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若渴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如果话筒伸向一对求子若渴的夫妻,他们会告诉你: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宝宝。
  按照全世界不孕不育发病率10%—15%计算,每十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会遭遇生育障碍。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除了那些自然法则中的“不幸者”,在中国当代社会,工作压力导致的亚健康、环境恶化、高龄怀孕、人为流产增加等原因制造的生育困难群体,也在逐步壮大。
  每一个生育困难家庭,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生孩子,那么难
  那是一个暴雨如注的早晨。
  一个浑身湿透、满脸泪痕的中年女子跪在诊室门口,语气哀婉地央求着:“我想要个孩子,我想要个孩子,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求求你们了!”
  这位长相清秀的蔡姓女子是个温州富商,房子、车子、票子一大堆,可就是没有孩子。为了好“孕”,多年来跑遍全国各地的“特色”医院、“特色”门诊,会过多次名医大师,吃过无数中西药物,尝尽无数痛苦手术,最终依然“腹中空空”。
  她说自己永远记得那一天,当她找到专家要求做怀孕的最后一步努力——试管婴儿时,头发花白、慈祥的著名老专家用悲悯的眼神望着她:“你还是不要白费钱了,我认识不少产科医生,我会让她们帮着留意,有合适的弃婴时联系你收养一个吧。”
  她把一位中医专家当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请老专家用死马当做活馬医的心态来帮帮她。“她的情况真是太糟糕了,输卵管严重堵塞,子宫完全变形,卵巢功能低下,人家连试管婴儿都不给做了。我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先治疗4个月看看吧。”老中医俞瑾说。
  也许是心诚则灵,也许是造物主也被蔡女士经历的磨难和勇敢所感动,在治疗半年之后,蔡女士奇迹般地怀孕了。
  可医生毕竟不是造物主,他们也无力改变这样一种事实——国人的生育能力近年来不断下降,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比例不断上升。
  张丽和老公朱强过着让人羡慕的优质生活。张丽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任公关经理,朱强开着一家贸易公司。从约会开始,他们就打定主意要做一生不要孩子的“铁丁”。结婚的时候张丽已经28岁,而老公大她5岁。
  就这么过了七八年无牵无挂、满世界瞎跑的日子。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张丽忽然发现一个事实:朱强开始喜欢孩子了。“老公眼睛跟着每一个见到的宝宝转,抱起来哄啊逗啊的,不厌不烦。他常有意无意说起孩子的事了。出去吃饭,朋友们个个带着小孩子,只有我们两个甩着手,有点不自在了,一次吵架,他终于说出了‘个个都有个后代,只有我没有’的话,这一情景刺激到我了,我开始动摇,希望他热切眼神望的是我的孩子而不再是别人的娃娃。这一动摇哇,就像老房子着火一样,稀里哗啦烧得不可救药,才发现原来我对孩子也是那么地渴望了。”
  然而事与愿违。已经35岁的张丽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想要孩子没那么容易。医生诊断张丽输卵管双侧严重积水。
  “积水是什么?是炎症造成输卵管完全不通并闭锁,产生的含菌积液储留在输卵管里,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球。看过的医生都摇头了,不用她们摇头,我自己早把头快摇下来了,我知道这基本上等于宣判我今生生育无望了。因为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输卵管功能已破坏了,就算还好,也只能是做造口术放掉积水,但就是做造口术,复发率也极高,积水会返流,破坏子宫内环境,就算做试管也极难成功。我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专家希望做造口术后结扎输卵管,做试管婴儿试一下,结果,医生全都不答应。”
  听到医生宣判自己“死刑”的那一刻,张丽万念俱灰,回到家就向朱强提出了离婚。“我不想背负这个太重的包袱了,真心地希望他能另觅贤妻,传续后代。”朱强坚决地拒绝了张丽的提议,于是两个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孕经历。
  吃过各种偏方、秘方,打针打得密密麻麻,喝药喝得天昏地暗,经过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令人难堪的、钻心疼痛的检查、手术和治疗,仍无结果。
  张丽再次灰心,又是朱强说,“坚持吧,一碗碗药下去,就是一个个希望升上来,也许有一天,老天能看到能感动,那时我们就有了孩子了吧。”
  张丽的情绪渐渐失控了,低落绝望,暴躁易怒。朱强也渐渐不耐烦了,不再那么关心,没有了那么多的宽慰,两个人都跌进了痛苦的深渊,伤人的难听的话也都说出来了,婚姻摇摇欲坠。到后来,朱强开始话少,开始晚回家,开始回了家也是上电脑,不到后半夜不睡觉。开始谁也不再多说了。谁都清楚婚姻这条船正在搁浅,到最后一步只是时间问题。
  “以前认为生孩子嘛,小事情,想生随时生啊,所以没有也坦然。但当得知自己成了不孕不育患者时,反而激起了一种不可得却偏想得的欲望,并被这欲望烧得没了理智。”
  漫漫求子路
  “我这几年的经历当时一般不怎么敢随便对人说的,因为大多数人只会拿我的情况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不是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了不起是一副可怜你的表情,还有说难听话的呢。所以大多时候人家问起来,硬着头皮说是自己没玩够,还不想要呢。”张丽说她特别理解那些为了生孩子而遭受百般痛苦的姐妹。
  张丽为了要孩子算是吃尽苦头。在就诊西医效果不佳后,张丽通过朋友介绍也找到名中医俞瑾。“我之前一直不怎么信中医的,最绝望时连迷信活动都搞过了,但就是没想到过去试试中医。”
  接下来张丽一面按照医生的要求喝着药,外敷着小腹,做着针灸,一面漫不经心地测基础体温,测排卵试纸。“这是这几年做习惯了的事情。早上没睁眼,老公听到我测口温的滴滴声就感到烦透了。正经想XX时,我说时间不到不允许,到日子的又一天到晚催,老公常发牢骚说,你以为这是做操啊,喊喊稍息立正就行了?当初一大帮难孕难育的女人,天天凑一起就交流排卵啦、体温啦,连累一帮老公们凑在一起抱怨,同房变成军事管理项目,得听冲锋号才能上阵。”
  两个月过去了,月经还是按时报到,不但按时报到,而且经量经色都异常,张丽知道这些年的用药让内分泌严重紊乱了。“当月,欧锦赛开始了,原本就是球迷的老公这回更有了理由躲避我。天天通宵看球,白天睡觉,两个人很久没照过面,没说过话了。我打定了主意,等比赛结束,再提离婚,不同意我就单方面上诉也要离了。这个十字架太重了,身体上的,金钱上的,精神上的,我受不了啦!”
其他文献
“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绵阳有着2200余年的悠久历史,治水英雄大禹、诗仙李白等均诞生于此。震后,李白故居陇西院山门完全坍塌。    地动山摇,山摇地动。尘埃落定之后,满目疮痍。不敢相认,这是四川。  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阿坝州“工业经济走廊”之称。居于汶川的主要民族有汉、羌、藏和回族,其中,羌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4个羌族聚
随着“锋菲恋”消息的传出,又有一大拨网友纷纷表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不过本来,全心全意向往爱情的也并不多就是了。“主攻事业”、“还年轻”、“喜欢自在”等借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父母们或许还为儿女们寻觅另一半而愁苦不已,其实关键是孩子根本不想恋爱。  “无性症候群”  与“陪睡关系”  年轻人的“恋爱欲望消退”已经开始让日本头疼不已: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原因是年轻人结婚越来
如果徐教授目的在于让更多公众来关注房价问题,那他就仍是经济学上理性人的典范,因为他用最小的成本达成了他的目的。    “在厨房里我碰上了一位大厨,他的终身事业是买六合彩。作为一个已经学过六年数学的学生,像六合彩这样的概率题当然会算;只可惜算出来以后没办法给大厨讲明白。每到了该决定买什么数字的时候,那位大厨就变得神秘兮兮的,有时候跑到纽约伏虎寺去求香拜佛,有时候又写信给达拉斯的王公子,让他给起一卦。
春暮夏初的天气,像个难哄的孩子,忽冷忽热,忽雨忽晴。这不,从昨宵到今晨又下了一整夜的雨,雨点从疏到密,从小到大,从淅淅沥沥到滴滴答答,从轻舞飞扬到重重落下,仿佛一个爱哭泣的小姑娘,眼眶里总有落不完的泪,下得人的心里都湿漉漉的。这样的雨夜适合看书适合听歌适合发呆,唯独不适合睡觉。略微有些失眠的我在电脑上胡乱地敲打着,忽然看到陈瑞的一首老歌《老地方的雨》,觉得很适合在这样一个雨夜来听,便点了开来。  
采空区危及民居,就必有迁徙。洛江沟人一直怀疑自己在迁村过程中被耍了。如同“上面一个山西,下面一个山西”,他们怀疑自己的迁徙账也是“阴阳发票”阴阳账,那就是“矿里一本账,县里一本账,村委一本账,唯独村民没账”!  怀疑是在比较中爆发的。随着采空区的逐年擴大,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迁徙的队伍,最近的例子就是侯村。  这侯村和“上党第一村”仅隔一条马路,但除了村庄主干道和公共设施都大大优于“上党第一村“外,
  
牛津大学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一个“食物研讨會”,全世界的学者提供论文,从方方面面讲述食物。这个研讨会举办了30多年,历年的论文都结成一个集子,我在网络上找到了历年论文的合集,其中有一年的研讨主题是食物和道德,一位意大利学者写了篇论文,叫“意大利尊重二手面包的传统”。文章说,17世纪和18世纪,意大利有很多穷苦人,他们家里没有烤面包的炉子,只能借富裕人家的炉子,一周烤一次面包。等面包变冷变硬之后,他们就
最近,由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对核电的恐慌。  韩国目前拥有21座核电站,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近1/4,根据韩国国家能源企划案,韩国2030年以前还将在国内建造11座核电站,把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提升至41%。  到2012年,韩国要在海外承建10座核电站。2030年,韩国要争取承揽到海外80座核电站建设的订单,韩国政府发誓要使核电站出口成为继半导体、造船
古往今来,只要是读书人,都要与文具打交道。古代人用的文具与我们现在用的有什么差异呢?
一壶16℃生水被倒进透明的水壶中,开始烧水。17℃时,水没什么反应;18℃时,水也没什么反应……直到20℃,水壺里的故事开始上演,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个小气泡。虽然小气泡只有半颗绿豆那么大,但丝毫不影响它们进行精彩的表演。  你看,它们连续不断地从壶底冒出来,先是一个两个,接着是三个四个,最后是一群一群地涌出来。它们就像一群稚嫩的孩子,一放学就唱着歌撒着欢儿向教室外跑,一边跑还一边扭动着身子,好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