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声成为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诸多的功能,如:实现语言的感知和积累等。然而,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读的目的不明确,读的目标单一,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和评价等高耗低效现象。那么,怎样做才是有效的朗读训练呢?
  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真情感参与
  【案例一】
  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第一自然段时:
  师: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他15岁就离开了家乡,谁来把第一自然段读一遍?
  生:(读)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但没有感情)
  师:谁还想再读一遍?(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指名另一学生朗读)
  生:(读)……
  师:读得很好。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学生齐读,读得整齐划一)
  【案例二】
  另一位教师执教《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第一自然段时:
  师: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他15岁就离开了家乡。请同学们边读边想:王维小小年纪,远离家乡,两年过去,心情怎样?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
  师:读好了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头接耳,轻声议论)
  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有过离开家乡或离开父母的经历?当时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1:我有过离开家乡的经历。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暑假里到北京去看望爸爸,我的心情很高兴。
  师:一家三口在一起,当然值得高兴。
  生2:春节刚过,爸爸妈妈又要去深圳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我和爷爷奶奶,我的心里比较难过,因为我又要长时间看不到爸爸妈妈了。
  师:是呀,你在家里还有爷爷奶奶相伴,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王维却是孤身一人,没有亲人相伴,没有熟人相随。将心比心想一想,此时此刻的王维心情怎样?
  生3:我想,王维此时此刻肯定是特别孤独,特别思念家乡。
  师:是呀!两年了,700多个日日夜夜就是这样形影孤单。饿了,随便吃点什么;病了,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两年的光阴就在孤寂中度过,就在日益浓烈的思念中度过。有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王维的心情读出来。
  【评 析】
  朗读训练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真情感参与。显然案例一不仅读的目的不明确,而且没有为读创设好情境,没有对学生心灵引起震撼。而案例二不仅读的目的明确,而且还为学生读好这段文本创设了很好的语言情境,给了学生想象感悟的空间,强化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是在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是在用心灵去和文本的作者以及主人翁进行直接对话。
  二、要在心灵深处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案例三】
  六年级课文《印度洋上生死夜》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主人翁皮埃尔的妻子遭受章鱼袭击,生命垂危,急需返回港口抢救,而此时他凭经验知道,一场海啸即将发生。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体会皮埃尔的高度责任感:
  师:这段话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1:要读得坚决。因为这样可以表现皮埃尔的坚强决心。
  生2:要读得果断。否则,就不能表现皮埃尔的责任心。
  师:那么,哪些词语要重读?
  (学生相继回答“不能”“唯一”“有责任”“通报”等)
  师:好。让我们先自由练一练,再指名读。
  (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齐读。学生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但面色或轻松、或自豪、或得意洋洋。不难看出学生的朗读完全没有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案例四】
  另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读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
  师: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作为丈夫,面对着危在旦夕的妻子,不能走就意味着要舍弃自己的亲密爱人。让我们用痛苦的心情读——
  师:这是一个恐怖的抉择,作为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面对着即将发生的海啸,不能走就意味着还要搭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让我们用恐怖的心情读——
  师:这更是一个伟大的抉择,因为作为一个知情人,他是在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不能走就是意味着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多人生的希望。让我们用敬佩的心情读——
  【评 析】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案例三中,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了皮埃尔的坚决、果断,但这种认识是从字面上感受到的,学生还没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引起情感共鸣。案例四中,教师借助富有情感的导语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认知,还原语言所描述的形象,使文本中皮埃尔的形象丰满起来、真实起来。整个导语中虽然没有提及“坚决”“责任心”等标签式的词语以及读书技巧的指导,但学生的情感体验却是丰厚的,表达和理解的效果是美好的。
  有效朗读训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见字读音的过程,他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原作的基本精神,表达原作特有的风貌,要传达出读者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的朗读指导要着力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深化情感的体验。只有这样,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使学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感,最终,琅琅的书声就会成为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近几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还是有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甚至是厌恶数学。主要原因在于数学作业很多,很难。如何让我们的数学作业回归其本质,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作业的快乐,正是我们要讨论
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它丰富多彩性的载体,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空间与图形”作为教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强调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是当前阅读课中一种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它篇幅短小、取材丰富、形式活泼,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延伸课文内容、升华课文主题,可谓一举多得,深受广大师生欢迎。那么如何找到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巧妙设计“小练笔”呢?  一、发展故事情节  有些课文在结尾猛然收笔,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读到此处,往往觉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它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既是一种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在此我想浅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情感投入的问题。  一、宽松
一、课例背景  在今年12月有幸前往上海市某一小学学习,该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师身上散发着智者的气息,强大的气场让人佩服不已。与此同时,该区的一个少先队活动课的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正好由这个学校承办,于是听了一节刚被列入课表的少先队活动课《我心中的红领巾》。执教辅导员是该校的大队辅导员,队员们是来自该校四年级的孩子。本课例主要从这节课中的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对少先队活动課的理解。  二、课堂实录  教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灵活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内心,已经在学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这使我们更有信心进行生物教学的改革,也更有信心能够使生物教学在孩子们心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引导他们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然而,在此期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生物教学也出下奶不少新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生物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一、课堂驾驭和课堂组
一、学生的背景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作为在农村扎根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由于家庭、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难啃”程度就显得尤为突出!我们班的学困生H就是个典型的代表!  H属于“学困生”,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应该算是个头脑灵活的孩子,平常的数学课上也算乐于动脑思考,但不善于举手发言;
一、把握政策导向,明确发展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指导纲要》等是农村办好幼儿园的指南,《儿童发展纲要》指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
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素质修养。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当今高科技设计理念以及世界文化高度交流和融汇的浪潮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何拯救和发掘失落的艺术文化,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美术文化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走出单一的课堂美术教学,走入生活,有机的结合地方传统美术,借助地方文化特色有效的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就成为有效拓展课堂教学、传承民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些提法每一位老师都不陌生,但是提了十几年,具有了“口号”和“教条”的嫌疑。本节课,我试图通过自己认为比较“实在”的课堂体现上述理念。  本节内容分3个板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第一板块放在课前,学生通过复习、自学,提出问题,尝试解决;第二板块,课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第三板块,属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