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ant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验式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感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卷入度,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且使学生善于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产生体验式学习,成为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从而能改变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体验式学习是运用体验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简言之,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学习与体验的结合。是体验主体(也即学习主体)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对自身行为或周围的事物特征进行感知,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而情感又促进体验主体对自身行为和周围事物进行深入理解和产生丰富联想,进而产生领悟,生成意义,形成经验,融合修养,最终生成知能修养(即素养),达到提升主体相关素养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
  一、创建情境教学模式,引入体验式教学理念
  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首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和诗意语言,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领域,产生联想与想象,理解文本精髓,引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体验,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领悟能力。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式学习教学的设计者是教师。所以教师要提供有助于学习的情景材料,围绕学习目标,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诱发积极感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动力功能,能驱动主体投入学习客体,并对学习客体进行研习和体认,最终把握事物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的关系和对自身的意义。
  教师在上课伊始,抓住引入的环节,调动学生情绪,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巧设体验学习和情境。这里的情境有: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氛围激起学生的体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和经验,又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
  如在学《雷雨》前,我组织学生模拟课文情节进行课本剧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自觉地把求知欲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提高了课堂听讲的效率,有效保证其它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又如教学王羲之《兰亭集序》。注意调动诵读,先绘声绘色地勾画兰亭集会,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王羲之书法。当学生情感处于积极昂扬状态之时,文本学习就能有效展开,学生充分想象,并通过品味其写景来体会兰亭集会之乐。由感知“俯仰”设置当时的情景来感知作者的“乐”,“痛”,“悲”。
  二、用言语阐释文本内容,感悟体验式学习行为
  实施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还抓住文本语言形式的解读来最终把握文本内容,感悟其情感之旨向,实现言语内蕴的“意义情感”和学生解读的“感性情感”之对接,以此深化体验。在解读言语形式的时候要促使学生在理解和联想中生成领悟和意义。领悟和生成虽然与灵感和直觉的产生有关,但灵感和直觉的出现要以理解和联想作为基础。
  如教学《再别康桥》时,先与学生交代《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引导学生注意相关词语“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几句朗读时应该如何停顿,体会这首诗表现出的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三、建立对话讨论的机制,丰富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实施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内化与丰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它以情感为核心,通过师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课堂教学成为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的一个流程。对话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促使学生感悟和体验走向更高层次。阅读的兴趣在其中得到激发,阅读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情感通过不断的对话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达到有机的交融。
  因此师生互动是主体体验的交流与升华。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必须遵循“自主体验原则”。“自主体验原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教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不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否则,语文课堂中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或心灵的沟通,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
  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知识结构最容易形成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主体思想交流,也最需要师生的情感沟通。语文教师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一些恰当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等,同时,教师要阐明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独特的自我”,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让师生双方共同以主任的身份完成每一节课的目标,如在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了自己想象中的田园生活画面,能构思出美好的“田园风光”,却认为现在农村生活并不那么美好,何况一千多年前呢?对此,教师顺势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如此,陶渊明为什么还那么喜欢并不怎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呢?……通过“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产生对作品的真切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超杰.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2] 杨启亮.体验语文:一种教学方法论的解释[J].语文教学通讯,2007,10.7-8
  [3] 张伟忠.以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4:26-28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热点、难点仍然是素质教育,钢琴教育作为现代大学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子学科,钢琴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加入改革与创新的行列,但此课程实践的力度滞后其他学科。在这里本文将从钢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艺术思维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着手,讨论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同时,将以现有创新教育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表演特性、教学实践,探究促使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新的钢琴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教师在作业和例题制定方面不要将教科书当作唯一的选择范围,作业和例题的选择应该有所变化 ,计分方式具有弹性,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鼓励学生多思考,从不同角度去寻求恰当的答案,增强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性作业不应拘泥于传统作业的形式,可以具备挑战性、适应性、多样性、启发性等特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教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层出不穷,有效地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效率。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中,要能够高瞻远瞩,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生物教学;优化教学;新课程理念;创造潜能  生物新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
期刊
《新课标》指出,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是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队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切实可行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及必要条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一、概念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
期刊
【摘 要】教师要巧妙的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最大限度的推动课堂教学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通过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开放课堂,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全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成绩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节奏;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
期刊
我非常认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也是组成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详尽、感性、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社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而学生最终也要走入社会,为其服务。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生活在家长的关爱和呵护之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很多家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引路人,应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建立亲如朋友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计算机教育本来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计算机教育长期处在教师以操纵者、主宰者及真理拥有者自居,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泯灭了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成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信息技术课程已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走进课堂。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我们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创新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学案导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点拨释疑、小结评价为基础的“五环”式教学模式全面优化了英语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