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足找差距 结合实践创新教学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然而当前多数院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结合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总结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面越来越广,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回顾与反思,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
   1.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
  1.1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入校新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整体上逐年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 计算机水平基础较好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简单,觉得上这样的课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而对于计算机水平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感到课上内容是新知识,既新鲜又太多,听不懂、跟不上,而且他们课后对内容难以消化,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陈旧
  计算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课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多、进程快,课堂50分钟几乎全都交给了老师,学生完全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实践课上,多是学生按照老师讲的操作命令和实验教材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在计算机上进行验证,以验证方式为主来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没有鼓励、刺激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和开发性的实验内容,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1.3教学形式多样,方法呆板
  目前,在许多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大都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手段,既有黑板、投影仪,又可以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但是教学方法仍显呆板,没有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缺少交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4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设置不灵活
  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普遍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讲述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 操作和 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 Internet 基础知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学阶段信息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原来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很多内容已经提前移到中学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认为在大学阶段如果继续讲授原来计算机基础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的要求。
  1.5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验效果差
  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普遍将课堂讲授与机房实验分开,虽然在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相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开始上完一次或数次理论课后才上一次实验课,最后由于学期教学周紧张,最后的实践课又被砍掉了,这样的教学比例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另外,在实验时,往往仅一个实验指导教师要同时指导一两个班,近百人左右,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1.6考试形式单一,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学生在大一阶段学完该门课程统一参加全省组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而在教学期间往往不组织集体测验,这样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得不到激励,比较容易懒散,学习积极性逐渐消退,对于全省组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统一考试的内容偏于记忆,比较死板,不够灵活,这样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
   2.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和操作能力,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是本课程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解决思路及措施。
  2.1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用分班或分组教学法
  针对本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专业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基础较好者可适当增加其专业关系较强的信息;对于基础较差者可以采用网络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精讲多练。笔者认为进行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学生在新生入校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成绩大于80分的学生为A班 ,成绩在 80~70分的学生为 B班,成绩小于 70分的学生为C班。我们认为,A班的学生已经达到该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可以加速教程,适当减少课时,也可以免修该课程,B班的学生适当减少课时,但必须参加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该班同学可以选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如《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等。C班的学生必须全程参加“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的全程学习和考试,贯彻精讲多练。针对基础水平不平衡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两人或三人一组,有基础的和没基础的互相搭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2采用 “用项目来激励,以任务来驱动”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项目或者任务来完成,用项目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任务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得创造性和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当讲授新的知识时,明确课堂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使学生能迅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保持了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2.3 实例启发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根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实例在课程中展现,让学生在实例中了解本课堂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要求。在学习运用一些应用软件时,从实用的、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操作,如 excel的表格处理,可要求学生完成本班的点名册等。通过这些实例,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之间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良性竞争,看谁的作品做得好,然后相互之间交流,共同进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激发。
  2.4精讲多练,加强实验指导
  让教师成为课堂的配角,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既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量大面广特点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精讲多练,“精讲”就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动性。
  2.5改革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都学会使用计算机,所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佳考试方式就是无纸化考试,它不仅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学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考试过程就是计算机知识的具体应用。学生在大一阶段学完该门课程,统一参加全省组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在教学期间有必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测验,成绩评定除了百分制外,可以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等方式,避免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现象。
  2.6合理应用教学手段
  现阶段各高校教师上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课件,且以Powerpoint幻灯片居多。笔者认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的授课当中,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其它内容是不用课件的。我们理论的讲授是边讲边演示的,如果用课件的话,讲与演示都要用到屏幕,这就需要界面不停地来回切换,不仅课上的感觉很乱,而且学生很难对这次课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采取的方式是屏幕加黑板。随着讲课的推进,在黑板上列出这次课讲授的内容,利用屏幕来演示所要完成的操作,真正做到用计算机教计算机。学生不但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具体每项内容的操作效果也清晰深刻,形成感性与理性的最佳结合。
   3.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进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当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只有通过积极的不断研究、实践探索与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应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志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4).
  [2]方玉梅,陈晓晖.关于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双主”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学研究,2003,(10).
  [3]赵慧.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4]祝朝映.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快速、高效、安全的掘进巷道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重要条件,如何提高采煤速度及产量时煤矿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简述葛店煤矿巷道提高巷道爆破效率,促进煤巷采集速度,以便提高单产单进,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巷道;中深孔爆破;分析  Discussion on Tunnel Blasting Techno
期刊
【摘 要】本文试从杜威经验哲学和他的教育哲学特有语境入手,从对其经验哲学中的“经验”、“经验方法”的考察后进而明确现代教育方法中“研究”的哲学根基及其现代意义并且予以体认,即:本文中的何为研究、为何研究;并且对现实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以“研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经验方法;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杜威的经验方法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影
期刊
【摘 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中,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对此,笔者针对杭州师范大学学生进行了关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综合显示,目前大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但基础能力较弱,作品完成度不高。学校可以考虑从及时发布信息、扩大信息影响力、增加经费投入等方面来支持学生科技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科技;创新体系    1.
期刊
对于教师来讲,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地掌握多义词的全部用法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认知语言学聚焦于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手段,其中的共通图示论为我们研究和讲解多义词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全新的讲授方法。本文拟以“とる”为例简单地探讨一下共通图示论在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  1.共通图示论  田中茂范在意象图式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共通图式论(コア図式論)”。田中茂范将所有具体例句的最大公约数性质的
期刊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llenges facing Malawian banking industry in its quest to implement and improve banking service delivery through offering (Ib) Internet banking services. The paper
期刊
随着电子、通信和电力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发展,有关传输线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分布参数电路的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就均匀传输线而言,仍然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用实验的方法间接测量均匀传输线原始参数并取得较好的结果。 本文搭建了一个在实验室观测行波波过程的实验装置,观测到了传输线上行波的反射和延时现象。通过对均匀传输线暂态和稳态的观测和分析,本文提出依据传均匀传输线电路模型及其电路方程在终端开路状态下的正弦稳态解来求解均匀传输线原始参数的方法。在均匀传输线终端开路状态下测量终端、始
【摘 要】运用人因工程学、人机界面交互、心理学等理论成果,基于“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交互方式”的设计概念,提出改善设计思想和方法,研究设计出对用户友好的自动取款机,为广大自动取款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交易操作环境。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ATM自动取款机;设计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jineering),也称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因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三
期刊
【摘 要】气化采煤技术是指将处于地下的煤炭在特定的设备内进行有控制的燃烧,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使煤中含能成分与氧、水蒸气等气化剂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固体煤直接转化为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最终输出地面的过程,被誉为第二代采煤法。分析了气化采煤技术优势,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三种主要的气化采煤技术工艺,即固定床气化工艺、流化床气化工艺和气流床气化工艺,以期为煤炭生产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引用了工业工程师学会给出的定义,概括出其目标,初略的说明了工业工程本科课程体系及所学基础课程,接着举例指出工业工程的魅力所在,最后展望一下专业前景。   【关键词】工业工程;课程体系;前景     1.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工业工程作(IE)为一门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美国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运动。随后对IE体系不断完善、注入新的工程技
期刊
【摘 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及各专业的特点,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探索和创新出一种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而且建设实训基地又能够促进校企合作,更好的落实工学结合。  【关键词】工学一体;实训基地;方式;措施;益处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不少关于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试行意见。所谓工学一体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中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