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智障学生走进生活语文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宣称:“生活即教育!”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认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专家们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含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往往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从培智学生认知特点和社会适应性来讲,生活语文更是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极好途径。
  一、生活融入语文
  1.拉近文本的距离。例如教学《我们也要当红军》一文时,培智学生对红军那段生活不够了解,很难理解和体会到当时儿童团员的所作所为及其折射出来的革命精神。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教学前,笔者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一些关于长征的信息。同学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动分组进行,然后纷纷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呈现了出来,在共享长征资源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红军长征途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且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2.再现文本的情景。培智学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笔者经常采用培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可见的生活画面,使他们如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在学习《狐假虎威》一文时,为了让培智学生深入了解狐狸的狡猾,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根据自己对人物不同心理的把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精心剪辑的画面面前,学生们思维涌动,积极投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精彩形象的表演,富有创造形的采访,将鲜明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出来,深刻理解了成语的含义。
  3.体验文本的生活。“生活需要有心人,一个人如果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受,那么他将来将无法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懂得生活,了解生活是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第一步。要让培智学生了解生活,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学会生活。在培智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对于那些缺乏体验的培智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文本为蓝本,促进培智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养成他们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二、语文走进生活
  1.学校活动“语文化”。学校是培智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师要善于将这座舞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到培智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来。如激烈的体育比赛,精彩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培智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都可以让培智学生大胆地去说一说、去讲一讲、去写一写。如班委选举,让培智学生先写自荐书或上台讲演;每堂课安排一位培智学生进行“一分钟讲演”评论校园新人新事;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个通知,让全班同学看看有无错别字、病句……学校活动“语文化”可谓一举多得,教师既是在语文训练,又是在班级教育;培智学生既是语文实践,又是在班级建设。把培智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中解脱出来,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化生活。
  2.社会实践“语文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为此广大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也要能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语文化”就是要求培智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人生的武器,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尽微薄之力。一是要引导学培智生关心时事政治。如:北京申奥成功,党的两会召开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写写自己的体会。二是要引导培智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如:街头交通、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等,请培智学生用语文学科所学的知识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要引导培智学生关注文化氛围。如:街头小巷的错别字、生编滥造的广告语、语病百出的盗版书等,引导培智学生加入到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队伍中,开展调查,给予纠正,呼吁全社会都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引导培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语文学习相统一的活动,他们所获得的远远不止是不断提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有日益增强的现代公民意识。
  总之,人的教育活动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或尽量挖掘与生活的联系,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性任务。
其他文献
一、学生的背景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作为在农村扎根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由于家庭、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难啃”程度就显得尤为突出!我们班的学困生H就是个典型的代表!  H属于“学困生”,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应该算是个头脑灵活的孩子,平常的数学课上也算乐于动脑思考,但不善于举手发言;
一、把握政策导向,明确发展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指导纲要》等是农村办好幼儿园的指南,《儿童发展纲要》指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
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素质修养。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当今高科技设计理念以及世界文化高度交流和融汇的浪潮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何拯救和发掘失落的艺术文化,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美术文化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走出单一的课堂美术教学,走入生活,有机的结合地方传统美术,借助地方文化特色有效的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就成为有效拓展课堂教学、传承民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些提法每一位老师都不陌生,但是提了十几年,具有了“口号”和“教条”的嫌疑。本节课,我试图通过自己认为比较“实在”的课堂体现上述理念。  本节内容分3个板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第一板块放在课前,学生通过复习、自学,提出问题,尝试解决;第二板块,课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第三板块,属于数学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诸多的功能,如:实现语言的感知和积累等。然而,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读的目的不明确,读的目标单一,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和评价等高耗低效现象。那么,怎样做才是有效的朗读训练呢?  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真情感参与  【案例一】  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第一自然段时:  师: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他15岁就离开了家乡,谁来把第一
在音乐教学中,能否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与爱好,能否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进取,将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育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让激励性评价来温暖学生的心灵。  一、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前提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励与肯定,他们需要在家长以及教师的帮助下树立自信,积极进取。怎样在小学音
【摘 要】 新课导入多渠道,有效革新路途遥,无尽江水东流逝,各具特色唱歌谣。本文作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工作航标,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五种新课导入方法,以供大家互勉。  【关键词】 温故知新;开门进山;巧设问题;联系实际;用多媒体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新课导入艺术,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变为乐学。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情境交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为深刻。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1.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兴趣往往是由提问开
【摘 要】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又是一个“文章大国”。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写文章、读文章和教文章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了我国语文教育理论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是文言文教学,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认真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经验,并把它提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是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当前文言文教学改革首先要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
学生整体感知体验作品后,教师帮助他们由相对独立的隐性对话(学生与作品的对话),走向多边合作的显性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验音乐,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通过音乐去探求作品的思路,通过和同学、教师交流欣赏感受,使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音乐对话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和多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