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匮乏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取案件线索是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线索发现难、渎职犯罪案源少已成为办案过程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渎职侵权检察案件线索匮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打破“瓶颈”?笔者根据实践在此谈几点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渎职犯罪案件线索问题的现状。
   渎职犯罪不足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从数量上看案件线索不多,虽然近几年来渎检部门受理案件线索数有所增加,但是从总量上看依然不足。其次,从质量上看,群众举报的渎职犯罪案件线索质量差、成案率低。第三,从举报内容上,多数举报线索比较空洞,通常只是罗列一些表面现象,缺乏具体内容,有的虽然内容比较具体和丰富,但多发球一般违法违纪问题,在当前的办案格局中下,对这种没有比较明确事实内容线索的举报案件难以进行深入的初查。
   二、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匮乏的原因。
   1、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渎职犯罪的主体往往具有一定的身份、背景,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周围也有很大的关系网,保护层厚,一般很难发现。
   2、犯罪手段隐蔽性强。由于渎职侵权犯罪一般都是隐藏于“合法”的业务工作背后,使“外行人”难以发现。而且渎职犯罪案件的犯罪主体文化程度水平较高,应变能力强,有的甚至本身从事的就是司法工作,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其犯罪手段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智能性等特点,不易被发现。
   3、涉案领域专业性强。渎职犯罪虽然在刑法中涉及的罪名不多,但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而且很多渎职犯罪直接与行业的专业有关,办案人员对这些领域的工作性质、职能和相关的工作要求和流程等不熟悉,更谈不上精通这些专业,使得其识别案件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性。识别线索的敏锐性不强,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需要的线索。
   4、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社会公众特别是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对渎职侵权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估计不足,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渎职犯罪是工作失误,怕查处多了影响工作积极性。对惩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还不够高,一些领导对渎职侵权犯罪容易忽视、容忍,甚至公开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情,以种种理由不让查,挫伤了办案人员的办案积极性。一些发案单位担心影响政绩,对检察机关办案不支持、不配合,对本部门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往往作内部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外在侵权类犯罪中,则多由于受害人畏于执法人员淫威,或对司法机关存在一定错误认识,从而不敢、不愿举报犯罪事实。
   5、瞒案不报多。有些单位领导怕自己的政绩受到影响,对于单位内部发生的渎职犯罪,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采取一压二拖的手段,将案件拖了、拖没,有的甚至千方百计掩盖,根本不想举报;一般干部碍于情面,怕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自己落个“落井下石”的坏名声,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愿举报;普通群众对于渎职犯罪知情的较少,而知情的多因惧怕打击报复,畏首畏尾,不敢举报,致使渎职犯罪案件线索难以发现和收集。
   三、解决渎职案件线索匮乏的对策。
   1、变被动为主动,关注重点领域。
   改变过去坐门等案的方式变为主动出击。渎职侵权犯罪,多发生在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运行过程中,相对隐蔽性强,知情者少, 知情者同时是受益者,一般不会出来举报,解决这类案件发现难的问题必须自觉克服“等案上门,坐堂办案”的惰性思想和官衙作风,坚持主动出击,排查线索。另外要注重在重大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中发现渎职案件线索;积极探索同步介入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调查工作,重点做好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重大国土资源案件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发生案件的调查工作;探索设立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协调工作机构,建立检察专员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工作机制。
   2、加强渎检宣传力度,鼓励群众举报。
   群众对渎职案件危害性和打击必要性以及犯罪构成要件普遍性的认识不够,举报意识不足,举报准确率不高。这几年,虽然群众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法律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但法律水平的提高主要是法律常识的普及,对专业性较强的渎职犯罪的知识还十分有限,这种状况制约了人们发现和举报渎职犯罪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尚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渎检工作不了解,有的有状无处告,有冤无处伸。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唱好检察宣传这场戏,擦亮人民群众揭露犯罪的眼睛,激发他们的举报热情,从中获取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等方式开展多方位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检察机关在打击渎职侵权犯罪中的职能作用,鼓励群众举报。同时认真对待每一起群众的举报控告,积极查处被举报的相关案件,保护群众的举报积极性。
   3、加强内部协作,及时移送线索。
   发现和收集案件线索,仅仅靠渎检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树立整体作战的思想,全院“一盘棋”,形成合力,全力以赴查找线索。加强与侦监、公诉、反贪、控申、民行、监所等业务部门的联系与配合,以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争取他们对渎检工作的大力支持,和这些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对这些部门办理的案件进行筛选,发现线索、挖掘线索、寻找线索,从他们查办的案件中,深挖细究,获取线索。必要时,可以查阅有关部门的案卷,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现隐藏其后的“保护伞”案件线索;与侦查监督部门联系,从其立案监督案件中看公安机关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问题;从起诉部门抗诉的刑事案件,看法院是否存在枉法裁判的问题;从民行部门办理的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中,看法院是否存在徇私枉法的问题;从反贪部门查办的案件中看发案单位是否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问题;从监所部门查看批捕人犯、拘留人犯数和在押人犯数是否相同,看公安机关有没有私放人犯的问题;揭开各业务部门查办案件过程中出现和翻供、翻证等不正常现象的内幕,看是否存在看守人员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线索。总之,要查微析疑,深挖细究,不放过任何蛛丝蚂迹,从中获取渎职案件线索。
   4、加强外部联系,勤主动,多交流。
   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为平台,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行政执法机关联系,在监督依法行政的同时,努力从中发现有价值线索。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努力与行政执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协调、快捷的信息畅通、案件移送和情况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线索移送渠道。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走出去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多渠道、多途径地广寻案源。
   5、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渎检干警发现案件线索的能力。
   瀆检干警发现案件线索能力的提高对渎检部门扩大案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渎检部门应加大渎检干警的学习力度,进一步拓宽渎检干警的知识面,尤其是让干警了解这些新领域工作的工作性质、职能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干警对新领域犯罪的识别能力,改变渎检干警面对这些犯罪无所适从的状况,以便于渎检工作在新领域犯罪案件查办中的突破。
   获取案件线索是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前提和基础,渎检部门在查办案件的同时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渎职侵权犯罪的特征,拓宽办案思路、扩线深挖、广辟案源,多渠道多方法的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从根本上解决渎检案件线索发现难的被动局面,以实现渎检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检察业务工作的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为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舆论导向。相关法律的配套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碳汇金融等领域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法律  碳排放源于人类各种类型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高排放、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当今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典型的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能
期刊
现阶段,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广泛应用,随着我国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网络隐私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一些法规、规章的个别条款中也提到了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但相对于我国网络的飞速发展,立法严重滞后。   (一)我国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立法上还是空白,仅仅散见一些法规、规章的个别条款中。如国务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并不具备完全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有必要全面调查其家庭情况、学校表现、社会交往、成长经历等,寻找诱发犯罪的原因,对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进行系统评估,采取最佳的处理手段以达到对未成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目的。《刑诉法修正案》将社会调查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但规定比较笼统,具体操作不明确。本文拟从社
期刊
摘要:有进有出,资本市场才会成为活水;只进不出,资本市场将会成为死水。纵观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其退市机制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资本市场需要合理的退市机制,这是对政府、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负责。認真研究国外退市机制的标准和规程,对于健全我国退市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市场;退市;政府干预  一、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自从九十年代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载,从当初试试看的想法成为现实,并
期刊
摘要:自96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由“纠问式”转变为“抗辩式”,更为展现诉讼文明与理性。也就是在实践律动中,逐渐体现了96年《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与现实的不相适宜之处,其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难以落实就是一大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对此问题作了丰富的修订与补强。笔者即从分析相关修改内容为立足点,结合实践适用应当注意的现实困境,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更好地落实提出个人构想。  证据制度是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也逐渐扩大,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贫富差距过大使得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增加,矛盾加剧,导致社会不稳定。本文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问题,分析贫富差距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关键词: 贫富差距;社会稳定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
期刊
   目前,基层检察院都实现了法警队伍的编队管理,司法警察参与办案的力度不断加大,履职不断规范,在办案中给予业务部门的支持不断加强,特别是在保障办案安全方面起到了其他检察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笔者从近几年的法警工作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在履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参差不齐,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就目前检察机关的体制和现状来说,上述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如何
期刊
   随着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检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检察室作为基层检察院的派驻机构,在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发挥着它的优势作用。以笔者工作的海城市人民检察院为例,该院检察室工作起步较早,于1985年开始试点乡镇检察室,首先牛庄镇、耿庄镇设立了2个检察办事处,之后随着机构改革等工作变动,检察室也几经调整,但一直保留着,目前共设立12个镇区检察室。本文笔者将结合调研与思考,对基层检
期刊
   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有效的法律监督,是确保刑事法律准确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切实开展对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监督,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行使立案监督权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据此,法律赋予了人
期刊
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证据之一,也是审判人员确定犯罪嫌疑人所犯何罪的重要证据,因而鉴定结论的科学、正确、恰当的表述至关重要。贪污是一种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而这种侵犯行为往往借助于一定的财务活动而实现,也必然会在有关的财务帐簿中反映,因此,对其进行司法会计检验鉴定以查明案件事实十分必要。通过鉴定,根据具体的鉴定要求和鉴定结果形成科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