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ium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下面就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谈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要有层次性应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提问围绕一个中心,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浅深入,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文,还要与生活有联系。当然也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避免因问题难度不断加大而产生恐惧感。这样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思维路径,会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提在点子上或关键处,这样就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在上《一条珍贵的毛毯》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朱德、周恩来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什么人?(2)这条破旧的毛毯为什么要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卓越功勋和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就彰显出来了,从而陶冶了学生的心灵。
  3.课堂提问有针对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品教育观念渗入他们的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问就必须有针对性。在教学《做妈妈的帮手》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帮手的?(2)你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不让你干家务活,那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感觉有责任去做家务活,自我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增强了。
  
  二、运用直观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1.阐明道理时用直观教学法政治课总要讲道理,初中生理解接受确实不容易,所以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其中的道理,把深奥的道理寄予在浅显的现象中。如在分析《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时,用手机为例,先说明各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整体的手机,再使用手机通话,然后依次拿掉电池、电版等零件,手机立刻就没有了声音,从而证明个体是整体不可缺一的部分,以此来比喻各行各业就像这手机上的零件,相互作用互助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然后上升到要阐明的观点——劳动不分贵贱,使学生懂得各行各业劳动没有贵贱之分的道理。
  2.指导行动中用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行为更具体化,并在生活中展示最佳行为方式。如讲《东西要有秩序摆放》时,由于学生小自我管理能力差,从“明白”到“会做”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于是精心设计了辨析题,先设计书包、鞋袜,洗脚盆、凳子用完不放回原处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说这样有什么不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错位的物品放回到“原处”,最后出现整洁有秩序的局面。这样才能给生活带来方便,不影响环境整洁。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又使学生觉得有趣,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三、紧密联系实际,抓好课堂教学
  
  1.结合改革开放的實际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中学生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必须联系在改革开放下的新时代,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教育,让他们具有时代特色。如在《腾飞吧,祖国!》一课中,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让他们问爸妈自家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组织小组进行社会调查,访问一些老者,听他们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变化。此外,还访问了农民、企业工商户、养殖专业户等。通过学生调查对比,感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的人和事。
  2.结合农村实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结合农村实际,彰显农村特色。农村是广阔的舞台,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教育。如在《劳动不分贵贱》一课中,用形象具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讲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热爱劳动,热爱农村,扎根农村。
  3.结合科技在上《相信科学》一课时,除了讲述课文中的事例外,还课前搜集因信迷信而受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后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而且还导之以行,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具有良好精神状态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此外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这样通过思想品德课的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就会形成了一股合力,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行为、心理规范化,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其他文献
班主任在说理方面,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像上课那样认真备课,深思熟虑,然后找到一个最适合学生独特个性特征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无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优点视而不见,没有说到要点上,学生就会产生低落的情绪,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失去自信心。如:班里有个男孩子,非常聪明,成绩也不错,平时却经常违反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大事不犯,但是小事不断。经过了解得知,是由于他从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方法正成为当前改革中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内容。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对大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爱好起着关键的作用。羽毛球选修课是近年来在大学生中热度最高的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近几年的调研表明,羽毛球选修课对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体质与健康、心理与社会化方面形成一种持续的、独立的体育与健康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以往教学上采用的单一方式、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学校都在积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作为初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与手段。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水平。本论文主要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审美能力与个性的发展等方面来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下)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文质兼美,缓缓流动的语言如绽放的茉莉,将爱的芬芳弥漫在字里行间,弥漫在人的心头。在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后,于是有了一种表达的冲动。  一、深入浅出,把握“爱”的脉络  老师只有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文中多走几个来回,才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内涵。教者只有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内涵时,才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
【摘要】叔本华曾说“作品是心灵的精华,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然而通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似乎还徘徊在方法、技巧、套路上,根本没有俘获儿童写作的内心。写作是心灵的馈赠。真正的写作应是一种自然的倾诉。让孩子情有所动,让孩子心有所指,让孩子思有所悟,让孩子笔有所依。  【关键词】作文指导;情有所动;心有所指;思有所悟;笔有所依    小学作文指导,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叔本华曾说“
【关键词】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 分类和比较法 分析和综合法 归纳和演绎法  在高中教育中,理被归为文科学科。学习当中,文科学习采用比较多的是感性思维。但很多人都认为地理实际上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在地理学习中,还应该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在此,笔者对平时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一总
[摘 要]本文笔者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为依据,通过积极探求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新途径,以其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文 个性化写作 作文教学 作文指导    当前许多学生作文没有一点个性,无论选材、立意还是写法常是如出一辙,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极大悲哀!当代中学生应该是施展个性的一代,没有个性的文章决不可能成为好文章。真正的个性写作,意味着写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所感悟、有所体
【摘 要】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扰。农村中学生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阅读兴趣不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农村教师对学生阅读缺乏正确引导。  【关键词】学生 阅读 现状 担忧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说明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农村中学
初中地理课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受到重视,而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个关键, 但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尽如人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地理教师首要解决的任务。  一、认真钻研教材是
摘要:作者针对在高中上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问题意识的概念和意义,并且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意识    1、研究背景  问题意识是指能够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意识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接触到的难以解决的东西而在心理产生的一种质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路拓展和思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