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你一开始就抢先一步
一场商战下来,有人身家全无,有人苦苦挣扎,而有人却大获全胜,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我的脑海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在2007年“商战特训营财经传媒九强联赛”中,《经理人》团队以遥遥领先的优势获得第一名。此次联赛由人众人教育主办,国内负盛名的九家财经媒体《经理人》、《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FT中文网》、《中国企业家》、《IT经理世界》、《英才》、《商学院》组队参赛。
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来,而在我看来,经营节奏的把握是成功的诀窍。
市场份额不是一切
人众人“商战特训营”是能够通过较短的时间,快速考察选手的经营能力和性格特征,同时又能够为选手们提供透彻了解经营本质,实现个人提升的经营模拟实战训练,因而连续两年成为央视强档节目《赢在中国》用来筛选选手的手段。本次“商战特训营财经传媒九强联赛”完全按照相同的规则来进行,九家媒体分别以沙盘为载体,通过CEO、CFO、HR等队员的紧密合作模拟经营一个资产过亿的企业,比赛时间为5年,最后以董事会权益为衡量比赛胜负的标准。
在第0年,9个公司在教练的带领下,熟悉了企业运作和相关规则,大家起步是一样的,都是:只能生产A产品,3条生产线,总资产12500万,销售收入5600万,净利润500万。从第一年开始,9家公司就要各尽所能,进行模拟商战了。
抢订单!这是各公司的目标。不过,因为策略的差异,9家公司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之路。
我们公司名称是“经理人战队”,第一年经过商讨,我们的策略是以最低的广告费成本,做到销售额前三,而把资源主要用来做公司的转型及产品、市场的开发。
公司能否持续地快速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你一开始就抢先一步,或者市场份额最大。
结果,这一轮竞争,我们销售额列第四,可以接受。因为有现金流,我们从快加大生产线投资并研发第二代产品B和新一代产品C,完成了第一轮的转型布局。几个对手为了争得市场份额领先,耗费了相当多的资源,影响了转型,而有些公司则过于保守,稍微慢了些就使手里的现金转成库存品了,不产生最大化价值。
因为第一年各公司都在投资,结果大家都亏损,“经理人战队”第一年就亏2000万。实际上,企业运营最好的状况是销售好资金多,就不用愁了,但是,你要销售好,那么在市场上的投入就高,而在投资上的资金相应就少。因为产品销售完全变成现金流需要不短的时间。
经营节奏的关键
战略就是选择,就是取舍。我们看到激进类公司,在市场投入上、投资上都大手笔,也看到了保守型公司,市场投入及投资上均不足。不论在实践中,还是商战中,这类公司为什么不能长久成功呢?
在这次模拟商战中,这两类公司也都有,比如《第一财经》团队的做法就如前者,所以一开始就领跑在前面。“经理人战队”第二年有侧重地加大市场投入并持续投资,销售额升为第三名,还在区域市场抢占到最多的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持续投资的同时已经减亏,年末只亏损200万。而其他公司的亏损却在加大。我们与《第一财经》团队已经接近。
第三年是个转折。“经理人战队”产能、销售两旺,实现大额盈利,还全面超越了其他8家公司,自此到结束以压倒性的业绩优势取得联赛第一名。
回顾这个过程,我们不是胜在战术。在战略上,9个公司基本上都在转型,以尽快研发、生产和销售第二代产品B和新一代产品C、D。虽然有所侧重,但结果差异为什么这么大?
是决策?执行?细节?还是什么?这些都没有过错,而我看来,最关键之处就是如何去把握经营节奏。说得通俗易懂些就是:企业经营与市场需求节奏同拍,在任何时候都能大批销售出当时市场最畅销的产品。
“经理人战队”把握这个节奏比较好,当一开始大家在争夺A产品时,我们已经布局转战B、C两类产品,第二、三年B旺销,第三、四年C产品旺销,我们都不错过,而第三年我们就完全停产不赚钱的A产品,及时转产,保证B、C的产能。人众人教育对我们公司的评价是用“完美”来形容的。
节奏需要各环节协同
经营节奏说得容易,达成却不是易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经理人战队”本次的胜利,首先,战略上是以自己决策方向为主,市场投入、投资是分阶段有步骤的,整个团队都非常清楚公司每一年的目标及各自的职责,执行非常到位,而不像其他公司有很多争吵。
其次,经营节奏的把握要遵循市场大势走,并根据竞争格局适时做出反应。“经理人战队”的目标是只要成为单个市场的前三名就可以,未必抢第一,但一定要抢夺单品利润最高的订单。结果,竞争对手出现失误,我们有机会做多个市场的老大,但最后都放弃了,只选了一个市场,否则就偏离我们的方向了,因为市场老大好处虽多,但成本很高。
《经理人》商战团队6杰
公司名称:经理人战队
CEO:杨俊杰《经理人》总编辑
财务总监:李崇磊经理人网运营总监
销售及市场总监:王为为 《经理人》市场部经理
生产及研发总监:王小红 《经理人》发行部经理
人力资源总监:许迟《经理人》市场助理
信息总监:陈振烨《经理人》编辑
一场商战下来,有人身家全无,有人苦苦挣扎,而有人却大获全胜,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我的脑海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在2007年“商战特训营财经传媒九强联赛”中,《经理人》团队以遥遥领先的优势获得第一名。此次联赛由人众人教育主办,国内负盛名的九家财经媒体《经理人》、《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FT中文网》、《中国企业家》、《IT经理世界》、《英才》、《商学院》组队参赛。
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来,而在我看来,经营节奏的把握是成功的诀窍。
市场份额不是一切
人众人“商战特训营”是能够通过较短的时间,快速考察选手的经营能力和性格特征,同时又能够为选手们提供透彻了解经营本质,实现个人提升的经营模拟实战训练,因而连续两年成为央视强档节目《赢在中国》用来筛选选手的手段。本次“商战特训营财经传媒九强联赛”完全按照相同的规则来进行,九家媒体分别以沙盘为载体,通过CEO、CFO、HR等队员的紧密合作模拟经营一个资产过亿的企业,比赛时间为5年,最后以董事会权益为衡量比赛胜负的标准。
在第0年,9个公司在教练的带领下,熟悉了企业运作和相关规则,大家起步是一样的,都是:只能生产A产品,3条生产线,总资产12500万,销售收入5600万,净利润500万。从第一年开始,9家公司就要各尽所能,进行模拟商战了。
抢订单!这是各公司的目标。不过,因为策略的差异,9家公司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之路。
我们公司名称是“经理人战队”,第一年经过商讨,我们的策略是以最低的广告费成本,做到销售额前三,而把资源主要用来做公司的转型及产品、市场的开发。
公司能否持续地快速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你一开始就抢先一步,或者市场份额最大。
结果,这一轮竞争,我们销售额列第四,可以接受。因为有现金流,我们从快加大生产线投资并研发第二代产品B和新一代产品C,完成了第一轮的转型布局。几个对手为了争得市场份额领先,耗费了相当多的资源,影响了转型,而有些公司则过于保守,稍微慢了些就使手里的现金转成库存品了,不产生最大化价值。
因为第一年各公司都在投资,结果大家都亏损,“经理人战队”第一年就亏2000万。实际上,企业运营最好的状况是销售好资金多,就不用愁了,但是,你要销售好,那么在市场上的投入就高,而在投资上的资金相应就少。因为产品销售完全变成现金流需要不短的时间。
经营节奏的关键
战略就是选择,就是取舍。我们看到激进类公司,在市场投入上、投资上都大手笔,也看到了保守型公司,市场投入及投资上均不足。不论在实践中,还是商战中,这类公司为什么不能长久成功呢?
在这次模拟商战中,这两类公司也都有,比如《第一财经》团队的做法就如前者,所以一开始就领跑在前面。“经理人战队”第二年有侧重地加大市场投入并持续投资,销售额升为第三名,还在区域市场抢占到最多的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持续投资的同时已经减亏,年末只亏损200万。而其他公司的亏损却在加大。我们与《第一财经》团队已经接近。
第三年是个转折。“经理人战队”产能、销售两旺,实现大额盈利,还全面超越了其他8家公司,自此到结束以压倒性的业绩优势取得联赛第一名。
回顾这个过程,我们不是胜在战术。在战略上,9个公司基本上都在转型,以尽快研发、生产和销售第二代产品B和新一代产品C、D。虽然有所侧重,但结果差异为什么这么大?
是决策?执行?细节?还是什么?这些都没有过错,而我看来,最关键之处就是如何去把握经营节奏。说得通俗易懂些就是:企业经营与市场需求节奏同拍,在任何时候都能大批销售出当时市场最畅销的产品。
“经理人战队”把握这个节奏比较好,当一开始大家在争夺A产品时,我们已经布局转战B、C两类产品,第二、三年B旺销,第三、四年C产品旺销,我们都不错过,而第三年我们就完全停产不赚钱的A产品,及时转产,保证B、C的产能。人众人教育对我们公司的评价是用“完美”来形容的。
节奏需要各环节协同
经营节奏说得容易,达成却不是易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经理人战队”本次的胜利,首先,战略上是以自己决策方向为主,市场投入、投资是分阶段有步骤的,整个团队都非常清楚公司每一年的目标及各自的职责,执行非常到位,而不像其他公司有很多争吵。
其次,经营节奏的把握要遵循市场大势走,并根据竞争格局适时做出反应。“经理人战队”的目标是只要成为单个市场的前三名就可以,未必抢第一,但一定要抢夺单品利润最高的订单。结果,竞争对手出现失误,我们有机会做多个市场的老大,但最后都放弃了,只选了一个市场,否则就偏离我们的方向了,因为市场老大好处虽多,但成本很高。
《经理人》商战团队6杰
公司名称:经理人战队
CEO:杨俊杰《经理人》总编辑
财务总监:李崇磊经理人网运营总监
销售及市场总监:王为为 《经理人》市场部经理
生产及研发总监:王小红 《经理人》发行部经理
人力资源总监:许迟《经理人》市场助理
信息总监:陈振烨《经理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