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爬的5个重点

来源 :孩子宝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ver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爬行训练是强壮体魄、完善大脑功能的重要行为训练,在宝宝学爬的过程中,以下五大重点是不容忽视的。
  “心系新生命”活动于1994年9月16日正式启动。活动旨在普及三优知识,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科学地指导和帮助准妈妈、新妈妈度过孕育、抚育新生命的特殊时期。目前,活动已辐射全国60个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心系新生命”活动开展13年以来,主要通过建立“三优”教育基地、在全国60个大中城市8000多个妇保基层建册点免费发放“心系新生命”宣传册等系列“三优”知识教材、举行中国宝宝营养教育行动、中国家庭时尚育儿教育活动,举办世纪宝宝追踪和生日庆典等各类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倡导孕前优生,倡导自然分娩,倡导母乳喂养,倡导和谐成长,受到了年轻家庭的普遍欢迎。
  
  重点1:学爬时机和方法
  
  6个月以后
  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
  
  7个月
  匍匐爬行,动作为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 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提醒: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
  
  重点2:父母对宝宝学爬的引导
  
  父母可以在爬行前方用一面特殊材料制成的镜子(不会打碎的),或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或简单的变脸图形等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以后可以把这些镜子或图案放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引导宝宝向不同方向爬行,以训练其灵活性。
  这种不断转换方向的爬行增加了宝宝认识周围不同环境的机会,比在原地能看到更多更鲜艳的色彩,看到男女老幼不同表情的面孔,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物件,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充足的爬行训练使宝宝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提醒:父母应该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并利用色彩鲜艳、丰富的玩具、图片、软垫、塑胶地板或其它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别忘了适时给予语言鼓励如“加油”,“努力”,“真棒”等。
  
  重点3:巧用学爬辅助工具
  
  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父母可于地板上铺设塑胶垫等辅助用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在地上爬行时,可在膝盖上戴上护膝,防止婴儿因膝盖磨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护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膝关节活动度。
  尽量让孩子通过爬行自然过渡到自己站起,如从俯卧到四肢站立,然后从爬过渡到自己能坐起、蹲起,再从蹲到自己站起,并能掌握站立的平枥,孩子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走路了。
  提醒:为了让宝宝爬好,一定要将爬行的“装备”准备完善。
  
  重点4:创造良好的学爬环境
  
  1 首先要保证宝宝爬行的安全,避免发生任何意外。爬行时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看守,一刻也不能离开,随时防止意外发生。当宝宝到了爬行的阶段,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或物品更多样化了,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水泥、磨石子、磁砖等所铺设的地板;尖锐的桌角或是柜子角和电插座等。
  2 选择平地,绝不要在桌面。可以在室内地上铺一张凉席、床单或干净的地毯,让小儿充分自由的爬行。
  3 在户外爬行可同时进行日光浴。可在户外的草坪或地面铺上清洁的床单或席子,这样在爬行同时让小儿吸收阳光给予的“天然营养”。选择时间是在每天上午十点前和下午三点后的“黄金时段”,每天坚持两个小时以上。此时的阳光最适合日光浴,不会造成伤害。
  4 邀请小伙伴一起爬行。最理想是有年龄相近的小儿一起进行爬行比赛和玩耍。我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玩伴,而且很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控制甚至禁止孩子与外界接触,长此以往,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必然低下,对心理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甚至使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产生畸形,从而引发儿童神经系统的病症及心理障碍。
  
  重点5:宝宝学爬中的“自然开发”和“人工开发”
  
  自然开发:是以孩子自然发育的时速为基础,比如,到了爬行期,但孩子的四肢发育还没有完全做好爬行准备,这个时候,父母就应有意识地给孩子做促进四肢发育的运动操,推动孩子进入爬行期,或在孩子开始爬行,但动作迟缓时,在孩子前边引逗孩子加速,这些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开发,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人工开发:往往不顾孩子的自然发育程度,人为地过度实施开发,其结果适得其反。曾有位年轻的母亲,听说爬行对婴儿的视神经和大脑发育有好处,孩子刚刚三个月,她就每天拉着孩子爬行,结果等孩子会爬行以后,才发现孩子的两只脚因过早地接受爬行训练变形了。
  提醒: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内在发育的时刻表,家长要尊重这个时刻表,千万不能强拉孩子爬行。
其他文献
5月31日下午,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陈慧和成都志愿者廖女士去安县小坝乡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时,无意间发现一个老奶奶正带着一个小女孩在救助点排队领药,这个孩子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手指也膨大并发紫,是典型的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特症。因为地震,孩子几天没有吃到日常需要的心脏病药品,非常难受。  经询问得知这个孩子叫林彩虹,14岁,父母都是煤炭工人,在她1岁时就因矿难双双去世了,好心的王同秀奶奶在市
期刊
一个崭新的生命在腹中孕育,让人觉得新奇而又不知所措。只要你是个有心的妈妈,就会发现其实每时每刻宝宝都在向你传递着信号,这些信号有的表示他(她)很舒服,有的则预示着危险,需要妈妈注意。    停经    规律的月经来潮突然停止不来,是预示怀孕喜讯的第一个信号。    乳房胀痛    有些妈妈怀孕后会觉得乳房胀痛,乳头乳晕部着色加深等,这是由于怀孕后激素变化引起的,体内激素刺激乳房发育,为产后泌乳做准
期刊
生育分娩,是每位女性人生中必须要跨的一道“坎”。在这之前,虽然我们从各个途径得到了关于分娩的知识和种种他人的经验,但当我们真正面临那一刻时,仍然有诸多的担心和害怕。  或许,听听产房医生的私密经,会让你对分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帮助。    分娩,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出场医生 产科 梁君仪 34岁  女性对分娩,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害怕。那么,究竟她们在害怕什么呢?  1、疼痛的感觉  对于产痛,
期刊
据了解,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达到1.2亿人,每十人中约有一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每年分娩的2000万产妇中约200万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与肝炎患者是两个概念,但大多数人都易于将二者混淆。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但乙肝血清标志物(即通常说的“两对半”)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或伴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患者
期刊
宝贝降临,本是喜事,可麻烦事儿接踵而来,就让人苦恼了。  “老公,我好难受——”  “你不都生下孩子了吗,怎么还难受?”  “我全身都觉得痛,乳房呀,腰呀,腹部呀,各个部位都疼,而且还拉不出来……”  是的,别以为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爬出来了,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妈妈生完孩子后,会面临很多因分娩而带来的生理上的麻烦,帮妈妈解决这些麻烦事,迫在眉睫!    1 麻烦事 乳房疼痛    分娩后,在脑垂体前叶
期刊
近年来,“益生菌”、“益生元”等概念被市场炒得沸沸扬扬。然而,最近有专家对“益生菌”提出了质疑,还能听闻报道因服用益生菌死亡的例子……年轻的父母们是不是又捏一把汗,吓得不敢给宝宝食用呢?益生菌究竟是何方神圣?我们要如何认清并合理利用“益生菌”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庐山真面。    何谓益生菌?    人体的“肠道”内存在很多细菌,这些细菌中既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也有危害健康的细菌。我们习惯于将肠
期刊
素食,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有人认为其起源于佛教,甚至是更久以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素食,食素已经成为了一种健康时尚。女士们吃素,自然是为了养颜保持好身材;“三高”人士吃素,想要摘掉“高”帽子;老人吃素,得以养生……  现在,宝宝也要赶赶这素食时尚啦!    “素”不相识    婴幼儿素食的说法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说这样可引领孩子从小迈向健康生活,也有人说这样会导致孩子缺乏营养。众说
期刊
很多妈妈都认为自家孩子营养均衡,但事实上,均衡的膳食应该包含采自五大类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广泛食物品种,而不是仅局限于其中的几种。    营养均衡对宝宝的作用    营养均衡是宝宝 生长发育的基础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膳食中营养物质的均衡与否对他们非常重要。由于宝宝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他们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比成人多,如果供给不均衡,就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期刊
海带豆腐汤    原料 蛤蜊、北豆腐、海带、葱、姜、盐等适量  制作 1、蛤蜊加葱、姜熬至浓汤;  2、豆腐、海带切块取汤煮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 富含钙、磷、铁、碘、维生素E等,可有效改善孕妇抽筋、脸浮肿、关节痛、乏力等现象。    香葱拌虾皮  原料 小葱、虾皮、红彩椒、盐、香油适量  制作 1、虾皮洗净后汆水;    2、小葱切小虾皮段、红彩椒切丝;  3、虾皮加入小葱段、红彩椒丝、盐、香
期刊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0~3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和性格定型最关键的时期。玩是宝宝们的天性,如何开发宝宝的“玩商”,让宝宝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玩出见识、玩出聪慧,年轻的父母们,你都了解吗?    公园    玩皮球  和宝宝相距三五米站立,先由爸爸或妈妈把皮球踢给宝宝,让宝宝以同样的方式把球踢给爸爸妈妈,宝宝会因用力不足或用力过猛而让球跑错了目标,这时让宝宝去捡。    随着宝宝“技艺”的提高,和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