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互动式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sadf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内涵和方法,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调查分析翻转课堂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互动式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探讨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改革;实践;可行性分析
  【作者简介】邹喆(1987- ),女,壮族,广西贵港人,教育学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嘗试,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翻转课堂教学应运而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特别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关键环节改进步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纲要》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翻转课堂模式通过颠倒传统教学中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的两个阶段,以提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翻转课堂使得教学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代表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模式,为当前国内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路径。由此可见,翻转课堂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背景
  1.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翻转课堂”简单而言就是颠倒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方式,即将知识传递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则放到课内实现,该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权威角色,强调知识内化,是计算机信息媒介教学与课堂面授教学相互混合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混合学习的一种特殊应用形式。
  2.翻转课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STA)发表的报告已显示,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实践翻转课堂,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翻转课堂的有效性。例如,Berrett, Dan(2012)提出翻转课堂使教师对学生考核方式发生了改变。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经常因为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并且没有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导致学习相关的知识都有困难,情况严重时,学生会失去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直到考试才能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评测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设计做出适当的调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而国内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模式探究,如胡杰辉、伍忠杰(2014:40)基于MOOC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大学英语借力MOOC的课程论依据,对学习者调查反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表明,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MOOC与翻转课堂教学协同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潜能。戴朝晖、陈坚林(2016:35)探索了慕课理念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影响因素及其关系作用,进而提出了翻转课堂生态系统的重构、多元化课堂设计、多元平台的融合与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实现课堂翻转的途径和方式。除了慕课之外,还有其他研究者对SPOC和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开展了研究,如王娜等(2016:52),邵华,喻惠群(2015:37)。此类研究多以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为支撑,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构建进行了探讨。
  第二类研究主要以学生学习的认知情感和学习特点出发,对翻转课堂的模式和学生认知情感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如吕婷婷(2016:77)对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对新的模式下诸自主学习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也产生了正反拨作用。李晓东、王保云(2017:71)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和和情境感知技术构建了一个无缝的学习环境,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式可增强认知和情感交互,培养学习自主性。
  第三类研究是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研究,如卢海燕(2014:33)、王聿良,吴美玉(2017:29)等。王龚,马颂歌(2017:23)通过建立翻转度评价体系对翻转课堂的内在机制进行评价,并提出大学英语课堂翻转度评价实施的有关策略。总的来看,关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设计和构建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日渐成熟,但鲜有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三、基于互动式教学改革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构建
  在学院转型发展和互动式教学改革背景下,在国家教育政策的鼓励下,本研究结合学院教学改革工作的内容,探讨翻转课堂在此次互动式教学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并旨于在翻转课堂的利用的角度提出进一步深化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方案。
  1.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普遍缺乏互动交流的单向传授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塑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互动形式最主要的特质是:师生间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彼此感应,通过共同活动,获得学习经验,建立情感联系,形成教育教学共同体,实现各自的价值追求。翻转课堂正能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模式的支持。
  互动式教学成果汇报课是此次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形式,该形式主要为两大步:第一,在学院各系部组建课堂互动式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全面负责系部课堂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落实,特别是课堂实施、集体听课评课、集体研讨等;第二,经过系部集体听课评课、集体研讨,每个系部推荐3个课堂互动式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组织专家听课,评选先进,给予奖励,进行推广。由此可见,这种形式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由点及面,逐步铺开。   2.翻转课堂在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施。
  (1)实施过程。本调查研究借着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在学院的实施,特选取了互动式教学成果汇报课(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20门成果汇报课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4门成果汇报课)作为调查切入点,了解并调查本院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尤其是翻转课堂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为本次教学改革提供数据分析、阶段总结及现状分析。具体的实施途径是通过在公开课、说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研讨等环节收集文字、视频、音频、研讨记录等资料(包括收集互动式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录播汇报课,访谈上课教师及学生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翻转课堂在互动式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翻转课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实施效果调查分析。在对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20门成果汇报课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4门成果汇报课进行各方面材料的收录、录播及访谈等工作后,笔者把这些汇报课分三个部分来体现其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来提高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况,它们分别为教案设计,课堂活动及教学课件展示,课后反思及说课。在一共34门汇报课中,共有10门课程在教案设计里把翻转课堂的模式或多或少地设计进去,占总数的29.41%,即不到三分之一的汇报课里使用到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并提到在课前给学生视频的准备,且有一定的指导。在课堂活动实施环节,仅有6位老师真正实施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即在课堂上有针对课前观看的视频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或者是学生重新演绎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师带领学生对内容的更深层次进行发掘,这个比例仅为17.65%。在课后反思及说课的环节,有7位老师(这7位老师)提及到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并解释它在其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占总数的20.59%。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数据并不完全一致,结合笔者对部分教师的访谈结果来分析,得出如下两点结论。第一,教学设计中有翻转课堂的教师在课堂上并不一定有所体现和运用。个别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有偏误,认为只要课前准备了视频,不管视频和即将要上的课时内容是否相关,即可认为是翻转课堂;个别教师在原本教学设计里有翻转课堂模式,但是在课堂中也仅是对视频内容进行重复学习,并没有转变原有的“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课堂模式;还有个别教师认为,在教学设计上虽然有翻转课堂的理念,但是在实际课堂的操作中,无法引导学生输出更多更有深度的讨论,进而就此作罢,以免影响汇报课的课堂氛围及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们对翻转课堂的具体思路和具体操作不够熟悉,在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课前视频来为课堂中进行知识内化,还有欠缺。第二,教学设计中有翻转课堂的教师,在课后的说课环节不一定提及翻转课堂模式。这些教师,更多是强调借助翻转课堂的互动效果,更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故而没有在后面的说课环节中提及翻转课堂。这说明教师们对翻转课堂的模式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意识。
  四、翻转课堂在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以上翻转课堂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翻转课堂可否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里普及开来,笔者做了以下的可行性分析。
  1.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校时间均较短,师资队伍的年龄层次偏低,大部分教师属于中青年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居多。以笔者执教的这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8大系部的178名专任教师中,30周岁及以下的有38名,31-35周岁的有80名,36-40周岁的有44名,40周岁以上的有16名。这些年轻的教师群体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更高,为翻转课堂在这些教师群里里的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这批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大背景为计算机在普通家庭及学校的普及和应用阶段,接受信息化教育的程度更大,故而更乐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辅助教学。以笔者执教的这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8大系部的178名专任教师中,教育背景中包括有计算机学习或电教化教育的占总人数的89.3%。这些都为翻转课堂在全校的普及提供了前提条件。
  2.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分析。学生对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为厌倦,对传统课堂的学习模式过于疲乏,渴望在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获取更新鲜、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更多就读于应用型专业,对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要求较高,翻转课堂正是迎合了学生们的要求,给予他们在枯燥的学习习惯中注入新鲜的养分。
  学生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前准备环节和课后反思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笔者曾调查过执教的这所本科院校的218多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学生涉及语言文学类专业、信息工程类专业、法学专业、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类专业等。5.13%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极强的自学能力,能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个性学习和泛在学习,并且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毫无压力;21.79%的学生评价自己的自学能力为较好,认为自己在觉得有必要学习的时候或有学习意愿的时候能够有较长的专注力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55.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一般,在有明确清晰的指导下才能进行自助学习,对学习环境要求较高;表示自己的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低至12.82%,和高中时形成的学习习惯相关,也依赖于老师和父母一贯的监督;仅有5.13%的学生表示自学能力较差,要完全依靠外界的因素强迫才能进行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也比较弱。综上,只要学生有明晰的指导,学校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发挥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
  3.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环境特征分析。一方面,教师制作微课的硬件软件要求均不高,每个教师拥有的基本的办公资源均能满足制作微课的要求。简单至利用手机制作,或者PPT制作,复杂一些的可能会需要到可汗学院电子黑板软件、Focusky、皮影客等,更复杂的或者会用到EazySketchPro(ESP)、万彩动画大师、Camtasia录屏软件等甚至更专业的软硬件。普通的微课制作,简单的软硬件即可满足要求。这些软硬件对教师技术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幻灯片等的基础教育技术,再加几个学时的微课制作技术即可制作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微课。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具备课外观看视频的硬件基础。笔者调查了上述所提的218名学生的硬件配给情况,92.66%的学生有自己的个人电脑,100%的学生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宿舍和图书馆均可实现无线网络连接。没有个人电脑的同学表示,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公共电脑室来获取网络资源。
  五、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大大提升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互动式教学改革中有积极的意义。虽然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部分教师们对翻转课堂的模式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意识,且对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具体操作不够熟悉,在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课前视频来为课堂中进行知识内化仍有很大的学习空间,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及完善的软硬件配备情况,都能很好地满足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互动式教學改革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3(7):9-11.
  [2]戴朝晖,陈坚林.基于慕课理念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12):35-40.
  [3]吕婷婷.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16(1).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催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值得中学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进行解读与探究。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  【作者简介】柯心平,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英语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内容具有显著的文化性和实践性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树
【摘要】词汇也称作“语汇”,是某种语言之中全部的词语的总称,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英语词汇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和难点,一直让学生感到头痛不已。本文基于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语境理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潘梦媛,上海市文来中学。  词汇属于语言的重要组成,也是语言的基本材料之一,离开了词汇,听说读写就会成为空中阁楼,可以说,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可以应用的教学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初中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意义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策略做出了一些探索实践。  【关键词】初中英语;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策略实践  引言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为英语教学带来了革新的契机,相比于
【摘要】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不仅充当着课堂用语的基本角色,而且还是英语学习者模仿和学习的直接素材,所以英语课堂用语的得体、合适地使用就变得十分重要。而如何根据先进的理论来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一直是广大的英语教师在不断摸索中的热点。  【关键词】语用学;关联理论;英语教师;课堂用语  【作者简介】彭江艳(1989-),女,陕西杨凌人,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教学论(英语)
【摘要】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培养的重要方向,高职英语也需要围绕这个操作原则进行,不断的精进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在今后职业化道路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方略  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强调专业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这是职业化培养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也是当下高职教学的重要方向与原则。职业核心能是伴随学生一生的关键能力,影响着其今后的生活、工作,甚至可以由此
【摘要】本文将SPOC翻转课堂的“四个三”教学模型与高中英语课堂实际教学案例相结合,探讨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最后将实践运用进行总结,望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陈扬红,甘丽华,罗开莲,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  一、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高中生必备能力之一。
【摘要】浙江省2017年11月的高考英语试题的命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考察学生英语的综合理解、思维扩展及应用等关键性能力。为了适应新高考需要,高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英语能力培养,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育人价值  【作者简介】应莉,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打响高考改革的第一枪,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堂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论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概念以及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及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英语;合作学习;形式;内容;问题  【作者简介】王彩云,江苏省灌南县六塘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问题。《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微课被广泛地加以应用。微课的应用,客观上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英语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通过对初中英语实施微课教学的现状问题分析,浅谈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化应用途径。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现状;途径  【作者简介】许耀池,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石斋初级中学。  微课教学,可有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微课的特有属性,提高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英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增加。为了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加强英语教学,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内涵;策略  【作者简介】 张武艳,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五马九年制学校。  引言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实施改革中促进英语生活化的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当前小学