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河》的核心思想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基督教的一神论和绝对主义,本文试剖析日本基督教作家远藤周作的代表作《深河》的核心思想,阐明宗教多元主义思想是解决各宗教间冲突,构建和谐宗教关系的新的宗教思想范式。
  关键词:宗教多元主义;基督教;一神论;泛神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072-02
  1993年,基督文学作品《深河》问世。其作者远藤周作(1923—1996),深受家庭影响,自幼接受天主教思想熏陶,他的作品大多思想深邃,充满对宗教、哲学、种族、东西方关系等方面的思考。对于在众多信仰并存的东方思想中浸染成长的远藤周作,欧洲范式的基督教终究是不合身的洋服,他在两者间摇摆挣扎,思考并寻找适合日本人内心的神的形象,这成为远藤周作始终坚持的文学思想。这种苦苦求索,直到1990年执笔新作前偶遇英国著名宗教哲学家、神学家约翰·希克(1922—2012)的《宗教多元主义》之后,得到了全新的启示,由此诞生了这部堪称远藤基督文学集大成之作且震撼宗教界的《深河》。
  一、宗教多元主义的起源及其特征
  宗教多元主义思想是由英国的宗教学者约翰·希克通过自身经历和长期研究发现,各宗教绝对以自己为中心,对其他宗教采取鄙视或排斥的态度,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造成巨大的不稳定。为了协调不同宗教之间的和睦关系,希克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宗教多元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俗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信仰,可以求同存异,相互共存。信仰者是平等的,各个宗教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但是,由于宗教多元主义理论具有基础主义、宇宙乐观主义等特征,在宗教界备受争议与质疑。同时,这也表明,宗教之间各种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在多元化方面做出努力。
  宗教多元主义思想起源于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由此产生的西方文明让西方人意识到,除了基督教,还有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基督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宗教的多样性成为人们必须直接面对的事实。盛行于西方世界的基督教神学和教会中的排他主义、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影响了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和平关系,因此需要有一种全新的理念来协调各个宗教之间的平等关系。
  希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宗教多元主义理论。他说:“宗教多元主义这一名称指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各大宗教都是人类对超越的同一终极实在的不同反应。实在者既超越了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又是我们存在的普遍根基。在与我们人类宗教本性的交合中,产生了作为崇拜的信仰对象——诸神和作为默观对象的非位格的绝对者,它们都存在于实在者与人类心灵的交会处。”他认为,“世界各大信仰作为塑造人的几种主要文化方式体现了对实在者或终极者的不同知觉过程和相应概念回应;在世界各大信仰中,人们明显能够观察到几乎同样发生的过程,这就是人类生存从自我中心向实在中心的转变。因此,可以把各大宗教传统看作可供选择的救赎论的‘空间’或‘道路’,在这些‘空间’里或沿着这些‘道路’,人人都能获得拯救或解脱或觉悟或圆满。”
  二、《深河》的构思历程
  《深河》作品构思于1990年8月,远藤周作时年67岁。远藤周作透过莫里亚克与格雷安·葛林的作品以及印度教中的女神信仰、约翰·希克的《宗教多元主义》等来构思《深河》的核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已处晚年的远藤逐步实践着自我宗教观的转型。远藤愈加确定影响一个人宗教观的形成,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文化传统起着决定性因素,这是印度人之所以信仰印度教、欧洲人因何皈依基督教的根源。为此,他从不抹杀其他宗教的存在,不否定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意义,而是通过考察“异教邪说”去感悟不同宗教间教义的共性,试图找到基督教的神——耶稣,在不同宗教中呈现的面孔,由此可见希克的宗教多元主义对其影响之深远。
  经历了希克宗教理念的冲击后,在《深河》的主题构建中,一直不能接受的基督教义中的“一神论”观念与远藤成长中所浸染的泛神思想终于有了契合点。他认定基督教宣称的耶稣“复活”,即为佛教所倡导的“转世”,基督教的神是以更大的情怀去救赎人类,不仅是对人类,那是“包容一切的某种巨大永恒的东西”。欧洲基督教的“洋葱”、日本神道教的自然观、东方佛教的“转世”、印度教中的女神,在《深河》中的舞台——恒河这一接纳世间所有之河边,达到不同精神维度的终极统一。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将成长历程、学习经历、二战反思、“一神与泛神”等观点融会到故事的叙事中,让各怀不安的登场人物在恒河边各自找到了精神的解脱和灵魂的安宁,实现了宗教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这显示出了作者的信仰底蕴,同时也为自己明确了信仰的方向,反思耶稣的神圣并见证恩典。
  三、《深河》中的宗教多元主义
  大津是小说中唯一的基督教徒,日本神学院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大津就是远藤周作的精神化身。在神道教与佛教氛围中成长的大津,内心早已种下泛神的种子,生根发芽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他认同诸神、诸佛乃至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的价值。这根深蒂固的多元泛神的宗教觀带来了日后他在神学院的痛苦。由“一神论”观念、绝对主义、排他主义所建固的基督教世界,令他望而却步,他质疑、迷惑,不能释怀也不愿忘我地融入。大津受女大学生美津子的诱惑曾一度放弃了信仰,而这意外地成为他走近神并建立自己独特的基督教观的契机。在被美津子抛弃而六神无主时,他听到了神对他的召唤:“来吧,我和你一样被抛弃了,所以只有我绝不会抛弃你”。小说结尾处远藤引用圣经中对基督形象的描述:“他丑陋,亦无威严,悲惨寒酸……他坦然背负我们的疾病,承担我们的痛苦。”不仅是“洋葱”(神的比喻),远藤笔下的神还以沼田的鹩哥、在医院做义工的加斯顿、印度教女神的形象显现,这些形象的共性是“爱的作用的集合”、“生命的温暖”、“共同巡礼朝圣的一位同伴”,超绝于一切的神在笔者的心中是人性化、民间化、自然化的形象,远藤塑造了其基督文学独特的神像。   经历了法国修道院修学,辗转来到印度的大津的宗教思想逐渐由混沌走向明晰。“作为日本人,我无法忍受对自然中博大生命的轻视。我认为神并不像你们认为的那样,是置身于人之外让人瞻仰的存在,而是在人之中,且包容人、包容树,也包容花草的那个博大的生命。”“只有欧洲式的基督教才是绝对的观点我依然不能苟同……我认为人各自选择自己信仰的神,大多是受到出生国家的文化、传统及各自环境的影响,这是理所当然的”。“神有各种面孔。神不只存在于欧洲的教堂、礼拜堂中,神也存在犹太教徒、佛教信徒、印度教信徒中。”“我在猶太教徒、在伊斯兰教徒中都感受到洋葱的存在。洋葱无处不在。”进而,这样一个外表丑陋且平凡懦弱的大津,远藤将自己心中的耶稣形象凝缩在他的身上。大津选择了耶稣受难的生活方式,每天背着倒下的人去恒河边的火葬场,就像耶稣背负十字架一样。大津祈祷:“你背着十字架登上死亡之丘,我在模仿你。你背负着众人的悲哀,登上死亡之丘,我也模仿你。”大津坚信的是,“所有宗教多少都带有真实,所有宗教都发源于同一个神,不过,任何一种宗教都不完全。因为它们是由不完全的人传给我们的……世间存在各种宗教,它们是汇聚于同一地点的不同的道路,只要能到达同一目的地,即使我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也无妨。”至此,远藤借大津的信念实现了信仰的回归,他通过重塑神的形象,提出诸宗教都是真正的道路、殊途同归的信仰理念,这也正是作者晚年赞赏并坚持的宗教多元主义理论。
  日本是各种宗教信仰多元共存的国度,其独特的精神风土孕育出泛神的信仰基础,东方的泛神思想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如何圆满地化解,乃至各宗教之间的对立僵局如何打破,是亟待人类正视解决的问题,至少宗教多元主义思想在现阶段为维护世界宗教和平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约翰·希克.宗教多元主义[M].间濑启充,译.东京:法藏馆,1985.
  [2]杨乐强.宗教多元主义如何可能——约翰·希克宗教多元主义理论的特征及其困境[J].江汉论坛,2005,(11):16,36.
  [3]笠井秋生.远藤周作的文学世界[M].东京:国研出版,1997:70.
  [4]远藤周作,加贺乙彦.对谈·最新作《深河》[J].国文学,1993,(9).
  [5]远藤周作.深河[M].东京:讲谈社,1996:71,101,102,191,195-
  196,200,310,314,323,342.
  [6]远藤周作.深河创作日记[M].林永福,译.立绪,1997.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是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之一。文章系统介绍了新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工程教育认证,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核心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其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定期对毕业要求进行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使工程教育实践逐渐由“形似”向“神似”阶段迈进,探索和实践土木工程专业
摘要:目的:比较中国知网与百度学术中文献被引频次是否相同,为被引频次检索拓展可能的检索工具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发表的论文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86篇中200篇期刊论文(34.1%),剔除稿约、医院介绍等非学术论文7篇,剩下193篇,然后分别在中国知网和百度学术查找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作配对t检验,比较两网站数据是否有差异。结果:193篇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分别
摘要:结合自身参加海军院校授课质量奖教学竞赛活动的亲身体会,以《飞行原理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组织、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设计、教学经验的累积式汲取、教学实施的经常性锤炼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学竞赛对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竞赛;教学质量;飞行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187-02 
摘要: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平台,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CDIO教学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CDIO课程,提高产学研质量,改革实践教学来实现“校企合作—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设计竞赛”三者的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年轻教师,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改革实践教学,最终形成基于工作室环境的课堂、企业、竞赛“三位一体”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针对性、多元化、交叉互动”的工业设计理
摘要: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的今天,仍有大量高职毕业生因为职业能力薄弱而就业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考核评价重智力而轻技能,缺乏健全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改革评价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能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迅速、精准的判断,同时能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
摘要:经过多年努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若干成就,但也进入了瓶颈期,理想中可行的教学模式是否真的经得起考验,又是否偏离了学生的基础、背离了教育教学规律等等问题,重又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高职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有效突破?笔者结合自身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薄弱;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阐述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印刷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印刷媒体技术;高职;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在中职向高职升格之初,学校提升中老年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实现角色转换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2014年新升格的川南幼专XX中老年教师为例,分析了该教师的角色特点及专业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该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在学习理念、管理体制、教学模式、进修培训、科研、提升职称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并对该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及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个案为升格初期高职中老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借鉴
摘要:《草地生态环境管理学》是生态学、草地学与环境学的交叉学科,是农业高等院校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综合类的专业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设置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课程组在本轮教学中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其次,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科研项目,设置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案例库,将其应用到《草地生态环境管理学》及相关课
摘要:以英国沃里克大学下属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为例,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剖析沃里克制造业集团面向协同创新的组织运行模式特点,并结合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协同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073-02  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