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73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金山的家中,我在餐桌旁这个位置坐了15年。屋子正对西面,因同一街道另外一侧没有房屋,视野较为开阔。因此有三层风景:最远处为大海,次之为大片住宅区,近处是花旗松为主体的绿化带。看够了帘下日影、蓝天、海浪和连绵的屋顶以后,自问:若仿效作家的《张看》, “刘看”可有名堂?
  
  极目处是海平线,看够了非古典的“斜晖脉脉水悠悠”;绿化带后面是连接高速公路的日落大道,日夜交通繁忙,姑且算“看尽千帆”。按常理,想励志却要多看朝霞、旭日;尽管不乏边啃面包边跑步追巴士的青年才俊,载着牙牙学语的婴儿的手推车; 但林荫道上出现的,基本上是老人。年轻人要么骑自行车,要么进健身房,把这一带的大自然让给除了散步就没有太多选择的一类人。
  于是,我逐渐形成“走着走着就老了”的总体印象。几个标志性人物,如永远戴贝雷帽的中国人,从前甩开臂膀健步如飞,如今身板萎缩,一路迟疑,当已进入“80后”;爱独自傻笑的俄国老人,总背着手,使得身体尽量前倾,今年和地面成60度角,比起3年前,更便于在地面找硬币或戒指之类;一对老夫妻,以带荧光的马甲做情侣装,从前并肩而走,谈笑风生,现在过多地关注脚下,如履薄冰,可能不久以前摔过跤。邻居中有一对香港来的夫妇,丈夫的脸庞特别红,去年由太太伴着散步,后来听说住院,再后来路上只太太一人。一只体型庞大的沙伯那犬,毛色洁白,主人遛它时抛起飞碟,它跃起时像一团雪浪花,去年起长眠在郊外的宠物墓园。与“老下去”相映的,是不变的自然:冷不防落在头顶的松果,滴在车窗的松脂,如茵的草地,波斯菊和虞美人;高调的乌鸦,电线上矜持的鹧鸪,水泥地面上求偶的鸽子,还有依然故我的海水。
  教人肃然起敬的是这样的散步者:一年年下来,永不放弃,早上拿着步行器,走数十步歇一阵的老先生,风雨不改,到咖啡店去会友。不苟言笑的女士,不见几个月,又出现了,原来是患了小中风,痊愈后以散步巩固治疗效果。
  由此看到生命个体的顽强和庄严。路上,谁都无可挽回地老下去,谁都在最后的“下坡路”,以意志和乐天精神,煞“老”的車。由此感谢上苍最后的眷顾,人就是这般,以“走着”呈现生命,磨砺生命,体悟生命。
  看着各种步态,蹒跚的,轻快的,散漫的,紧张的,单独的,牵手的,好奇张望的,茫然四顾的,深沉思考的,负手徘徊的——今天,我在窗前看够了,下这样的结论:走吧,腿还属于你,还迈得动,那就一边走,一边老下去。美国著名乡村歌手肯尼·罗杰斯在一次专访中为“走着”的结局这般设计:和情人在床上庆祝150岁的生日之际,情人的丈夫持枪破门,歌手从床上爬起逃命,背后中枪,一命呜呼。此说太过完美,反而不敢取。
  (常朔摘自社会科学网)
其他文献
春暮夏初的天气,像个难哄的孩子,忽冷忽热,忽雨忽晴。这不,从昨宵到今晨又下了一整夜的雨,雨点从疏到密,从小到大,从淅淅沥沥到滴滴答答,从轻舞飞扬到重重落下,仿佛一个爱哭泣的小姑娘,眼眶里总有落不完的泪,下得人的心里都湿漉漉的。这样的雨夜适合看书适合听歌适合发呆,唯独不适合睡觉。略微有些失眠的我在电脑上胡乱地敲打着,忽然看到陈瑞的一首老歌《老地方的雨》,觉得很适合在这样一个雨夜来听,便点了开来。  
采空区危及民居,就必有迁徙。洛江沟人一直怀疑自己在迁村过程中被耍了。如同“上面一个山西,下面一个山西”,他们怀疑自己的迁徙账也是“阴阳发票”阴阳账,那就是“矿里一本账,县里一本账,村委一本账,唯独村民没账”!  怀疑是在比较中爆发的。随着采空区的逐年擴大,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迁徙的队伍,最近的例子就是侯村。  这侯村和“上党第一村”仅隔一条马路,但除了村庄主干道和公共设施都大大优于“上党第一村“外,
  
牛津大学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一个“食物研讨會”,全世界的学者提供论文,从方方面面讲述食物。这个研讨会举办了30多年,历年的论文都结成一个集子,我在网络上找到了历年论文的合集,其中有一年的研讨主题是食物和道德,一位意大利学者写了篇论文,叫“意大利尊重二手面包的传统”。文章说,17世纪和18世纪,意大利有很多穷苦人,他们家里没有烤面包的炉子,只能借富裕人家的炉子,一周烤一次面包。等面包变冷变硬之后,他们就
最近,由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对核电的恐慌。  韩国目前拥有21座核电站,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近1/4,根据韩国国家能源企划案,韩国2030年以前还将在国内建造11座核电站,把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提升至41%。  到2012年,韩国要在海外承建10座核电站。2030年,韩国要争取承揽到海外80座核电站建设的订单,韩国政府发誓要使核电站出口成为继半导体、造船
古往今来,只要是读书人,都要与文具打交道。古代人用的文具与我们现在用的有什么差异呢?
一壶16℃生水被倒进透明的水壶中,开始烧水。17℃时,水没什么反应;18℃时,水也没什么反应……直到20℃,水壺里的故事开始上演,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个小气泡。虽然小气泡只有半颗绿豆那么大,但丝毫不影响它们进行精彩的表演。  你看,它们连续不断地从壶底冒出来,先是一个两个,接着是三个四个,最后是一群一群地涌出来。它们就像一群稚嫩的孩子,一放学就唱着歌撒着欢儿向教室外跑,一边跑还一边扭动着身子,好不得意
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如果话筒伸向一对求子若渴的夫妻,他们会告诉你: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宝宝。  按照全世界不孕不育发病率10%—15%计算,每十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会遭遇生育障碍。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除了那些自然法则中的“不幸者”,在中国当代社会,工作压力导致的亚健康、环境恶化、高龄怀孕、人为流产增加等原因制造的生育困难群体,也在逐步壮大。  每一个生育困难家庭,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生孩子,那么
杞人忧天。晋人忧地。近30年来,山西人都愁着脚底的土地哪一天会突然“一脚踩空”地塌下去。  山西的煤炭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无可争议的煤都。但“煤式经济”者,昔日为“美”,今日曰“霉”也,背时的挤榨型的卖资源模式,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崩溃、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日趋枯竭,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爆发,尤其令人惊恐的是,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地下矿体层形成巨大的空洞,出现举世罕见的采空区
车道不够多、规划有缺陷、公车太庞大、开车人素质太差……说来说去,哪个是根?一地鸡毛,缘于无人埋单。    堵车是个老话题。  早在2003年,北京便因堵车日趋严重爆发过全民大讨论。献计献策、诅咒骂娘。开车的抱怨行人乱闯红灯,行人抱怨开车的破坏了北京的蓝天。小车埋怨大公交是堵车的罪魁祸首,公交司机又咒骂小车太多。中国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似乎都集中到了马路上。  十几年折腾下来,“审美”疲劳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