望获取信息到“信息厌倦”,这个过程中对媒体报道的信息的信任度在不断降低。例如8日14:27分,央视网消息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消息,越南海军第五军区政治处主任窦凯还大校称,飞机坠落在坚持省土主岛153海里处,是越南马来领海交界处。越南救援队已出发。”随即当日16:04分中新网发消息称“据路透社报道,越南海军上将Ngo Van Phat 8日否认了此前越南媒体关于其说过的‘飞机已经坠毁’的消息。”④
  2、流量超出合理范围
  此次事件发生后的数天之内,各媒体都马不停蹄地开始信息的发布,受众所接触到的信息很多时候是多侧面、宽范围的,“实时播报”式的消息接踵而至。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以其快捷的人际传播迅速在人际圈范围内造成声势,影响事件的信息发布进程。这些信息超出应有的合理范围。不同的传播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这次事件的“实时播报”之中。在过量信息的冲击之下,信息的超量可能给受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恐慌和不安。同时,信息的超量传播,所引发的受众对信息内容的冷漠感和逆反心理,同样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威胁。⑤
  3、信息结构混杂,难以整合
  从事件发生开始,受众就普遍感觉到自己陷入了茫茫信息大海,受众的心态是随着媒体传播的结构混杂的信息逐渐深陷其中的。
  这里的信息结构混杂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非理性成分过多。此次报道中有许多感性的、非理性的信息覆盖于各媒体,更有传播过程中出现语言暴力的现象,各媒体间也出现相互调侃、争执的情况。
  (2)语言逻辑混乱。在事件后的媒体信息传播中,出现了大量的常识性错误,更有出现前后不一致、解释自相矛盾的现象。在国内多家媒体指出CNN报道失联客机已坠毁后,迅速就有媒体在发布的微博后写致歉:“刚才我们错误发布了CNN确认飞机坠落的消息,经查证CNN网站,未有最后确认的消息。微博已删,在此之前并祈祷。”这条微博发出后,之前信息有误的微博被删除。
  (3)外媒信息占优势。“马航”事件过去后的一周,国内媒体集体失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正如前文所引用的CNN信息来源,我国许多媒体无疑充当了外媒在中国传播的“传话筒”。针对有媒体记者陈述北京丽都饭店记者拥挤现象,使之成为“无谓的‘本报在现场’之外,是各家媒体互相转抄,或者大量转达微博、微信信息,导致二手资讯泛滥,本该辟谣者造谣传谣”。⑥
  4、信息传播由“第一时间”取代“有效传播”
  虽然新闻的基本规律要求我们注重时新性,但不是信息传递得越快越好,还需要考虑传的是什么,它能给受众、相关群体组织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
  二、“马航”事件中的信息不稳定现象分析
  1、信息稳定需要信息价值作为支撑
  1948年香农将通讯的数学理論引入信息研究,并用量化的标准给出了信息量的计算方法。笔者基于信息熵与信息价值的关系探讨“马航”事件中信息传播的信息价值大小。信息的不确定性越大就需要更多的信息去完善、使之明了。此次事件的信息传播中有大量非事实性信息,这样,就增加了信息的不确定因素,信息的价值就会降低甚至没有价值,从而影响了信息稳定,可以看出信息价值是支撑信息稳定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消除不确定性的时候,信息应该发挥其功能,事实信息越可靠、发生概率越高,这种信息才有公信力,保持信息稳定。
  2、媒体竞争要以信息价值为核心竞争力
  “马航”事件中媒体间的竞争体现得十分突出,媒体都希望在事件发生后迅速拿到“一手资料”并加以报道。而这样就会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有不尊重事实、价值判断失误、大量重复的信息出现。所以才会出现受众所调侃的“早上传播谣言,下午再来辟谣”的现象。很多媒体并没有将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和贴近事实的逻辑分析,而是直接将这些零碎的信息发布,这样就出现了出自同一家媒体的信息,前后有相当大的矛盾。   媒体间的竞争可能更多是要考虑信息的价值,以提高公众对其的重视度和依赖度。媒体人常说要树立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塑造更多的是一个渐进的、层层深入的过程。它是一个有序的逻辑链条,是该媒体对公众的潜移默化长久的认知所带来的。
  三、突发事件中媒体如何进行“有效传播”
  “马航”事件中,我国一些媒体的失语行为导致了信息不稳定的现象出现。笔者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相关思考。
  1、提高信息价值量
  媒体需要思考到底是不是信息量越大越好,报道越早越好,在受众眼前出现频率越高越好。笔者认为,必须考虑有价值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因为只有坚持价值质量的评判标准,才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准,使信息报道质量和水平得以提高。劳伦兹在《文明人的八大危机》一书中,将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信息泛滥认定为人类面临的八大危机之一。它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正如约翰·希利·布朗的疑问,量能代表幸福吗?它是“正能量”吗?要维持信息稳定,必须控制流量的入径和出径,将传播渠道加以有效考量,到底哪些是可以过滤的,需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进行正确判断以保证信息的价值,促进信息稳定。
  2、规范职业行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的信息获知范围大幅度提高,媒体的识别度却在不断降低。“马航”事件充分体现了一些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要想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还原事实本身,可能还并不是某家媒体可以实现的,这时候就要“敢不为”——对于无法通过合理手段解释清楚的信息,可以选择延缓报道甚至选择放弃报道。但是同时媒体还有“可以为”的机会,还有许多我们需要了解的事件信息,它们是理性的、系统的,如飞机失事已拥有的国際案例分析,南太平洋的地形地貌、气候、人文等环境问题,马来西亚的国家政体、该国处理应急事件的机制,赴马旅游的注意事项等等。
  3、以构建社会稳定为目标进行“有效传播”
  “一个人与人之间、及其与机器之间以及社会作为时间事件序列的通信理论,序列自身虽然具有某种偶然性,但它总是力图按照各自不同目的来调节各个组成部分以遏制秩序紊乱的自然倾向。”⑦信息稳定可以促进信息社会中的诸要素有序、合理运行,以促进社会稳定。若媒体将构建社会稳定为目标,肩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将信息的流动状况作为自身行为的重要考量指标,那么就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这些所谓有助于“正能量”传播的信息稳定因素,是我国社会构建属于自身的良性互动机制的“有效传播”方式之一。□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息稳定视角下的政府、媒体、民众良性互动传播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1BXW020】
  参考文献
  ①②约翰·希利·布朗、保罗·杜奎德 著,王铁生、葛立成 译:《信息的社会层面》[M].商务印书馆,2003
  ③邱新有,《信息稳定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5)
  ④http://www.gywb.cn/content/
  2014-03/08/content_454896_all.htm
  ⑤邱新有、黎莉,《信息传播影响社会秩序的四维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5)
  ⑥徐静,《与真相“失联”的背后——拨开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信息传播迷雾》[J].《新闻爱好者》,2014(4)
  ⑦维纳著,陈步译:《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高旭阳,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邱新有,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传播大学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媒体形式越来越多、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有效传播校园文化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传播整合”的观点。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传播 整合传播  校园文化是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建设校园文化
本文以一例因转学到新学校,同学关系不好而产生情绪困扰的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咨询过程为个案,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融洽的咨询关系,在和来访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方向,我们也连续作出了许多的报道和分析。无论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等等,
本会第三次年会於八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北平与中国科学社等六学会联合举行十六日报到本会会员参加者计有刘汉等三十七人十七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联合年会开幕式十八日上午八时在清华科学馆宣读论文由胡焕庸君主席计有黄河上流之农业区域等九篇十一时续开事务会首由本会干事张其昀君报告会务概现(张君因事未到由胡焕庸君代读报告书)略谓本会自成立以来於今三载截至今日止本会
期刊
2019年5月8日,一场以“驭动撼动”为主题的ROG超跑级电竞本发布会在BMW上海体验中心召开,无论是ROG还是BMW,在各自领域都属于现象级品牌,两者的跨界融合,带来一场引爆人们肾
华为畅享系列针对年轻用户,这个明确的人群定位和方向定义让它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因为精准永远都是发挥最大产品能动性的源动力,这也是每个大厂用真真切切的搏杀经历得出的
目的 探讨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CSP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血HCG水平接近正常或下降后有30例患者行清宫
〔关键词〕工作积极性;教师;心理需求;尊重理解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6-0064-03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支配。需要是维持个体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与感受,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校长和学校主要领导必须努力探索掌握教师积极性的来源、规律及心理活动;必须深入了解研究每
〔摘要〕课堂辩论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辩论的程序与步骤以及开展课堂辩论时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小学心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课堂辩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0-0032-02  不少研究表明,当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种检测手段进行诊断。其中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高频数字视频成像、透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